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行性探索

2022-06-19 14:31张伟许海军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张伟 许海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却普遍存在思政课不被学生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对此,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0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一些学校逐步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完善和创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具有优势。本文思考如何将社会工作引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创新中,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理念进行补充和发展,以增强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高职学生自身特点

1.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类型多样化且水平参差不齐,除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外,还有通过单招、对口考试入学的职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一些学生有些自卑、人际交往能力弱,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出现厌学、弃学、叛逆的状况,在高职阶段接受新知识和技能会遇到较大挑战。思政课理论性强、较难理解的特点更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其学习动力不足。

2.价值标准多元化。高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辨别能力弱,在多元价值观碰撞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容易对部分学生造成影响,个别大学生缺少集体主义、社会利益的观念。多元价值观带来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题。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生价值标准的多元化给思政课教学效果达成增加了难度。

(二)思政课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课堂教学应当是思想双向流动的过程,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知识重灌输少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突出;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调研,学生从思政课中不仅想要学到理论知识、树立正确三观,还希望能从中透析社会现象、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就业成才的本领等。

2.思政课教学缺乏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易枯燥,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不够灵活,教学中教师“亲和力欠缺”“满堂灌”“重讲授”等现象普遍存在。与专业课教学重“实践”相比,思政课在课堂形式上缺少吸引力,在讲授内容上忽视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课程对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的影响未被深入挖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未被学生认识。

二、社会工作渗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理念的有益性

1.平等尊重。社会工作者始终对服务对象秉承真诚、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思政教师也应将平等尊重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避免课堂中教师绝对主体地位、“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可通过讨论、问题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转变为课堂主体,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平等的教学氛围能够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堂,使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增强,进而自觉地、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针对高职学生厌学、约束力差、易受多元价值观影响的现状,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决不能仅以完成内容讲授为目标,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正视自身问题,激发学习潜能,确定人生目标,将“助人自助”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当学生有信心并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会课程内容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3.个性化。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样化,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个性鲜明突出,在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必然呈现不同的水平。教师要注重学情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和设计上突出差异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方法的适用性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三种主要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教师可将个案工作方法运用到思政课中,改变单一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对个别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理解力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和周围环境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将思政课与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秉承“学生有潜力改变”的价值观,通过“聊天”“谈心”的形式找到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所在。

小组工作方法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能够普遍运用。思政教师可变身为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将班级学生分为约7-9人的多个小组,根据教学目标、小组成员需求或共性问题制定小组目标,教学内容和设计用于制订小组活动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小组活动方案规定的步骤、方向开展活动,并关注小组成员的态度变化和意见反馈,对小组活动过程进行把控。结束时,教师对小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将小组取得的成绩与思政课对应教学内容融合总结。小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位成员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专注力、激发学生表现欲,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教师可把社区工作方法融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将社区(社会)资源与教学活动相链接,将“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教育资源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影响,其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会跟随情境做出反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有利于思政课情感教学目标的达成。DC0060BF-6B85-4EE8-B5C3-74B3AF7A452D

三、社会工作介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在高职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节教学中加入了社会工作元素。本节课程目标是“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树立正确人生观,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同时强调情感目标“人要追求德行和高尚的人格”。笔者决定将本次教学设定为课堂实践教学,采取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进行过程实施。

教学班基本情况:S市某理工类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共37人(男生25人,女生12人),上课能较好配合教师教学,但存在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开小差的情况。同时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后作业提交情况一般。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聊天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重视思政课、“理论高深自己没能力听懂”“我就是混个文凭”等心理。

笔者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案制定了小组活动实施方案。首先,确定小组目标。教学目标“树立正确人生观”是本次小组活动的主要目标,同时小组活动还要突出为成员“增能”的目的。针对本班学生厌学、自我效能感低、对未来迷茫等情况,“树立正确人生观”“增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小组目标。其次,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和实施过程。小组活动的主题依据小组目标确定,主题为“多彩人生,向阳生长”,寓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小组活动实施过程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笔者将本班分为5个活动小组,每组7-8人(每组女生2-3人)。活动以小组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根据教材和教案内容设定五个戏剧场景(如附表),每组抽取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发挥,表演结束后教师请每位组员谈一谈“自己将来遇到此种问题将如何面对”,随后教师将本组学生的感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达成教学情感目标。最后,制定小问卷或量表测量小组活动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是否发生变化。

形象有趣的“情景”表演不仅增加了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自信心并激发潜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使青年学生勇于积极地面对、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虽然早已相互熟悉,不存在小组活动初期的“破冰”设计,但是教师要注意个别学生的“不配合”行为,在活动开始前就要做好突发情况处理预案。另外,教师可联系辅导员共同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实践,辅导员更了解本班学生情况能很好地预知困难并及时处理。结束后,教师可对个别配合度不高的學生进行个案访谈,有针对性地找到“症结”所在,若是由于心理问题或其他深层次原因则可请求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帮助。

“培养青年树立正确三观”是本门课程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同时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小组目标的最终达成需要多次小组活动,因此建议教师继续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以巩固本环节效果并促成小组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整个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需要教师秉持尊重、平等、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理念,处理好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让社会工作元素拉近思政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需要注意和探讨的方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思政课有其自身完备的理论知识,社会工作仅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方法和理念,目的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不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混淆,应时刻牢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另外,由谁将社会工作介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值得思考的。王思斌教授在论述学校社会工作中提出了“内嵌式发展”这一概念,“通过学校内部人力资源整合,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等其他人员学习社会工作知识、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服务[2]”。因此,除学校专职社会工作者外,思政课教师或其他教育教学人员也可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将社会工作的有益内容融入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

[2] 王思斌.积极促进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工作,2018(28):61.

作者简介:张伟(1985.10—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专项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GSG2021009。DC0060BF-6B85-4EE8-B5C3-74B3AF7A452D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