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浅探

2022-06-18 22:36王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民族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在大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应凝聚全员之力,构建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千方百计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抓细抓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只有拥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学会理性爱国,才能把爱国情怀有效转化成爱国行动,进而在学成后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事业发展不断贡献。高校担负着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的重要使命,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主阵地,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着重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着力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抓好课堂教学,抓实第二课堂,强化制度落实,加强队伍保障,做好效果评估,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贯穿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构建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想法设法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认可度。

一、聚焦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必须明了大学生群体较之以往的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分析其思想变化原因,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目前0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生长于移动网络时代,有着前几代人创造的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有着特有的视野和理想,思想解放且独立,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方式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跳跃化,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合作意识差、责任担当意识弱等特点。传统的通过和课程简单拼接填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的爱国主义宣传活动等与大学生共鸣较差。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并研究和运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设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将爱国主义教育溶盐入汤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增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引导其担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将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个人的成長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大业中。

二、强化制度贯彻落实,下好爱国主义教育“一盘棋”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多层次、全覆盖的全员教育。按国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应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格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校党委书记理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展现出统筹全局的作用,对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好宏观把握、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工作落实。应明确分管校领导,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形态责任,提高各级干部、教职工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态度,明确“人人思政、思政人人”的工作理念,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育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使爱国主义成为全校师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从而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经费纳入高校预算编制,建立完善支持爱国主义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学校各二级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压力传导机制,合理分解教育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逐级传导压力,确保一级一级抓实抓细,将教育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身上。

三、抓好第一课堂教学,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

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阵地是第一课堂,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任课教师应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困惑,摆脱纸面理论的肤浅说教,认真研究设计教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打造有热情、有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课堂教学全过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体系中,做好“三观”塑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专业课教师牢固树立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各门专业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特点,把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于各类课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覆盖到每一门课程,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教育的协同效应。

四、抓实第二课堂教育,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没有中小学那么紧迫的课业压力,大学生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高校应充分用好爱国主义的第二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类活动之中,在校园中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传统的班会、党团日主题教育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变化加以优化,激发学生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开学毕业典礼、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固定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忱。除了利用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外,也应抓好日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要充分运用校友等社会资源,开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集中参观学习等,通过“行走的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为抓手,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实践领域,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参与热情,引导其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人手一部手机、吃喝住用行都离不开网络的大学生受众,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必要从现实空间延伸至网络空间,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线上线下宣传,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筑牢爱国精神。要运用好校园展板、宣传栏、电子屏、横幅标语等宣传阵地,营造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媒体主动结合,以网络传播为载体,契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常态化持续制作推出符合学生话语体系的爱国主义教育推文、视频等,让爱国主义内容充盈网络,把握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权。3DB2BCCB-C8AB-4F4B-84B6-5372A0FCD46D

五、注重队伍建设培训,让教育者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才能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权。一线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在老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之外,高校应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一线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培训,结合国情、社会热点对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等,助力教师明确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掌握工作方法、找准工作抓手,提升爱国主义教学实效。同时,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建立完善退出機制,通过加大随堂听课力度,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让“政治强”、有爱国情怀的老师讲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大工程,所有教工应该主动参与其中,积极贡献力量和智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开辟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也往往能收获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包括广大管理工作者、后勤职工在内的全体教工可谓是做好第二课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力量。学校应把好用人关,强化政治观,注重业务关,并通过经常开展学习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做好业务指导,保证教工都能明确自身的育人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好育人职责,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横到边、纵到底。

六、加强考核评估反馈,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评价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长久、持续的进行,做好一以贯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了能将爱国主义教育抓实抓细抓常,高校应建立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考核评估反馈机制,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日常开展情况、队伍建设情况、条件保障情况进行及时跟进。在考核过程中,负责教育教学的教职工和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应是重点对象。要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对教职工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并将此项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比先进的重要参考,并对工作效果好的予以表彰激励。针对学生受众,可以每年进行爱国主义的知识考核,多种方式搜集学生对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建议等。此外,要注重对比爱国主义教育举措实施前后学生群体的整体变化,科学考评教育效果,根据反馈实施动态调整,科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大学生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民族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在大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其心中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应站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角度,构建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凝聚全员教职工之力,千方百计引导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将爱国热情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中。

作者简介:王琳(1985—),女,河北,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DB2BCCB-C8AB-4F4B-84B6-5372A0FCD46D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