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负与使命

2022-06-17 07:2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晨钟魏征中华

主题阐释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风采,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许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抱负承担起了家国使命,助推了历史的潮流向前奔腾不息。抱负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点燃一个人内心的熊熊烈火,这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担当。使命是一种重任在肩的魄力,它能激发一个人无穷的潜力和奋进的雄心。

美文在线

魏征:一双冷眼看君王

◎王贵成

魏征,这位千古第一谋臣,在46岁以前受尽了命运的无情捉弄。为了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凌云壮志,他被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来搡去,曾经身不由己地六易其主。

38岁时,魏征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第一个主人元宝藏军中掌管文书。不久,被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召为参军掌记室,主管军中文书。此间曾向李密提过不少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参加义军仅一年时间,魏征就随因军事失败而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对第三个主人唐高祖李渊,魏征审时度势,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积极求取仕进,自请前往山东地区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就在他圆满完成任务,准备回长安时,不料风云突变,他成了河北起义军窦建德的俘虏,并担任中书舍人。当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又当了大唐的俘虏,历经艰险,做了东宫李建成的太子洗马。“玄武门兵变”后,才跟了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当魏征被李世民作为俘虏押回长安后,李渊在朝堂上当着众文武的面审问魏征,认为他太没有气节了。魏征没有丝毫怯懦害怕,而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气得李渊质问他:“忠义之士,宁死不降,朕不怪你兵败被俘,但你为窦建德做事,即是背叛大唐。你还敢狡辩?”魏征说:“征虽为战俘,却没为窦建德做任何背叛大唐之事,臣也是在窦建德答应此要求后,才肯在他那里委身至今。”李世民马上反驳,说魏征曾献屯田垦殖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魏征正色道:“臣不敢苟同将军之见,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殖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来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军队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

为社稷着想,为百姓做事,正是魏征济世安民理想的最高准则,因此,他才能六易其主而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为民做事的朴素心态,看似无气节,实乃天地间最高尚的气节;看似不忠不义,实乃人世间最淳朴的大忠大义。

(选自《文史天地》2004年第1期)

赏析

魏征六易其主的行為,表面上看是不忠,但其实是以苍生福祉为使命,以实现百姓富足为抱负,从他的贡献来看也是如此,所以评判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从事情最后的结果,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胸怀抱负,力载使命。拥有抱负和使命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找到了将自己与世界紧密相连的方式。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李大钊

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际兹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方开敷之会,吾侪振此“晨钟”,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活泼泼地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气,尽二十稘黎明中当尽之努力,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由是一一叩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自我之民族的自觉,一一彻底,急起直追,勇往奋进,径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幸勿姑息迁延,韶光坐误。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老辈对于青年之道义,亦当尊重其精神,其思想,其直觉,其生命,而不可抑塞其精神,其思想,其直觉,其生命。苟老辈有以柔顺服从之义,规诫青年,以遏其迈往之气,豪放之才者,是无异于劝青年之自杀也。苟老辈有不知苏生,不知蜕化,而犹逆宇宙之进运,投青年于废墟之中者,吾青年有对于揭反抗之旗之权利也。

长驱迈往之青年乎,其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变“求”之幸福为“取”之幸福。觅新国家,拓新世界,于欧洲战血余腥、炮焰灰烬之中,而以破坏与创造、征服与奋斗为青年专擅之场,厚青年之修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砺青年之气节,鼓舞青春中华之运动,培植青春中华之根基,吾乃高撞自由之钟,以助其进行之勇气。盖青年者,国家之魂,《晨钟》者,青年之友。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晨钟》当努力为青年自勉,而各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

(选自《致青春:李大钊散文诗歌选》)

赏析

该文是李大钊为《晨钟报》所写的发刊词,是李大钊创造青春中华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那个落后挨打的旧中国,唯有号召起青年们肩挑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胸怀救黎民苍生于水火的抱负,方能让旧中国焕然一新。今日读之,依然能感受到李大钊为改变国家旧貌的那种慷慨激昂,读之依然热血沸腾。

使命所在,职责所在

◎申少铁

“我报名去武汉,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一个呼吸科专业的医生,去支援是使命所在,职责所在;二是湖北是我的老家,家乡有难,理应报效支援!”

明宗娟的老家在湖北随州,她在西安读了大学,毕业后留在西安工作。在医师的岗位上,她兢兢业业,年轻的她已成长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现在,她的工作地点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危重症医学科,里面住着30多名新冠肺炎重度患者。

“我想起了非典期间,交大二附院呼吸科多名前辈冲锋到前线……医者传承,职责在身,疫情当先,刻不容缓!”出发前一天,明宗娟在日记里写道。

两层帽子、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三层鞋套、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这是明宗娟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前的标准装备。“这样的装备一定程度上给了我安全感,但行动起来极为不便。”明宗娟说,只要一穿戴上沉重的装备,在密闭的空间里顷刻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时间长了甚至会感觉头晕、恶心。她经过不断练习深呼吸,憋气的感觉才适应过来。每天工作时间一长,耳根会出现阵阵灼痛,面部、鼻子和脖颈会感到难忍的瘙痒,想去抓挠,但又怕病毒传染,只能强忍着。

查房、了解监护室里外所有患者的病情及诊治方案、查看和调整患者的呼吸机、救治有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患者……明宗娟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每次值班,明宗娟要在病区待上近10个小时,遇到突发情况会更长。而期间不能带手机,也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挑战着人的生理极限。值班结束后,她回到住处,消毒清洗衣物需要花费近1个小时。明宗娟说,虽然工作很累,但医院人手不足,自己咬牙坚持是有意义的,既是对患者负责,也关系着抗击疫情的全局。

“你什么时候回来?”面对丈夫的询问,电话这头的明宗娟一时语塞。“真的不知道哪一天能回来。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但是我相信疫情总会结束,战斗终将胜利!”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8日)

赏析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正是因为无数医护人员敢于承担治病救人的使命,胸怀必胜的抱负,才能一次次地挽救了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医护人员因使命所在,无惧危险,挺身而出;医护人员因职责所在,顾全大局,克难攻坚。正是各行各业的使命担当者的无私奉献和勇往直前,才奏响了一个个盛世中华的最强音。

【李明智/供稿】2935410E-5DA4-4997-BCFF-7B0D14E7316F

猜你喜欢
晨钟魏征中华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晨钟文学社
李世民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