青岛市黄岛区后石沟村新发现木构水井研究

2022-06-17 00:20李祖敏
东方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井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井的发明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亦是人们进行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体现。2016年,青岛市黄岛区后石沟村发现一口木构水井,井内出土大量龙山时代的夹砂黑陶片。该处水井的发现,为研究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水井文化及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农业及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水井;龙山时代;黄岛区

水是生命之源,而水井的发明则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在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会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方便取水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对水资源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水井的发明就是一个重要体现。2016年,青岛市黄岛区对铁山水库进行综合整治,在整治过程中,于水库西北处发现了木构遗迹,当地文物部门派专人赴现场进行情况了解,并对木构遗迹进行初步清理。经清理,确定该木构遗迹为一座木构水井,并在水井中发现了龙山时代的夹砂黑陶片,水井形制为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木构方形水井。该处水井的发现为研究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水井文化及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农业及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木构水井基本情况

木构水井位于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后石沟村北、铁山水库西北,西边是铁橛山脉,风河支流中游,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黄海。该处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周围山高林密、水草丰美。在该处地表发现了大量的夹砂黑陶片,其中发现有鸟喙形黑陶鼎足的典型器物,可以断定该处为一处龙山时代遗址。

木构水井所在处地表已被清理,较周边可知,此处向下清理了约1米,故井口距地表约1米。水井略呈圆角方形,东西长1.8、南北宽1.5米。井四壁上部向外倾斜,下部较直,口大底小。井底长1.5、宽1.16、深6.6米,其中上半部分井壁木框残存深度为3米,下半部分无井壁木框,深度为3.6米。井壁用圆木自下而上层层垒筑,框架为井字形,叠压木架26层,木棍的十字交叉处为子母套榫。在水井内部发现大量的夹砂黑陶片,时代为龙山时代,故判断该水井建于龙山时代,其形制与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时期村落遗址中发现的木构水井相似。

二、龙山时代的繁荣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有效利用对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水井是人们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大发明,是人们开始进行定居生产生活的重要体现,说明人们慢慢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技术的极大进步促进了龙山时代的繁荣。新石器时代的水井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目前考古发现的水井主要出现在龙山文化的鹿邑栾台、兖州西吴寺、临淄桐林、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遗址等,大多分布于鲁中地区。而后石沟龙山水井的发现,再结合黄岛区发现的其他龙山文化遗址,可以看出龙山时代的文化繁荣。

目前,黄岛区发现的龙山遗址主要分布于东北向西南方向一线,与日照两城镇龙山遗址有着很大的关联。其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是:隐珠街道的郭家河岩遗址,位于隐珠街道办事处郭家河岩村东南0.5公里处,为河旁台地,遗址东西、南北各200米,现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长约100米,总面积15137平方米,断崖上遍地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鼎、鬲等陶片和石斧、石凿等石器;大庄遗址,位于黄岛区隐珠街道办事处大庄村东,为河旁台地,遗址呈三角形,西侧南北长300余米,南侧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33044平方米,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鼎、鬲等陶片;王家河岩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黄岛区临港经济区王家河岩村北,为临河台地,南北长约230米,东西宽约130米,面积30111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片和泥质黑陶片以及残破石器等,据标本特征分析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聚落址;小尧遗址,位于黄岛区珠海街道办事处小尧村东北200米,当地人称“赵家岭”处,为河旁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遗址北侧宽,东西长300余米,南侧狭,东西长约150米,南北两端狭窄,中间最长处约300米,面积约60457平方米,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鼎、罐、盆等陶器残片,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深达1至1.5米;挪庄遗址,位于珠海办事处肖家庄村以西、挪庄村以北、王家楼村以东,为临河旁台地,南北直径约700米,东西南端长450米,北端100余米,面积约199961平方米,地表和河床上随处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龙山陶器残片;祝家庄遗址,位于黄岛区珠山办事处祝家庄村东,为河旁台地,东北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遗址的南侧东西长250米,东侧长450米,总面积73556平方米,遗址及遗址周围方圆4平方公里到处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代的黑陶鼎足、鬲足、豆柄,出土龙山文化的陶器、石器;纪家店子遗址,位于张家楼镇纪家店子村东南,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北侧长,南侧窄,东西最长处170余米,南北最长处100余米,面积约11833平方米,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罐、盆等陶器残片;河头遗址,位于黄岛区张家楼镇河头村北,为河旁台地,南侧东西长400米,北侧东西长250米,南北长800余米,总面积286966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鼎、罐、杯、壶等陶器残片;上疃遗址位于黄岛区张家楼镇上疃村南1.5公里,当地群众称为“麦墩”或“庙后”处,为河旁台地,南北长100余米,南侧东西长100余米,北侧东西长不到100米,面积8908.7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地表采集少量龙山文化特征的陶片;海崖遗址,位于黄岛区滨海办事处海崖村东南,当地人称“大城子”处,为临河台地,北部隆起,形成浅丘漫岗,遗址南北长,东西狭窄,四周是断崖,面积2011.1平方米,从断崖上放眼望去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鹿角化石、貝壳化石等。

