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格化治理必须坚持的“五种思维”

2022-06-19 11:36杨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网格化基层

杨悦

摘要:网格化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形式,在基层已经普遍推行。在基层网格化推行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成效,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网格化治理需要遵循的五种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优化路径,为网格化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力求释放和发挥网格化治理的人文价值和技术优势,为基层民众提供更优质、更精细的社会服务。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的现代化,更好适应时代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关键词:基层 网格化 思维意识 社会服务 治理格局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管理综合平台,形成指挥中心。按照属地原则,把原来所属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将区域内人、事、物等全部纳入网格的管理范围。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设岗定责、资源下沉、服务到户的社会治理新模式[1]。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层次利益诉求”的新要求[2]。网格化管理在国家宏观层面首次被提出,被看作一种方向性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工具。各方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全国普遍推广网格化管理,不断拓展应用领域。网格化将治理重心下沉,依托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基层分散的治理资源,旨在回应民众需求,优化服务路径,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3]。如今,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基层治理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行政模式,想要打造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推动网格化管理朝着网格化治理的方向转变。网格化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网格化管理的延伸、突破和创新,也是提高我国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化治理形态下,社会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治理议题的发掘是内生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融合互动的[4]。网格化治理需要不断持续探索实践,寻找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创新发展,打造特色的网格化服务新范式,提供更精细的社会服务。

一、坚持战略思维,打造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高度

坚持战略思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要求,明确改革方向、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对网格化管理的系统构件和运作流程做出纲领性的规范要求,为各地的网格化建设提供依据,有序推进网格化治理。

坚持战略思维,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一在制度层面明确界定范围和边界。网格化管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行政责任的下称往往多余治理资源的下沉,基层被赋予过多过重的职责和任务。这要求理顺横向基层政府的各部门之间权责以及纵向政府各层级间的职责任务与权力配置的关系,该下沉的下沉,该保留的保留,防止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随意归置责任。二在领导层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力量。由基层组织个体作战转变到多元主体协同作战,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弥补自身内部力量的不足。三在资源保障层面给予充分支持。包括部门组织结构的调整重组、人员的配备、资金的充足、设备技术的购买等人财物资源。要不断巩固网格化管理的成果,在成熟的硬件设施和运行系统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契机,实现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变。树立战略思维,最重要的是构筑“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坚持创新思维,寻找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突破

坚持创新思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网格化管理自推广以来,各地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差异化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收获了很多成效,也凸显很多弊端。一是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存在生搬硬的现象。二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效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矛盾问题、社会基础等实际情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生搬硬套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的治理效果,流于形式,还会形成新的治理压力和负担,浪费资源,增加成本。不存在普适性的网格化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要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居民结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转换,避免拿来主义。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如创新特色产业的网格化管理、招聘大学生志愿者、咨询专家团队等工作方式方法。

另外,网格化治理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手段。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加快推进“大数据+网格化”的发展。从采集信息,到信息入库,再到派遣解决,每一个步骤都要依托大数据,实现位置定位准确,问题定性精确,任务派遣明确的目标。要建立数据库资源,打好信息基础,打破内部信息壁垒,实现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增加平台模块应用,完善平台功能,将矛盾、問题、风险排查置于网格之中,有效提高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在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创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相关技术将基层网格化触角延伸到每一家庭,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加快网格化治理的进程。追求技术创新为治理提能增速的同时,要警惕“技术陷阱”,避免过分追求精细化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技术,忽视人文关怀的温度,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三、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形势

坚持底线思维,防止盲目推进。网格化治理以其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服务于社会治理,这种特定的技术优势需要在特定的硬件设施和资源保障下才能稳定发挥和有效运转。网格化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实践主要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化力量推动的,即使一些政府对网格化治理的需求较小或者没有实行网格化治理的条件,但迫于上级压力和地方压力,强行推进网格化治理[6]。在现实运行中,由于网格化治理与部分乡村实际情况和基础设施不适配,治理结果不佳,反而加重基层治理负担。在某些落后的农村地区,青壮年人群外流,居住空间相对稀疏,结构也相对简单。在村中老年群体,他们年纪比较大,与现代技术相对脱节,不能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在这样的农村地区,没有实施网格化治理的资金保障、基础设备和人员条件等,其社会基础难以与网格化治理有效适配,不适合推行网格化治理。基层政府启动网格化治理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人力、物力、财力、现实需求等方面进行从和考察,防止盲目推进。

同时,要时刻警惕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内生性风险,防止走向极端和异化。网格化管理首先要警惕网格化治理过度行政化,基层网格化治理是以行政力量为主要依托,在此基础上运行和推进。在基层政府推进的的过程中,要防止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挤占甚至排斥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公共空间。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的各方力量的参与,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重要考核标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其次要警惕网格化治理过程中产生新的碎片化。网格化治理依据属地划分精细的网格,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有利于缓解条块管理造成的碎片化。但网格化管理的层级增多,各层级之间的指挥关系仍然保留着科层制的热点点。网格化切割完整的生活区域空间,不同的指挥中枢之间、不同的网格之间存在新的碎片化,容易产生分割效应,不利于跨行政区域的合作和利益聚合。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社会流动人口加快,城市社区的异质化程度也会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和农村的差异也会不断增大。网格化治理关键在于理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基于网格化管理的中枢系统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公众三个主体之间的协作共治。加强基层网格化治理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解决好三对关系,抓主要矛盾,不盲目推进,始终坚持“五项思维”。在基层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的技术优势和信息共享、多元共治的优势,回应基层治理多元性、复杂性的新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竹.基层社会治理: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J].理论探索,2020(02):76-8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网格化基层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