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艺术形式下对时间主题艺术的研究

2022-06-19 12:49杨怡凡
雨露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蒙太奇艺术家绘画

摘要:不论当代艺术亦或古代艺术都有表达“时间”这一概念的艺术作品。“时间”是不论艺术家或寻常人都逃不开的话题,艺术家对于表达时间的探索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歇,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即是已知的也是未知的。根据艺术家们的作品与理论,本文将从时间的艺术史、艺术如何表现时间、时间的具体化和探访过去的时间几个主题展开,对关于时间的艺术进行研究和说明。

关键词:当代艺术;时间

一、时间的艺术史

时间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涉及各种形式、方法的各种各样的作品,艺术家们对于时间的表现各有不同,而不同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时间感也各不相同。在古代中国壁画盛行,我们可以想到在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中就有用圆盘来表示生死以及转世轮回的艺术方式,再比如欧洲一些艺术中所表现的线性时间观,在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描绘圣经故事可以用不同场景的转换进行表现,暗示时间的推移。在观察和欣赏一件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时间的痕迹,比如一幅古老的字画,经过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发黄、开裂,一件瓷器、陶器因年代久远而产生裂痕。这时候我们面对的时间是具体的。艺术空间和时间与其说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的生理结果,不如说是受历史的交替发展着的政治、意识形态、道德、审美和社会关系的艺术模式的制约。[1]

二、表现时间

艺术作品表现时间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在画面中描绘沙漏、钟表等,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中软塌塌地挂在树枝上的表、在建筑体边缘耷拉着的表和披在不明物体身上的表都表现出了凝固住的时间,整幅作品给人以梦幻、梦境的感受。人们表现时间有时也是为了记录和叙述事件,艺术作品也更多地取自神话、文学作品中,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等时期描绘了很多关于圣经故事的题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便取材于《圣经》,画面定格在最具有戏剧性、事件发生的高潮一刻,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態都逼真且强烈,情感充沛,人物虽然动作幅度大,却也有着紧密联系,是一幅叙述事件的作品。雅克·路易·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则是为了记录真实发生的事件,画家选用拿破仑为皇后加冕的场面,而拿破仑依旧占据画面中心位置,利用这一画作记录了真实历史事件从而表现了时间。同样为了记录的还有纪念碑,纪念碑上篆刻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发生,或是人物的生平,也是时间的体现。雅加达民族独立纪念碑是雅加达的象征与地标,象征了印尼人民取得独立的决心,记录着不被遗忘的历史。

关于绘画形式的表现,表现同一故事中的两个或多个场面被称作“多幕模式”。在西方一些绘画中时有体现,通常为两面画、双联画、三面画、三联画和祭坛装饰画,如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而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也存在,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构成类似连环画形式,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所谓“多幕模式”也可以说是现在的漫画和连环画形式,以多个被分割的场景连接成为一个故事,从而体现出故事所存在的时间。

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用静态的钟表表现凝固的时间不同,立体主义的艺术家更热衷于将一个对象在不同的角度、时间所观察到的不同情景融入到同一画面中,实现时间的断裂,就像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画面中五位少女或坐或站,人物扭曲变形,正面的五官和侧面的鼻子结合在一张脸上,正面的胸脯变成了侧面的扭曲,实现了在单一的平面中不同角度的人物结合,实现了空间的分裂。

三、时间的具体化

19世纪英国的塔尔伯特拍出了最早的负片,由此摄影诞生。摄影具有运用运动和速度来表现时间的能力,一张简单的照片可以表现出不断发展的现代生活。第一张可以永久固定影像的照片,拍摄于1826或1827年,拍摄者是法国人尼埃普斯,是一张窗外风景照《勒格哈的窗外景色》。而在摄影之后又诞生了电影。电影是摄影的延伸。电影的本性是复制和还原现实的真实性,电影是通过摄影机记录下来的,是照相的延伸。[2]瑞士艺术家组合彼得·费茨利和大卫·维斯搭档拍摄的一部30分钟的娱乐性电影《万物必经之途》,内容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点粗糙。短片的主要场景是一座看上去像实验室的旧仓库,摄影机沿着仓库的地板拍摄,地面沿途放置了一些简单道具,有轮胎、木架、塑料杯、水桶、气球、绳子等。在经过精心的策划下发生了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推动下,物品依次跌落、爆炸、起火、翻滚,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循环,每一个物体停下都会引发下一个物体的运动,而这个运动又是无穷无尽的,它没有开始的目的,也没有结束的结局。短片用这种连锁反应具体而又微妙地表达了时间。电影的剪辑手法有很多种,其中的蒙太奇手法被大量运用,而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生活在一个永远处于运动状态的世界里,一些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在视网膜上留下了很多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当人们盯住一个物体不动超过四五分钟,那么这一图像将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这时看一眼别的事物,再回到原先的物体,那么它就又变清晰了,这便是蒙太奇视觉心理学基础想要表达给我们的。电影剪辑的蒙太奇手法一共有5种,平行蒙太奇是以不同时空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同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而颠倒蒙太奇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的当前状态,再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蒙太奇的手法类似于将不是同一时空或时间发生的事件组合在一起,从而让人将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而使人们混淆了时间。

