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冬油菜不同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22-06-18 10:18牛红莉焦志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陇西县冬油菜增产率

牛红莉,焦志勋

(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陇西 748112)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海拔1 612~2 778 m,年均气温7.7 ℃,日照时数2 292 h,降雨量445.8 mm,无霜期146 d,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陇西县冬油菜种植面积0.2 万多hm2,主要分布于渭河沿川及两岸浅山区。一直以来,白菜型冬油菜是当地种植的主要品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冬油菜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白菜型冬油菜产量低、经济效益表现不明显,严重影响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为了突破常规品种种植,提高产量,2019 年引进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5 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冬油菜品种,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陇西县文峰镇黄三台村,海拔1 641 m,年均气温8.1 ℃,日照时数2 210 h,降雨量445 mm,土质黄绵土,水浇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1.2 供试品种

供试甘蓝型冬油菜品种5 个,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分别是16NTS304 混(2)、16NS20 混、16NTS 312-2 选2 混、16NTS312-2 选8 混、18NTS309,对照为白菜型品种天油4 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6 个处理,即处理1:16NTS304 混(2);处理2:16NS20 混;处理3:16NTS312-2 选2 混;处理4:16NTS312-2 选8 混;处理5:18NTS309;处理6:白菜型品种天油4 号(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5.0 m×2.0 m),每小区播10 行,株距8~10 cm,有效株数42 万株/hm2。前茬收获后旋耕机深耕1 遍,同时施入油渣6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基肥。于2019 年8 月29 日条播,用种子量7.5 kg/hm2,播种时撒施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种肥,同时撒施毒死蜱颗粒剂3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生长期中耕除草2~3 次,病虫害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其余田间管理与大田一致,追肥1 次,灌水2 次。冬油菜成熟后按照“Z”字形取样法,每小区取5 株,进行室内考种。其余按小区脱粒、晒干、称重、计实产[4-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5 种甘蓝型冬油菜各品种在枯叶期、返青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等不同生育期表现基本一致,总生育期在289~291 d,差别不大。与对照品种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枯叶期偏迟11~13 d,返青偏迟9 d,现蕾偏迟7~10 d,开花偏迟8~10 d,终花偏迟9~11 d,成熟偏迟5~7 d,整个生育期延长5~7 d。

表1 冬油菜不同品种生育期记载

2.2 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甘蓝型各品种的生物学形状表现明显好于对照品种。处理1 株高126 cm,有效分枝数7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35 个,角果长度8 cm,千粒重6 g,比对照增长了26 cm、2 个、26 个、2 cm、2.5 g;处理2 株高117 cm,有效分枝数6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26 个,角果长度6.6 cm,千粒重5.5 g,比对照增长了17 cm、1 个、17 个、0.6 cm、2 g;处理3 株高119 cm,有效分枝数8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23 个,角果长度6 cm,千粒重5.5 g,比对照增长了19 cm、3 个、14 个、0 cm、2 g;处理4 株高135 cm,有效分枝数8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35 个,角果长度7.3 cm,千粒重6.5 g,比对照增长了35 cm、3 个、26 个、1.3 cm、3 g;处理5 株高113 cm,有效分枝数5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11 个,角果长度7.6 cm,千粒重5 g,比对照增长了13 cm、0 个、2个、1.6 cm、1.5 g。综合几个品种的生物学形状表现来看,表现最为突出的是16NTS312-2 选8 混,表现最为一般的是18NTS309。

表2 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处理4 平均角果粒数位居第一,与处理1 差异不显著,与其他4 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6 平均角果粒数最少;处理4 千粒重位居第一,与处理1 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处理2、处理5 差异显著,与处理6 差异极显著,处理6 千粒重最轻;处理4 单株产量位居第一,与处理1 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处理3、处理2 差异显著,与处理6差异极显著,处理6 单株产量最低;从平均角果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来看,品种性状表现最好的是16NTS312-2 选8 混,表现最差是18NTS309。

表3 不同品种主要生物学性状显著性比较

2.3 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4 可以看出,处理4 折合产量4 530 kg/hm2,较处理6(CK)增产1 779.9 kg/hm2,增产率64.72%,产量位居第一;处理3 折合产量3 859.95 kg/hm2,较处理6(CK)增产1 109.85 kg/hm2,增产率40.36%,位居第二;处理5 折合产量3 759.90 kg/hm2,较处理6(CK)增产1 009.8 kg/hm2,增产率36.72%,位居第三;处理1 折合产量3 559.95 kg/hm2,较处理6(CK)增产809.85 kg/hm2,增产率29.45%,位居第四;处理2 折合产量3 150.00 kg/hm2,较处理6(CK)增产399.9 kg/hm2,增产率14.54%,位居第五,产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1>处理2>处理6。从表5 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产量结果显著性比较,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品种产量结果

表5 不同品种产量结果显著性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 种甘蓝型冬油菜各品种在各生育期表现基本一致,总生育期在289~291 d,差别不大。与对照品种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整个生育期延长5~7 d。生物学结果分析表明:16NTS312-2 选8 混、16NTS304 混(2)、16NTS312-2 选2 混生物学性状均表现突出。产量结果表明:5 种参试甘蓝型品种田间长势及产量综合表现都比较好,产量均高于白菜型冬油菜,16NTS312-2 选8 混折合产量4 530 kg/hm2,较对照增产1 779.9 kg/hm2,增产率64.72%,产量位居第一;16NTS312-2 选2 混折合产量3 859.95 kg/hm2,较对照增产1 109.85kg/hm2,增产率40.35%,位居第二;18NTS309 较对照增产36.71%,位居第三;16NTS304 混(2)较对照增产29.44%,位居第四;16NS20 混较对照增产27.63%,位居第五,均适宜在陇西县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陇西县冬油菜增产率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