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问题设计“四性”原则

2022-06-17 00:49马兴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月光曲四性五壮士

马兴燕

统编教材的编者把提问作为阅读策略安排在特殊单元学习,意在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自己深入阅读文本。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多提问题,既是体现语文要素目标的重要阅读策略,又能够体现以生为主的学习理念,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提什么问题。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本身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受自身水平局限,提出的问题不可能恰好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这些关键问题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

一、趣味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具有趣味性,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会把这一问题作为阅读的重要目标进行探索。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哪些方面考虑才能够使问题具有趣味性呢?

如教学《父爱之舟》,课后练习中已经安排了学生回答针对课文中的句子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这一提问示范,可以在阅读文本中提出许多问题。但是,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又难免与示范提问如出一辙。因此,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位教师抓住文中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句子“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回忆性散文,“我”与父亲的父子关系是毫无疑问的,但课文在这一句中竟然说“他的儿子”而不说“我”,是不是弄错了呢?怀疑课文弄错了,而且道理似乎也是明摆着的,这样的问题确实能够吊起学生的胃口,学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决心。但是,这个问题不是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够回答清楚的,需要深入研读作者在此前后的种种表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父亲看来,如果儿子考不上无锡师范学校,那将是多么残酷的打击;万幸的是,儿子终于考上了。换句话说,作者榜上有名是父亲长期付出的结果。

二、指向性

在阅读教学中,那些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只需要简单地用是或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应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重点突出,指向明确,能够形成调控整节课教学的主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以传说的形式讲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神奇故事。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有的教师根据课后练习中提出的“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又不断提出问题:“贝多芬听到有人断断续续地弹着他的曲子时,会怎么想呢?”“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后,会怎样想呢?”“听了盲姑娘的感叹后,贝多芬又想到了什么呢?”教師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牵着学生往前走,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对此,有位教师根据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设计了一个具有探究意味的主问题:“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要想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深入阅读文本,抓住语言展开想象:产生灵感的环境因素,触发灵感的动因,激发灵感的关键等。学生弄明白这些问题,也就真正体会到《月光曲》的艺术美了。

三、梯度性

问题设计的梯度性,主要体现在问题设计要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等认知规律,在指向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时可以适当分解,还要注意重视梯度间的跨度和衔接。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可太简单,又不可太过复杂。

如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如何针对这一重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呢?有位教师分梯度进行设计,提出了三个系列性的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些是读起来有趣味、很好玩的词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事物、景象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句具有特别的结构方式?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可以直接确定的,也是因人而异的;第二个问题是需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才能确定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仔细搜寻、辨别并与过去学习的词句进行比较,才能确认。这样的问题就能够把有新鲜感的词句分出层次,学生分层次认识就能很好地达成目标。

四、时机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出现在教学中的关键时刻——当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或陷入死胡同时,这就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好时机。教师掐准时机设计问题,不仅能够把学生带进深入思考的境地,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获得发展与突破。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要求阅读课文完成了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并重点关注了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但是,学生说起文本中的英雄的壮举时却语焉不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内容。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应及时设计问题,加以引导:“课文的题目是五壮士,在前面的自然段中用的是五战士,后来又称他们为五壮士,为什么会有称谓上的变化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研读文本,发现课文前面以五战士进行表述,那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完成“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是部队战士在执行上级交办的正常作战任务,所以称之为五战士;后来,他们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原本可以追赶大部队,却担心敌人追上来,所以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的绝路,最后壮烈牺牲在狼牙山,这就是自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赢得了五壮士的称号。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课文、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在趣味性、指向性、梯度性、时机性等关键点上要把握到位,才能适时提出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好问题。7892C066-5701-4AAD-972E-E5F082A261B7

猜你喜欢
月光曲四性五壮士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月光曲
月光曲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月光曲》中的景物描写
妙对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