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2022-06-19 10:46陆柏强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陆柏强

摘要: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素养的各项元素如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心态等应该在生活实践的劳动中培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 课堂与生活 学校与家庭

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之上的与个体特征融合的面对情景灵活反应的总和,具有持久性、迁移性,所谓“一生带得走的能力。”劳动素养包括基本的劳动知识、必要的劳动技能、适当的劳动方式、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心态等。众多事实证明: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劳动素养。

一、劳动教育成为“香饽饽”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近几年来成为了教育界的“香饽饽”:2015年7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切实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3]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劳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新“宠儿”。“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勞动素养,因此,劳动素养如何培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生产劳动培养了一代人

有一首歌曲叫《南泥湾》,歌唱的内容是八路军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运动。在旅长王震带领下,八路军三五九旅来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劳动,使南泥湾由“处处是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出现“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景象。生产劳动创造了财富,生产劳动创造了奇迹,生产劳动培养了坚强的共产党人。

作为“60后”的我,可以说是在生产劳动中成长。童年的十年与国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高度吻合,整个国家处在重“政治运动”而轻“生产劳动”,所以,国家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艰苦。遇到旱、涝、虫等天灾,农业生产“颗粒无收”,农民的生活更艰难,“吃粥过日”是经常的事,等着国家的“供销粮”救济也遇到过。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经济生产实行“分田到户”——“土地分给农民,包产到户。”“分田到户”解放了生产力,农民可以多种多收,多劳多得,提高了劳动热情,出现了农村的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参与到劳动生产中的热闹景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带着孩子,起早贪黑,开荒种地,希望多出粮食。那时候的孩子,跟着父母,什么活都干:放牛、养兔、喂猪、喂鸡、喂鸭、种菜、打柴、晒稻谷、犁田、耙田、插秧、割禾、挑稻谷……各种机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农家里手,这种极高的劳动技能就是在长期的参与劳动中养成的。从读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勤劳的习惯,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家里开辟菜园种菜,在学校的植物园里带着学生种地。现在,不少父母或爷爷奶奶也许是对孩子的溺爱,也许是培养方式的不当,把孩子变成“掌上明珠”,从小不让孩子干粗活、重活,“只要认真读书就行”,慢慢地培养出了一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拈轻怕重”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

没有付出,当然没有收获。没有“春种一粒粟”,就没有“秋收万颗子”。作家老舍在《养花》中写道:“有花有果,有色有香,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三、课堂与生活联姻

在学校里开展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的培养,因受“课时”“场地”的限制而“放不开手脚”,给开展劳动教育的老师们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所以,学校进行劳动课程的设置,各年级每周一节,从思想上引导,从理论上指导,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激发劳动兴趣,形成爱劳动习惯,让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等。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理论上知道怎么做,如清洁卫生、清洗蔬果、穿针引线、清理书包、折叠衣服、种植植物、剪纸剪花、手工制作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生活中学生才会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涵养自己的劳动素养。很多事情看别人做起来觉得容易,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别人是熟能生巧,自己是纸上谈兵。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实践才出真知。”

“米饭是怎么来的?”“稻谷是怎样发芽的?”“秧苗是怎样长成的?”这些问题对很多城镇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为了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中山市大涌镇旗南小学劳动课题组抓住契机,用特别的方式教育学生,围绕“稻秧成长记”的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研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小学生劳动素养校本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

主要步骤有:

首先,组织课题组研究对象5-6年级学生学习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一粒稻种改变世》

其次,请有种植水稻经验的老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理论上回答“米饭是怎么来的?”“稻谷是怎样发芽的?”“秧苗是怎样长成的?”等问题。

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小包稻谷(种子),教给学生育种的方法,回家自己育种,做好观察和记录,把发芽的相关相片发到班级群分享。

再接着,教给学生把发芽的稻种进行播种(撒进有水的泥土里)。

然后,把秧苗带回教室或留家里观察,每天保证秧苗的湿润。

最后,课题组老师在校园围墙边用装运水果用的泡沫箱人工造田,教给学生插田的方法,把装在盘里的秧苗铲起,插进水田里。学生或亲自插秧,或观摩老师、同学插田。学生在学期结束前,每天都会近距离观察水稻的成长、细微变化;争着为水稻浇水等,其乐无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水稻成长观察的兴趣,增长了不少劳动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接着是生长中的秧苗,陪着学生在校园一天天长大,学生的见识也一天天增加。水稻经过几个月的生长,稻谷终于成熟了。

旗南小学劳动课题组组织六年级的学生收割他们自己种的水稻、脱粒、晒谷,参与收获的过程,享受收获的喜悦,体验种植的艰辛。

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心得,并让学生用笔写下自己的“育秧经历”和劳动心得体会。

学生经过理论指导学习,课后实践操作,观察与体验,深有体会,写下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稻谷生长实践活动心得》、《一粒米的由来》、《秧苗成长记》、《做一粒有用的种子》、《决心》、《种水稻心得》、《感恩袁老,学种水稻》、《种子的理想》……

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熟悉而又尊敬的名人袁隆平,学习他的故事,介绍他的事迹,吸引学生对水稻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实践,从“浸种”“发芽”“育秧”“插田”“除草”“施肥”……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从而提升劳动素养,起到事半功倍、别出心裁的效果。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水稻的整个过程,感受“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学生在参与“育秧”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唐朝诗人李绅撰写的《锄禾》含义的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在潜移默化种渗透“爱惜粮食”的德育教育。

四、学校与家庭携手

老师擅长理论指导,家长熟悉实践操作,学校利于集中指导,家庭便于分散操作,学校与家庭携手,可谓“优势互补”。两者结合,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更有氛围,激起学生劳动热情,教育效果会更好。

旗南小学在今年的中秋佳节前夕,就开展了一次题为“中秋韵味”的家校联合的亲子互动活动,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制作月饼的活动,活动效果极好。

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老师展示后,先让家长协助学生分配饼皮、莲蓉和咸蛋黃,学会分工合作。在分配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烹饪秤的使用方法及复习了克的读数,放压膜器压出月饼形状后,学生非常兴奋,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包装,告知学生冰皮月饼如何保存会有更好的口感,并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分享,达到了我们教学目标。

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新感悟,用绘画、日记等方式记录心中感受,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动手能力,感受劳动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次劳动教育活动很好地验证了劳动教育采用“学校与家庭携手,长辈和小辈齐飞”的方式的良好效果。

学生了解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关于它的由来,有着不同的传说,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学生亲身感受了民间风俗的精彩,激发传承传统文化并过好中秋节的愿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开展劳动制作,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领悟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活动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困难,获得成长。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助劳动,融洽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要在学校更好落实,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互补,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5-07-24

【2】来源:《求是》2018-10-08

【3】《中国新闻网》《2020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2021-03-2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