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建议

2022-06-19 19:16程承那晓琦
医学概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生物医药海洋生物

程承 那晓琦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生活诉求的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生物医药产业无疑是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发展极为迅速。近30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中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其所产生的效益使人们看到了现代生物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十三五”时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海洋战略性新興产业,我国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定了多项规划对其发展提出目标,同时进行政策上的鼓励支持。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更高水平开放的海洋高地为指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完善海洋产业结构,努力培育高端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战略产业。

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辽宁省建设海陆统筹,经略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

辽宁省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岸线两千多公里,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海洋生物资源可利用率高,凭借这一优势,辽宁省在医药产业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如能把握当前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大有可为。

一、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起步晚、海洋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国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辽宁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辽宁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并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积极设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辽宁相继形成了沈阳、大连、本溪、锦州等四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较好发展态势。辽宁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生物科技基础研发实力较强,生物研发机构111家,科研院所15个,医药类高校18所,医药储备人才丰富,更是拥有以沈阳三生制药、东北制药集团、辽宁大成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拥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除此之外,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步已成规模,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研制生物制药;大连医药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涉及生物医药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重点领域;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及疫苗、高端仿制药及化学药物新制剂,累计投资上百亿;锦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则以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为核心,专注于心血管及血液系统药物领域的研究。四大产业集群各有重点,集中优势,差异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辽宁省还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培育领军企业、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同时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内部中小企业较多,缺乏绝对实力的龙头企业拉动,只有以成大生物、沈阳三生等为代表的个别企业,在全国生物药品工业企业排名中能有一席之地,大多数中小企业结构重复,资源浪费,缺乏重量级产品,品牌效应极不明显,凝聚力较弱。除此之外,虽然辽宁省医药类高校众多,科研院所资源丰富,但产学研结合并不紧凑,合作层次较低,并未形成稳定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企业拥有资金却没有足够的研发实力,各层面优势无法互补,存在资源不匹配、人才适用性较差等问题。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海洋药源发现数量较少,海洋药物研发进展缓慢

辽宁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仿制品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衍生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较少。海洋药物研发进展缓慢、成果不多主要是由于产业研究基础薄弱,同时研发面临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从技术风险角度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新兴产业,涉及学科领域较多,技术要求较高。以海洋药物发现环节为例,药物发现需要完成海洋生物资源调查、采集、鉴定、筛选等多个步骤,涉及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另外,药物研究技术要求较高,研究成功率往往不到 10%,研究一旦失败将造成巨大损失。从市场风险角度看,海洋药物在进入市场前,需经历研发、测试、临床等阶段,周期较长且后期资金投入越大。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研发周期给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研发带来不可预计的市场风险。

2、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辽宁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主要由科研机构研发,而企业是成果的使用者。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已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且部分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因从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已通过临床试验的海洋药物迟迟不能上市。

3、技术源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条件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技术发展,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海洋药源的发现和海洋药物的研制等环节的进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是以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源为集群核心的创新集群架构。技术源的具备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技术源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技术,而且在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能为企业的后续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及关联机构为获取技术,会在技术源的周边区域逐渐集聚,这将有利于意会知识的产生、传播和交流,从而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集聚效应也会使技术源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明显。

4、领军企业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条件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较长,产品的研究、生产过程及配套环节较多,这在客观上要求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而领军企业通常具备比较稳定的合作网络体系,合作网络系统可激活环境,增加灵活性,减少不确定性,对复杂的技术研究过程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可有效促进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同时,领军企业能有效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最大限度提供产业集聚发展所需的资源,如实现产业化必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及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

三、产业发展建议

1、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国际产业集聚发展的实践证明,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我国海洋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是积极建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邻近技术源的区域设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并提供交通运输、水电、通讯及基本生活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发挥产业集聚效用。同时,园区应针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贷款、专项資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在园区设立初期,应积极引导已有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进入园区或在园区设立新的企业,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形成初步集聚效应。此外,园区还应充分发挥拥有海洋研发人才的优势,出台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

2、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省内医药高校、科研院所与生物医药企业结成产学研联盟,可以提高产业集群内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准确的定位市场需求以及技术短板,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贴合实际,科研成果能够更快的在企业中得到应用,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改进和实施。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加速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人才培养实力,设置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不断输入复合型人才,从而加快研发成果的企业回流速率,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实力。

可以建立综合实验基地,采取共同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益共享体系等,将科研成果向中小型企业推广。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行业组织和对话机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相互了解,进而实现两者间的有效合作。同时,还应不断完善集聚区域的服务体系,包括信息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规模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人才培训机构及企业家俱乐部等。另外,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建设,为技术成果产业化提供基本动力。为调动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性,应明确科研项目成果产业化收益的利益分配,将部分产业化收益按比例分配给科研人员及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管理人员。同时,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进专业人才和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技术与人才直接决定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虽然我省开设生物技术领域学科的高校有所之多,但实际涉及生物医药技术且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院校只有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几所。一方面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省内企业无法与国内一流企业竞争导致我省优秀科研人员外流,企业留不住人才。辽宁省目前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6个,开设生物技术领域学科的高校17所,生物技术领域院士1人。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狠抓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一直把产业发展重点放在仿制药物上,没有技术和人才储备,势必造成生物医药研发“后劲乏力”。导致辽宁省生物技术领域人才少、研发实力弱的主要政策原因有一、现有政策注重快速吸引人才,缺少长期培养人才的教育鼓励政策,过多对场地、设施、设备、税收等“硬环境”的扶持政策,缺少对科研机构、院校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等“软环境”的扶持政策。

组织科技、人事等相关部门按照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制定住房、工作岗位、工资待遇、户籍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国内外研究机构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利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机会,与国内重点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对其进行整体引入或吸引其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人才的整体引入,迅速弥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人才缺失。最后,可与高等院校及各类职业院校进行合作,设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高校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引进的政策,进行全面的人才引进,包括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结合各个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引进的计划,扩宽人才招聘的渠道,引进国内外各地的人才。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同高校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相应的留住人才机制,合理利用人才,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4、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培养龙头企业

鼓励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的出现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区域外甚至是国外引入,二是在辽宁省内对现有企业进行培养。比较而言,辽宁省内产生的领军企业将具有较大的根植性,与省内发展的关联度更高。因此,我省海洋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应重点在省内培育领军企业。首先,根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筛选省内具有一定规模、拥有核心产品或技术、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大型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现有企业,要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尤其要吸纳战略投资者入股,以助于做大做强。

第一,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尤其要吸纳战略投资者入股,以助于做大做强。

第二,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把产品同类、市场同向、工艺相近、技术相关的医药企业整合在一起,组建专业化医药企业集团,培育出若干个拥有国内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第三,重点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基础较厚实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作为科技示范,在政策、资金、项目、土地使用、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推动其向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国际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积极引导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立区域品牌。其次,引导省内知名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进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除药物原料来源有所区别外,在其他环节上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进入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具有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型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开展科技专项扶持计划,给予中小企业专项财政补贴,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项目发展,进而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中小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生物医药海洋生物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会发光的海洋生物
猜猜我是谁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看海洋生物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TPP生物制品数据保护条款与中国政策定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