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忧思与优化

2022-06-18 14:34戚昊辰曹辉贾梦秋
高教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立德树人

戚昊辰 曹辉 贾梦秋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03

摘  要: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实施立德树人引导的关键力量,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仍然存在导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导师立德树人主体责任不清晰、导师队伍管理评价不完善等问题。这就使得高校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导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需要从导师职责使命明确、立德树人意识强化、奖评考核制度优化等多维度,对导师队伍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10-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s the central link of graduat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top duty of graduate instructor. Instructor tea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power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e instructor team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of the instructor team is still not perfect, instructors do not have a clear sense of entity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instructor team needs to perfect. This objectively requir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ive to build a team of instructors with ideals, beliefs, moral sentiments, solid academic attainments, and a heart of benevolence, which will b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instructor team construc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larifying instructors'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ons,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optimizing reward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graduate instructor; team construction

自黨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对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提出了具体要求。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1]。教育部2018年颁布《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对“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作了明确要求[2]。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师德师风评议机制等有了规定和说明[3]。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教育系统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政治承诺,充分体现和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有关“立德树人”的相关论述与文件精神也为我国研究生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目标。

研究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顶层,其教育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发挥好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高峰”、聚集人才“高地”作用,事关国家的发展和强胜。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导师责任制。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责任与使命。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立德树人背景下,促使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更加清晰明确。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研究生教育正面临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挑战,一方面是破解国际化对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和人才海外流失的困局,另一方面是探索新时代下我国高端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对策研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迈入了崭新的历史篇章,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路线愈发成熟,促使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新局面快速形成。在贯彻立德树人中心环节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关键力量,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沟通交流对象,对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指导事关其成长成才。这客观要求导师履行好研究生思想引领和科研领航的责任,切实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研究生教育中落地生根。32F1D06A-6B5D-4F53-A4C2-DD782FEDDF88

(一)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向未来人类科技发展与国家战略规划需要,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更加需要主动承担起创造新“国之重器”的使命和担当[4]。但在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带来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被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为代表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所侵蚀,导致研究生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学术道德教育缺失等问题,甚至出现价值观偏离等情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就必须做到研究生教育德才并育,不仅要求导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还要担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情操的思想引领重任,因此,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正是对“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有力回应和必然要求[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匹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备一流水平的卓越研究生,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流理念,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完善的立德树人职责[6]。高校在全面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过程中,应当把研究生導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环节和关键举措,深化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生培养保障机制,以培育“四有好导师”为工作理念,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7]

(二)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贯彻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

基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特征,我国研究生阶段培养普遍采用和实施导师责任制,即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担任其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培养全过程均是以“导师指导研究生”为模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既是研究生学业发展和科研探索的指导者与引路人;更是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交流最为密切、关系最为亲近的师长与朋友[8]。研究生导师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人生品位等核心素养都会对研究生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此外,我国研究生教育阶段普遍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即导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培养关系与责任义务。双向选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使研究生对导师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和认可度,很多导师成为学生发展阶段、甚至是一生的楷模。学生会主动通过模仿和内化导师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逐步改变和完善个人品格和行为方式。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研究生导师应用好天然的职责优势,发挥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力量,高校应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落实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研究生教育中落地生根。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归因

目前,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整体结构、履职尽责、管理机制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要改变完善这些,就需要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科学、敢于创新的导师队伍新体系。

(一)结构不合理,立德树人首要职责贯彻不到位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导师队伍整体结构与立德树人职责贯彻不匹配,主要表现为导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师生比不科学直接体现在导师队伍数量不足,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的一届学生人数大多在3个以上,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贯彻立德树人首要职责效果和科研学业指导的精力与时间越低。在导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方面,部分高校在导师队伍梯队建设上存在年龄断层,即青年与高龄导师占比较多,在贯彻履行立德树人工作上则表现为:青年导师经验不足,更多精力投入个人科研、职称评定,对研究生政治、德行、品格培养相对薄弱;高龄导师经验丰富,但个人精力和实际参与教育教学时间无法保障,相对降低了研究生培养力度和效果。

(二)履职尽责不到位,立德树人育人成效不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研究生导师典型代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但仍存在个别高校研究生导师履职尽责不到位,抓培养质量和学术风气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有少数学位论文出现较严重的质量和学术诚信问题。

部分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首要职责认识不够全面,没有深刻理解与全面精准地把握导师立德树人首要职责的内涵与外延。在具体指导学生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做出相应的指导,只是片面追求或达到指导次数和时间,指导过程单方面为导师说教,并不能达到指导学生的效果。

