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模式下如何有效防治羊沙门氏菌病

2022-06-20 14:52李艳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李艳红

摘要:近年来,市场对于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大,极大地刺激了羊养殖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除了提高了养殖的效益以外,也增大了疫病在场内大规模暴发的风险。羊沙门氏菌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可造成患羊流产、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羊死亡,同时也对人类存在较大的威胁。因此,在现代化养殖模式下如何有效防治羊沙门氏菌病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羊沙门氏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减少养殖损失,促进现代化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养殖;羊沙门氏菌;防治对策

羊沙门氏菌病又被称为副伤寒病,主要是由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以及鼠沙门氏菌等几类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类急性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在羊养殖业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疫病,该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在晚冬和早春等季节是该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各个年龄段的羊均易感,特别是对妊娠期的母羊以及刚断奶的羔羊危害性更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羔羊血痢和妊娠母羊的流产等症状,呈一定的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健康羊只接触到被病菌污染的粪尿污物以及饲料、垫草等即可发生感染。随着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养殖模式下,有效防控羊沙门氏菌的发生极为重要,一旦疫病防控不力,非常容易引起整个养殖场暴发大规模的疫情,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羊沙门氏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分析

羊易感的主要包括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以及鼠沙门氏菌等三种沙门氏菌,该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菌体不具有荚膜和芽孢等結构,该病原菌可长出鞭毛,可以自由的运动,对体外培养的条件较低,接种于普通的培养基中即可生长,并且长势良好[1]。该致病菌耐干燥、腐败以及阳关照射,可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几周到数月不等。该病原对温度的抵抗力不强,通常情况下,在60℃的温度下,加热30min左右即可将其直接灭活,在70℃的温度下,经20min可将其杀灭,在75℃的温度下,仅需5min即可灭活。但在患羊的粪便以及排泄物中可存活较长的时间,一般可存活2~3个月之久,在土壤或者水中存活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d左右,而在浓度为10%~19%盐度的腌肉中则可存活75d之久。但是沙门氏菌对多种化学试剂的耐受力较低,使用常用的化学消毒制剂就可将其有效杀灭。多种类型的沙门氏菌可以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毒素耐热性较强,在75℃的温度下,经过1h仍然具有毒力[2]。

1.2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刚断奶的羔羊或者断奶时间不久的羔羊,要比新生的羔羊更为易感。成年羊只要比青年羊或者老年羊只更为易感。此外,在分娩前1个月以内的妊娠母羊非常容易感染本病。

2)传染源及感染途径。沙门氏菌病的传染源较为广泛,多种动物均可传染本病,主要以患病羊只为主,特别是已经被治愈的母羊很可能作为隐性感染者继续传播疫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染,还可能通过脐带或者子宫或者胎盘等进行传播感染。通常情况下,流产沙门氏菌具有宿主特异性,这类致病菌主要是通过羊群引入而发生感染,其他类型的沙门氏菌则不具有这一特性,可通过被致病菌污染的水源、饲料、用具、野生的鸟类、鼠类以及其他感染的畜禽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感染[3]。

3)发病特点。该病的发生虽然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是在夏秋等雨水较多的较为潮湿的季节发生率更高一些。一旦养殖场发现病例,便会很快在全场蔓延。据统计,屠宰场几乎全年都能在羊只的肠系膜淋巴结中检测到沙门氏菌,这也说明在不同的羊群之间可能出现携带性的传染[3]。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羊流产沙门氏菌外的大部分沙门氏菌都能够引发人畜共患的沙门氏菌传染病,因此,无论在饲养管理还是兽医人员治疗、采集病料时均应提高警惕,防止发生人员感染的情况出现。

2 临床症状

一般情况下,该病具有1~2d的潜伏期,并且年龄不同的患羊,其临床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在临床上主要将羊沙门氏菌病分为腹泻型和流产型两种。

2.1 腹泻型

一般情况下,腹泻型沙门氏菌病在羔羊中多发,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41℃。患病羔羊的吸入量不断减少,并且非常畏冷,呈腰背弓起状,大部分的患病羊只会出现腹痛的症状,随后即开始腹泻。还有的羊只会出现呼吸急促,鼻腔黏性分泌物大量流出,并伴有不断的咳嗽声。急性腹泻型羔羊在发病2~5d后会出现陆续死亡的现象,耐过的羔羊会转为慢性型。

