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多元创新发展浅析

2022-06-17 02:38周凤羽
兰台内外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信息时代创新发展

周凤羽

摘 要:档案编研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再收集、再加工的一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其目的是整合档案信息,主动将原始、零散的数据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档案史料、专门著作等档案编研成果,扩大档案利用的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多元创新发展档案编研工作。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创新发展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由之前单一的整编文献档案材料,到现在丰富多彩的海报展板整编、音频视频集合等多种整编方式,让档案编研成果生动、形象,更有冲击力、感染力。比如现在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利用国际档案日契机开展海报编研,通过搜集单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档案类别以及各个科研领域、项目的珍贵馆(室)藏进行资料查考、内容梳理、分类整理和编纂设计,形成了好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编研成果。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创造性地发展多元化的档案编研,做好海报等新形式的档案编研,丰富档案编研成果,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利用创新的信息技术方法,将具有色彩、构图等生动形式,具有强烈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的档案文化产品呈现给公众,满足他们主动获取档案信息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本单位馆(室)藏档案信息数据,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目标,通过整合、编纂、编撰、考证、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对现有的档案信息数据进行二次、三次加工处理,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档案专著、档案成果等。档案编研成果因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大都是面对特殊的使用群体或专门对象开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使其具有几个明显的新特点。

1.1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下,档案编研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摘录等手段进行,转变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多元化的载体开发编研,形成多种多样的档案编研成果。编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出版书籍,还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宣传海报、电子文献、微信微博公众号推文、电视节目等。多元化的编研成果载体及方式方法,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丰富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数量,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会公众获取形式多样的数据信息,使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更高,档案价值展现更为充分。

1.2 工作理念更为开放

编研选材工作决定了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和档案编研成果是否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编研对象范围仅限于本单位馆藏的档案信息数据,档案信息数据较单一、经济社会和文化类信息较少。在信息时代,人们能获取的信息数据渠道增多,范围扩大。档案编研工作要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的需要,编研者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工作理念,打破固有的取材禁锢,扩大编研选材内容的收集范围,从单位内部向社会外部挖掘,根据编研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社会范围取材,保证编研选材工作的灵活度、自由度和覆盖面,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层次和质量。

同时编研者应打破档案信息资源封闭状态,多考察、了解各个社会阶层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科学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促進档案编研工作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体发展,扩大档案编研工作的影响力。

1.3 加强与用户的互动

近期,一些单位开展了电影海报编研工作,搜集了从解放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海报并汇编成册,向社会大众展示了电影事业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具有独特的珍藏价值,有利于拉近社会大众与档案之间的距离,掀开档案神秘的面纱,让档案信息数据能发挥其更多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让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时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分析现有的档案信息数据,深挖背后的更多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4 编研成果形式多元化

编研成果内容涉及范围越广、利用次数越高,编研工作就越有价值。在信息时代,档案编研成果要以社会大众所乐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进行信息公开、共享,吸引人们更多的好奇心来关注编研成果。传统档案编研成果多以纸质为载体,对编研成果的利用、保管和传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和限制,档案信息利用率和效益也因此受到严重限制。在信息时代,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大范围进行档案信息的高效便捷传播,而编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不仅限于文字形式,可以是海报整编,还可以是音频整编,甚至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打破了档案编研成果固有的模式,突破了年龄、阅历、经验的界线,老幼皆宜,让人们对编研成果更容易接受,接受程度更高。

1.5 时效性和实用性更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在信息时代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其成果必须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即时效性;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能起到辅助、参考作用,即实用性。这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其成果应贴合当下社会发展状况,使档案编研工作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编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借鉴、促进和推动作用。

档案编研者如能借助网络平台,可以直接跟利用者进行沟通互动,听取意见建议,公布编研工作的进展和结果,及时对编研工作进行调整和修改,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提高编研成果的利用率和实用性。这样的档案编研工作才具有实际经济社会效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档案编研打开了信息的海洋,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档案编研选题、信息收集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信息时代提供的信息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丰富了编研工作者视野,让编研工作者进行编研选题有了更多的选题空间和范围,同时大量增加的信息数据为收集选题素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打造题材多样、内容翔实的编研成果夯实了基础。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大众在面对众多爆炸式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档案编研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筛选作用。社会生活多元化,文化需求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发展领域,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开拓了新的需求空间。

二是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特点,高效、便捷、灵活地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收集功能,拉近了编研工作者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是连接编研工作者与利用者的桥梁,让社会大众为档案编研提供更多的信息数据,也能及时方便地传播最新的档案编研成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编研工作者整合多元化信息资源,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融合在一起,使编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元化,更贴合当下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接受模式,让档案编研成果接受的层次范围更广,编研成果利用率更高,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面临的挑战