(三)管理评价不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保障不强

导师遴选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障研究生导师队伍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导师遴选标准是衡量候选教师是否符合导师岗位职责要求的重要依据,因此遴选要求、标准和过程必须具备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特征和评价指标。导师遴选作为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入口关,是贯彻立德树人的第一步,遴选标准的制定就凸显其关键作用。当前,高校虽然将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明确列入遴选标准,但依然存在参考条件模糊,界定范围不清,缺乏行之有效和长期可行的导师立德树人客观评价依据与参考标准。

此外,考核与评价同样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导师考核与评价文件制定中,以惩罚、处分等内容居多,考核评价以合格/不合格两级制为主,导师并不能从考核评价环节获得足够充分的激励,且针对立德树人首要职责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和评价依然缺乏具体实施方式、方法,现实中考核途径多以自评、组织评价为主,研究生评价很难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32F1D06A-6B5D-4F53-A4C2-DD782FEDDF88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立德树人视角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既要对现有导师队伍进行强化提升,又要对新晋导师队伍结构、人员素质进行合规遴选。因此,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首要职责,进一步激发导师对职责和角色的认同理解,强化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坚持制度先行,强化导师队伍立德树人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9]。当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大背景下,高校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导师育人职责,用好制度优势在研究生导师群体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导师管理、考核办法和行为准则,明确规范导师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职责履行。通过制度建设,全方位增强导师在贯彻立德树人要求中的主体意识、责任精神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底线思维。此外,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氛围。组织广泛开展立德树人交流活动,注重宣传教育导师将“四个相统一”与研究生培养环节有效结合。在立德树人宣传制度建设中,突出重视导师立德树人先进典型宣传引领作用,开展导师立德树人专项评价评比活动,促进导师立德树人工作机制的常态化、科学化。

(二)优化立德树人机制保障,提升导师职业认同感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群体,其价值取向和现实追求能否与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生导师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激发导师对立德树人首要责任和职业情感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激发导师责任意识时,一方面需要尽快改进和优化研究生导师评价奖励机制,高校在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考核要求纳入评估体系的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地改进和增加立德树人奖励与激励指标,在破解“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的导向下,积极推进校、院、生三级督导评价、研究生与导师相互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并以此作为职称晋级、绩效考核、评奖评优、招生指标分配等基本依据。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明确工作导向,学校、学院层面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履职情况纳入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增强导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激发导师对立德树人职责的充分认可,推动导师自觉、主动地调整育人目标、方式和方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一批又一批“品优、业专、术强”的高素质优秀拔尖创新人才[10]。另一方面,高校须大力培育立德树人教育氛围,经常性开展导师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切实提升导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自觉性,常态化导师立德树人方面素养的再教育、再提升工作。同时,帮助厘清对研究生立德树人责任的认识误区,促使导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履行相应责任的主体身份和重大意义,增强导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获得感。

(三)明确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主体身份,推动导师履职自觉性

强化导师立德树人实施者主体身份认同,促使导师持续高质量地履行立德树人职责,高校须从多方面提升导师综合素质和主动作为意识。一是增强导师作为立德树人实施者的主体综合素质。导师要履行立德树人职责,自身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水平、导师素质、导师指导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在导师遴选、评价和考核环节中就应在政治素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方面“划清”底线标准和要求,将良好的政治素养明确纳入导师基本素质条件,同时还需对已有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动态考核与发展预估,以便及时调整导师队伍建设方案,及时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二是增强导师作为立德树人实施者的主动作为意识,这是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现实关键和主导力量。高校应在岗前、职前积极组织有关立德树人首要职责的培训活动,通过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但不限于科学育人、师德师风、诚信教育等有针对性的座谈报告和校内外经验分享活动,主动为导师育人素质提升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导师实施立德树人的自信心;此外,通过优化导学关系,进一步丰富导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树立典型榜样,选树一批品德高尚、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优秀导师典型;通过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加强校内多部门协同、校院联动、人员协作,营造合力育人良好氛围,让导师工作有支持、有底气、有动力,发挥制度優势和保障力度,进一步为导师实施立德树人注入源源不竭的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20)[2019-5-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2]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2018-02-09)[2019-5-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20-9-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28_492182.html.

[4]王一,刘宏伟,王新影.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四重逻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5):44-49.

[5]朱信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双一流”建设的规定性和指导意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3-8+50.

[6]柴春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状调研——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22):98-102.

[7]周强.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52-54.

[8]曹清燕,彭娇娇.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导师“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意识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2):40-44.

[9]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N].人民日报,2020-7-30(1).

[10]王兴伟.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三个发展向度[N].中国科学报,2019-12-4(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升研究”(19JDSZ300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专项课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基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工作精细化实施研究细则”(2020FDD02);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课题“基于新时代青年画像探索生物安全方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YB202127);北京化工大学2019年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G-SZ-ZD-201901)

作者简介:戚昊辰(1988-),男,汉族,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

*通信作者:贾梦秋(1964-),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储能材料与器件。32F1D06A-6B5D-4F53-A4C2-DD782FEDDF88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