以上龙山遗址,主要位于铁橛山脉南、风河流域。向西南方向继续,大致为吉利河和白马河流域,主要遗址包括:营后北遗址,位于黄岛区琅琊镇营后村北,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呈龟盖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86616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物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营前遗址位于黄岛区琅琊镇营前村西北,公路以北,当地名称“李家坟”处,为河旁台地,中部隆起,形成浅丘漫岗,南北长300余米,东西宽250余米,面积75546平方米,遗址上面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残片,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主;崖上遗址,位于黄岛区藏南镇崖上村东场院,为临河台地,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80余米,面积16486平方米,遗址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残片,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聚落址;丁家柳沟遗址,位于黄岛区大场镇丁家柳沟村南,当地名称“东南岭”处,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280米,面积83522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泥质黑陶残片;井戈庄遗址,位于黄岛区大场镇井戈庄村西,当地名称“舍林西”处,为临河台地,南北长120余米,东西宽50余米,面积6349平方米,遗址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泥质黑陶残片,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张家大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黄岛区大场镇张家大庄村西500米,当地群众称为“营顶子”处,为临河台地,西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特征的泥质黑陶、夹砂黑陶残片;西寺遗址,位于黄岛区大场镇西寺村北,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16107平方米,断崖上瞩目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大量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片和泥质黑陶片,曾出土黑陶蚌形响器、红陶鬶、泥质黑陶杯、石镞等大量文物;驼沟遗址,位于黄岛区大场镇驼沟村东,为临河台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70米,面积34116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口沿、器底、鼎足;董大庄遗址,位于黄岛区泊里镇董大庄村南,为河旁台地,东西长120余米,南北长200余米,面积24446平方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以灰陶为主,黑陶、褐陶次之的陶片;双河北遗址,位于黄岛区海青镇双河村东北,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南北最长处200米,南侧东西长130米,面积24548平方米,文化层1.5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龙山文化的夹砂黑陶片等;双河东遗址,位于黄岛区海青镇双河村东,为临河台地,遗址南北长150余米,东西宽50余米,面积7737.2平方米,文化层1.5米,断崖上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黑陶片。

黄岛区发现的龙山遗址主要分布在铁橛山脉南,以及风河、吉利河、白马河流域。该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古人在此生产生活,其与日照两城镇龙山遗址聚落有很大关联。目前,日照市至黄岛区有沿海的滨海大道,经考古学家考古证明,在龙山时代亦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道,古人沿此大道进行迁徙发展,黄岛区如今发现的龙山遗址也是最好的证明。虽然龙山时代的遗址发现很多,但龙山时代的水井却鲜有发现,究其原因,一是水井的开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二是水井的后期维护也需要大量的成本;三是鲁东南地区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古人定居和从事农业生产的需求,水井作用不大。铁山街道后石沟木构水井的发现,加之其深达约7米,可以证明当时水井技术的发达,以及生产力的极大进步,为其时先民的安居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三、结论

龙山时代的繁荣是体现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水井的发明更是一个重要体现。水井的制造,不仅说明龙山时代先民在有效利用水资源方面的重要成就,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重要进步,这从另外一项重要的发明——蛋壳黑陶就可见微知著。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后石沟村龙山木构方形水井的发现,说明黄岛区的先民们具有高超的水井修建技术,以及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生存发展,创造出了丰富的龙山时代文明。后石沟龙山木构方形水井的发现为黄河流域史前水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鲁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水井文化及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农业及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崔英杰.中国史前水井的发现与研究[J].农业考古, 2011(04):212-225.

[2]崔英杰.中国史前水井发现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求索,2011(04):231-234.

[3]王涛.史前水井的考古学分析[J].文博,2001(02):28-34.

[4]黃崇岳.水井起源初探——兼论“黄帝穿井”[J].农业考古,1982(02):130-135.

[5]贾兵强.先秦时期我国水井作用探析[J].人民珠江,2016(06):81-84.

[6]刘诗中.中国古代水井形制初探[J].农业考古,1991(03):212-220+266.

[7]王惠菊.我国新石器时代水井述略[J].历史教学问题,1988(04):62+11.

[8]方酉生.我国水井起源的探讨[J].江汉考古,1986(03):18-20.

[9]张子明.秦汉以前水井的考古发现和造井技术[J].文博,1996(01):10-25+85.

[10]王仰之.中国古代的水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03):104-109.

作者简介:

李祖敏,馆员,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先秦考古与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水井
水井
打水
注水井精准流量及流体成像测井技术研究
水井
乌龟与水井
凌晨
乌龟与水井
“力”综合测试题
水井.池塘.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