2.2 流产型

流产型沙门氏菌感染多发生于妊娠后期2个月左右的母羊,患病羊只在初期体温升高明显,可达40℃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受到影响,随后即会发生流产,并且在患羊流产的前后几天,可见阴道流出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感染病原菌的母羊可通过胎盘血液致使胎儿被细菌感染,导致胚胎受损,最终胎死腹中。感染后的母羊及时能够产出获得羔羊,但羔羊的体质也会非常衰弱,同时伴有明显的腹泻,这类羔羊在几天后即会发生死亡。

3 剖检病变

3.1 腹泻型

剖检腹泻型病死羔羊,可见其胃肠道的病变严重,肠道黏膜出现明显的肿胀与出血,并且在黏膜上有许多小血块。心包膜以及肾脏上也有出血点,胆囊黏膜和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有些患羊还有皮下水肿的现象。

3.2 流行型

剖检流产型的病死羊只,可见主要以败血性病变为主,患羊的子宫具有明显的充血、肿胀,有的患羊还可见子宫内有胎盘滞留的现象。

4 实验室诊断

4.1 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羊只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中,在35℃的环境中培养24h,可以观察到培养基上有无色半透明状中间凸起的圆形菌落,并且菌落的表面光滑。挑取菌落将其接种在SS培养基中,35℃培养24h,可见有中心呈黑色的菌落长出,并且能够使得液体培养均匀浑浊。

4.2 涂片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经过涂片、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镜检,可以观察到呈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并且菌体的两端呈钝圆形,无荚膜,大多数细菌具有鞭毛,可以自行移动。

4.3 血清学检测

可以将待检测的细菌与相应的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实验,出现凝集反应后,还可进一步对其进行血清分型鉴定。

4.4 PCR检测

PCR实验是当前实验室检测病原体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扩增特异引物,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5 规模化羊场内沙门氏菌的防治对策

5.1 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现代化羊养殖场规模较大,饲养密集,多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一旦场内出现疫病,非常容易短时间内在全场暴发,给养殖者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提高疫病预防的警惕性,以及羊群的抗病能力,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对于妊娠期的母羊,应保证其摄入的营养物质充足且均衡,严格按照养殖标准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比,可在母羊的饲粮中添加适量的VE或者鱼粉等物质,还应为母羊提供适量的新鲜饲草,以确保母羊及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切忌饲喂羊只发霉、变质的饲料。其次,还应每天为羊群补充足够的水分,还可在水中或者饲料中添加一些食盐,应注意母羊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在母羊即将分娩之前,应将产房、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并保持生产的环境清洁、卫生、干燥,并且有充足的阳光。分娩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母羊及羔羊的清洁、消毒工作,尤其要对母羊的乳房进行仔细的消毒。

对于羔羊的饲养管理,应注意新生羔羊吃到足量的初乳,确保其能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做好羔羊、母羊饲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在夏季则应注意防潮防湿,避免因受到冷热应激而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场内的灭鼠,灭蚊虫等工作,防止这些动物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动物,同时还应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和疫苗的免疫接种,增强羊群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5.2 药物治疗

沙门氏菌对新霉素、土霉素的敏感性较强,对于患病羊只通常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按照体重進行给药,两种药物的口服剂量为30~50mg/kg·bw,用药3次/d。此外,对于腹泻型的患羊还可以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通过调节患羊肠道菌群的稳态,促进患羊恢复,但应该注意,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同时,不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否则将影响其治疗效果[1]。另外,环丙沙星或者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也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下,养殖人员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措施,保证羊群营养摄取充足均衡,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提高羊只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做好疫苗免疫工作,提高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此外,还应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致病原的滋生与传播,加强对羊沙门氏菌的防控,以提高羊只的饲养质量,促进羊养殖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永江.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20(15):35.

[2] 曹海英.一例羊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12):82.

[3] 江涛.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2):139-140.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