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2022-06-19 02:56柏兴权张国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主体小学数学发展

柏兴权 张国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进入到新的发展方向,其中课改始终坚持一切以发展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个人主体感官认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主体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对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教育思路。下面文章将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有关内容,就如何提升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实现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展开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发展

引言

此次围绕学生主体发展为教学探讨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学生主体学习问题,意义在于数学既是基础科目也是锻炼学生主体发展意识的重要学科,借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此时,根据这一背景,引导学生参与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够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枯燥教学瓶颈,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更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因而此次课题研究希望能够迎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新契机。

一、基于主体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针对文章研究的一个主题内容,研究所要到達的目标显然已经体现在题目之中。从题目之中,可以看到学生主体发展意识培养是教学探讨的一个重点,教师需要基于这个角度去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让学生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且能帮助自己加深对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理解的方式,以使得学生可以利用有效的方式,探究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并由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提升自我的主体发展意识[1]。

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让学生学会走出书本学习的束缚,以更好心态去积极探索数学课程知识,且实现自我学习的自由与自主。但是,这个目标的设定需要基于有效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才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学习目标。因此,对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以将主体学习导向思维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从而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次创新。

二、基于主体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做好学生主体学习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选择小学数学的一个知识点展开案例研究,即以“小数加减法”这个教学点,对学生的学习做一次主体发展性的探索,而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知识新旧回顾

“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教学,先要做好新旧知识的一个有效衔接教学,从而利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讲解“小数加减法”知识内容时,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去分析整数加法与减法,并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不同展开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接下来设计简单的计算问题:

45+2= 100-78= 12+34= 91-28=

上述的整数加减法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此时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课程旧

知识的抢答,对上述的简单式子计算过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探讨氛围之中。

其中,可以使用抢答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老师:请看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运用到了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哪些数学算法,哪位同学可以计算这道题目!)

(学生1:老师,我可以!)

(学生2:老师,我想算!)

看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上来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为积极的学生,上讲台来演示相关的计算步骤,以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回顾加减法的有关算理。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语言鼓励,如说他们真棒、学习积极等话语,用来促使他们有信心走进下一阶段的数学新知探索领域之中。

当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状态之后,可以试探性的引入新知内容,即“小数加减法”知识点。如假设算式之中的45变为4.5,又该怎样计算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质疑。

(二)互动情境营造

围绕“小数加减法”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小数加减法”的互动计算情节,让学生走进其中,参与趣味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情节计算问题:快到端午节了,小红想要去超市买些吃的东西,其中看到粽子为15.5元/袋,八宝饭19.9/碗,糍粑3.9/个。此时,小明想要买1袋粽子,1碗八宝饭、5个糍粑,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情节,自主尝试想一想、算一算,如果是自己去购买需要准备多少钱。之后教师可以从“小数加减法”的算法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进行情境问题的计算,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其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去思考这个问题,又或者互相分享计算过程,从而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究,由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分析与探索,以设身处地去思考这个计算问题是如何开展的,并逐渐对“小数加减法”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知。

(三)课后复习与巩固

此次课程教学的主题是发展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因而无论是在上述的情境互动还是课后的复习与巩固阶段,都要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与互动时间,让其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时间,促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发展地位。因此,在课后复习与巩固阶段,依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让其对相关的“小数加减法”问题展开独立的分析与探究[2]。

比如,向学生提出几道小数加、减整数的问题:

3.5+3= 5.8+2.9= 8.7-5= 29.3-12=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总结与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运算思路,以将这些思路总结成文字,从而利用这个过程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理解以及自主学习。同时,继续要求学生完成课外的“小数加减法”运算问题,由此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且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学习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主体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观念,使其学会自主开展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也才更有自主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从课程教学前一直到结束,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是文章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光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考试周刊,2022,5(63):124-124.

[2]郭秀丽. 小学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1,20(7):38-38.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

猜你喜欢
主体小学数学发展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区域发展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