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2022-06-18 14:34
学苑创造·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旧址巴马根据地

巴马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位于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㟖京村㟖索屯。这里石山绵亘,虽说田地稀少,但这片经革命先辈热血浇灌浸润的红色沃土,依旧树高草茂,生机一派。革命年代,巴马境内发生的许多革命战斗、涌现的大部分革命志士和革命事迹都和这块土地有很大的关联。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当年的师部,共同追寻那一段不平凡的红色历史。

1930年11月,红七军集中于河池进行整编,把部队主力编入红十九、二十师,然后北上。被任命为红二十一师师长的韦拔群、政委陈洪涛和副师长黄明春(黄松坚)奉命带着70多名体弱伤残的战士、30多支旧步枪以及红二十一师的番号回到右江重新组建,并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右江各县,地方民团等一批反动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加上条件很恶劣、通信落后、交通不便,要在短时间内成立二十一师很不容易,但是韦拔群做到了。

历经重重困难,1931年初,新组建的红二十一师兵员发展到3000人左右。1931年1月上旬,中共右江特委和中国工农第七军二十一师师部在恩隆乙圩(原属巴马,现属大化瑶族自治县)先后召开红二十一师成立大会和党代会。全师到会2000多人,加上当地群众、干部约5000人。

1931年3月,桂系军阀趁红七军主力北上、根据地革命力量薄弱之机,调兵遣将,大举“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军队”。而右江沿岸各县的地主豪绅、民团武装等反革命势力在桂系军阀的扶持下侵占了大部分乡村,白色恐怖笼罩着右江大地。为了更有效地与敌人周旋,根据红七军前委“燕洞会议”的精神,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苏维埃政府迁至西山乡㟖京村㟖索屯办公,㟖索屯成为右江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

红二十一师建立后,韦拔群、黄松坚等领导经常深入各团指挥红军作战,并开办政治训练班,发展兵工生产,率领二十一师开展抗击桂系军阀的乙圩阻击战、狮子岩战斗、谷屯岩战斗以及三次大规模反“围剿”斗争等革命活动。

从1931年春至1932年底,根据地军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空前艰苦、气壮山河的三次反“围剿”斗争。红七军二十一师党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正确贯彻党的革命武装斗争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在近两年的斗争中,承受了国民党桂系部队两个军共7个团及5个县民团2万多兵力的反复“围剿”,牵制了大量敌人,掩护红七军主力北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到1932年8月至9月,由于长期的斗争,二十一师已经损失很大。最后,因为进攻的敌人越来越強,师长韦拔群、政委陈洪涛先后牺牲,二十一师的番号也不存在了。但是,二十一师战士前仆后继,剩下的人马继续战斗,先后开辟了黔桂边和滇桂边两个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成为右江抗日义勇军、桂西人民解放军的核心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这么说,二十一师保卫和巩固着右江革命根据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二十一师师部旧址记录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革命事迹。不安定的年代造就不平凡的英雄,铸就不平凡的精神。处于幸福的新时代,我们更应珍惜、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成为新建设者、新英雄。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为一栋三间穿斗式木架结构瓦房,原建筑在反“围剿”斗争中多次被敌人烧毁。1977年,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后又多次修缮。旧址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陈列有韦拔群、陈洪涛等革命领导人的肖像,以及旧床铺、日常生活用品和两块纪念牌等。1978年,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旧址巴马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油画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窗台上的妈妈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