一是档案编研工作成果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应面向社会,接受社会大众对编研成果的评判。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信息编辑加工、凝聚知识的创造性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工作,其成果是否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甚至在未来更长远的时期依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取决于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高低,选题和内容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高知识含量、高质量、有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知识需求,体现档案价值的提升和升华。编研成果水平高,质量好,社会大众对编研成果的满意程度就越高,接受程度也越广泛、深入。反之,如果前期编研调研选题不接地气,后期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水平质量低,有的档案编研成果只有“编”而忽视了“研”,知识含量低,缺乏深度,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档案编研工作的成效和档案部门及档案工作者的形象。

二是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否适应工作需要。档案编研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对参与者来说,不仅仅要求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面对问题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学术钻研精神。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虽然只是针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再次加工编撰,形成系统的知识成果,但要形成一个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编研成果,除了“编”,重点在“研”。如何透过一个选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拿出耳目一新的成果,这是需要静下心、多思考,下一番功夫,其中对档案编研工作者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的编研工作涉及的选题、领域是跨专业、跨行业的,这也十分考验档案编研工作者的知识储备,需要其持续学习提升。对于涉及跨领域、多领域问题的编研工作,更多的是需要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来共同完成。

3 档案编研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

3.1 开放档案编研工作的信息收集渠道

在信息时代,每项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一次知识信息的整合、更新过程,更是一次信息资源深挖的过程。因此,要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出高水平的编研成果,就应做好前期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应改变传统档案信息收集方式和渠道,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兼顾从外部社会层面去收集信息,广开征集渠道,拓宽征集思路,展开跨区域、跨平台合作,弥补档案信息的不足。

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可将档案编研工作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播,丰富馆藏。档案编研工作者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可了解使用者和社会的信息需求和对档案编研工作的意见,最大程度地为社会服务。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为编研选材提供多种可能,使得档案编研成果更加充实,增强吸引力。

3.2 不断提高档案编研工作质量

工作中,应改变传统档案编研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和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形成丰富多彩的档案编研成果,同时也减轻档案编研人员的工作负担和难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档案编研的内容加工、整理和知识更新提升上,保证档案编研成果内容丰富、扎实,知识含量高,质量高,更有价值。

应深挖档案信息资源背后隐藏的知识及档案信息资源形成的历史背景、档案信息本身的意义价值,为利用者呈现一个新的系统知识。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手段的转变,提高了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使得档案编研工作变得更有技术含量,档案编研成果更生动形象,感染力和冲击力更大。

3.3 开拓档案编研工作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编研选题领域也会不断扩大。应拓展档案编研领域,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经济社会领域,延伸到社会文化、个人需求、地方风土人情等方面。应不再局限于满足本单位的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更多地转向个性化、时代化的公众需求,提供有趣的、吸引人眼球的编研成果。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也为档案编研提供了新的编研技术手段,使档案编研的领域更加宽广。同时档案编研工作者也要借助网络技术平台,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以从中找到新的编研选题。档案编研成果要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享受档案编研成果的福利。

3.4 加强档案编研团队建设

档案编研工作是一个知识创新性加工过程,对档案编研人员个人的能力素质要求高。应建立一支跨专业、跨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应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培训制度,保持经常性的学习习惯,紧跟时代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培养一支了解国内外时事、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馆(室)藏档案内容和成分、熟知档案相关业务规范和编研流程及要求、有较强的历史知识功底、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关注社会热点、有较强文字能力和档案信息系统及设备操作能力的高水平档案编研工作者队伍。

同时还要树立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档案编研工作有认同感和自豪感,认可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肯钻研,能吃苦,会对信息来源、信息真假进行鉴别、选择,获取、处理、传递高质量的档案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也给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帮助和便利,让档案编研工作更贴近社会大众,以社会大众更易于接受的形式和习惯,传播档案文化,快速传递档案信息,更好地实现档案和档案部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严雪林.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

[2]俞英.网络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J].兰台世界,2005(7).

[3]田尚秀.档案信息服务对传统档案编研工作的冲击及对应[J].档案学通讯,2005(3).

[4]黄健.浅谈信息化时代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19(z1).

[5]崔博.信息时代的档案編研与开发[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

[6]何丽萍.从变革到启示:数字时代的档案编研[J].北京档案,2013(12).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信息时代创新发展
信息时代下数据可视化研究和分析——以学生党电子测评为例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