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关于上好小学数学课的研究

2022-06-19 10:46金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生活文化

金昕

摘要:“双减”工作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又为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的实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其目的是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情况下开展好数学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学习方式; 生活; 现代化手段; 文化

一、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双减政策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多年教学,我感觉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教学,教者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观点。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测量圆的周长时,老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想想我们是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呢?”同学们会说可以用直尺来测量周长。老师这时可以出示一个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周长呢?大家都来试一试。?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一下子,学生们动了起来,人人都动手参与到了课堂中。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同学们开始汇报实验的情况。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觉得滚动圆的方法确实挺灵活,但是我又想到一些圆是不能够动的,那就不能用这种办法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在这个时候就想对学生的表现做好及时的鼓励,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教师可以这样别做别说:“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根捆着线的纽扣,老师来用它画个圆,你们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吗?老师做的这个圆,你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吗?”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同学们自己发现的方法还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的圆的周长计算中。进而,引导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开始结合原有的生活实际,原有的解决数学的能力,寻找新方法。在学生研究时,根据研究情况,教师做好适时的点拔,如可以出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观察、动手、思考、点拔、再思考、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2.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立足于课标、学情,立足于对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的精确挖掘。定位要科学严谨,使课堂有的放矢。学习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每一阶段,每一节课要实现学习结果或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3.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恰当的利用小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师生对话。与传统 “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师生会积极。主动的交往互动为当代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对数学学科而言,以对话方式而展开的师生交往互动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关键。就小学数学小组全作学习而言,师生对话视为其基本要素既表明了小组学习可行性,也突显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发挥教师的主作作用。在关键时点拔,在需要时点拔,能够更好的提高。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是学习提高的主要手段。恰当的做好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小学生可以对先前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并针对不懂的地方展开核实,还可以利用激烈的竞争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继而形成真正的团体荣辱感,为其后续的学习位置查找提供帮助。

二、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双减政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数学中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教学,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教师应该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简单,更能够提升数学学科在生活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的学科特点。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进双减政策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音和动画共同引入的功能,能够很好的为学生提供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中,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首先自我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试着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体味学习数学的快乐。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中,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双减”,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而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双减”政策利国利民,但实施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做好“双減”工作是一场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持久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实际,设计好数学教学活动。把“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孙佩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 魅力中国,2015,000(012):124.

[2]李树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14-114.

[3]姜应顺.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天天爱科学,2016(18):00184-00184.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