艺术家海德·法斯纳科特创作的雕塑作品《爆破》,定格了一栋楼房在爆炸的一瞬间,向四周飞溅的碎片悬置于空中,将场景凝固在本应该在一瞬间发生的场景,将瞬间凝固为永恒。

四、探访过去

历史的专题化亦即历史学把握是之所以可能“在人文科学中建设起历史世界”的前提。[3]探索时间主题的艺术当然也要包括与过去历史相关的艺术,不同的地区历史各不相同,一个地区的历史不是所有地区的历史,所以我们探索的历史从来不是单一的历史,而是多元化的历史。每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不同,所产生的艺术类型也各不相同,西方更倾向于描写一书里的一些故事,绘画上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都是描写这些故事绘画的淋漓发挥时期,乔托的《圣母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达芬奇的《受胎告知》都是基于《圣经》所创作的,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这些都是其代表性建筑,与此同时中世纪的时空概念在艺术中获得了自身的艺术表现。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得到了原始艺术和古希腊艺术传统的特殊折射。[1]而东方则更偏向于描写佛本故事,在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都能看出这些故事东传对于古时候的中国的影响,石窟艺术大多表现了佛本生故事或雕塑上的佛造像,与西方大不相同。

人类对于历史认知的构成依赖于历史材料,如史书、绘画、小说、摄影等。绘画可以很直观地让人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风采,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期妇女的衣着打扮与民俗风俗,唐朝人们以丰腴为美,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明显提高,穿衣的自由度也相对高些,在炎热的夏季,女性会选择穿着轻薄、透明质地的衣物,既凉爽舒适,也能凸显雍容华贵的气质。也有像《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贵妃姊妹虢国夫人着男装的打扮,也凸显了大唐民风自由、女性地位显著提升、百姓幸福的大國风范。到了明朝时期仕女绘画又与唐朝大相径庭,唐寅的《秋风执扇图》中的仕女衣物素简,不似唐朝那般雍容华贵,人物本身也更加清瘦,神情也增添了一丝轻愁和忧郁,是与唐朝截然相反的清减审美,通过画作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时期的美。

我们通过了解历史知晓了古人的生活和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意义有大有小,那么让人民记住,让后代知晓,有很多种方式,如影片、书籍或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的下层有八幅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历史是生存着的,是特有的发生在时间中的演历,在格外强调的意义上被当作历史的则是在共处中“过去了的”而却又“流传下来的”和继续起作用的演历。[3]

五、重塑现在

我们探索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塑造更好的现在与未来。很多时候历史家所回顾的历史就是不远的过去,甚至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这是一段在自己作为目击者的回忆中仍然鲜活的历史。[4]同时艺术家们致力于对艺术进行创新,打破旧模式不再固守陈规,当代艺术家不再受限于古早时期单一的题材,从印象派的风景画到波普艺术的大众化都是新的突破。波普艺术的代表画家——安迪·沃霍尔,他的作品主要形式就是凸版印刷,他的作品没有原作,全是复制品,代表作品有《金宝罐头汤》《玛丽莲·梦露》。他甚至还尝试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艺术需要艺术家精心并且长期创作的创作模式。在工业革命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开始变快,出现了快餐式生活,人们开始变得浮躁,但同时精神世界却变得更加空虚。意大利画家贾科莫·巴拉的作品《被拴住的狗的动态》中时髦的妇女牵着她的宠物狗在街头,狗的腿被艺术家连成一圈,体现了狗运动的动态。艺术家利用描绘运动物体的多个侧面,表达绘画中的运动和速度,同时也体现了处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嘈杂与追赶。现在是时间的枢纽——它连结着过去和将来的时间,而且,它也是时间的界限,因为它是一段时间的起点,另一段时间的终结。但是,这情况不像在被固定的点那样明显。它是潜在地划分时间。而且,作为划分现在总是各异的,但作为连结,它又总是相同的,就像数学中的线段一样;就思想而言,构成线段的点总是不同的,因为在分割线段时,总是各不相同的,但作为单一的点,它又是完全相同的。现在也是这样,就潜能而言,它既是时间的划分者,又是两部分时间的界限和统一者。就自身而言,划分和统一是相同的,但其存在则不相同。[5]在现在发展得如此迅速的时代里,我们更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但同时也要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不因杂念动摇初心。

六、结语

关于时间主题的艺术研究从古至今不论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都在积极地进行,在探索时间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了解历史,能更好地重塑现在,畅想美好的未来,但对于时间艺术的探索是人类永久的话题,也将永不停歇。

作者简介:杨怡凡(1997—),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安美术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综合材料绘画专业,研究方向为综合材料绘画。

参考文献:

〔1〕卢小合.艺术时间诗学与巴赫金的赫罗诺托普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安德烈·巴赞.“完整电影”的神话[J].评论,1946.

〔3〕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12.

〔4〕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JeanRobertson,等.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5〕苗力田.亚里斯多德全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蒙太奇艺术家绘画
错位蒙太奇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
《少林雄风》拒绝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