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 拉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20 02:07何慧敏谢林娜韩京秀谢林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拉力劳动力家乡

何慧敏,谢林娜,韩京秀,文 革,谢林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截至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乡村就业劳动力为33 224 万人,乡村私营企业达到8 261 万户,乡村个体从业人数为5 999.7 万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6 020.7 元。2020年 1月 9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在返乡创业扶持方面做出了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升创业培训、落实培训补贴的规定。

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刘光明、宋洪远(2002)认为政府的支持力度、宏观经济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人与家庭会影响农民工是否决定返乡创业[1]。何慰先(2006)认为年龄、体能、饮食、语言、收入、城市的生活成本、家庭回归需要、社会地位等会影响其是否会选择返乡创业[2]。张立新、林令臻、孙凯丽(2016)认为个人的态度、成就性与社会性动机、经济与人力资本、政策环境都会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3]。李邦熹、赵丽平、王雨濛(2017)创业的机会评价与环境、风险感知和创业者禀赋都会影响农民工做出返乡创业决策[4]。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而对包括个体从业者、大中专毕业生在内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构建“三力”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问题,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研究,以期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政策优化及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1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该理论认为,迁出地的推(即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即吸引力)共同构成了人口迁移的动力。推-拉理论起源于19 世纪,英国学者雷文斯坦(1885)是最早对人口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总结出了人口迁移的7 条规律。博格(1959)从人口流动原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口学上最重要的宏观理论,即“推-拉理论”;他认为,人们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会选择向能满足更好生活需求的地区流动,有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成为了流入地的拉力,而不利于更好生活的因素则成为流出地的推力,他提出人口流动是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作用结果的说法。E.S.Lee(1960)提出人口流动是3 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说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首次将影响迁移的因素划分为“推力”和“拉力”,在这一基础上,还提出了中间障碍因素也会影响迁移的说法;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语言文化的差异、物质障碍、移民价值判断等都会成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从“推-拉”理论角度来讲,“民工潮”是城市拉力及家乡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新起的“返乡潮”则是城市推力及家乡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如今,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也成为一股新的“热潮”。

2 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三力”模型

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是“推力”“拉力”“阻力”3 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就业竞争激烈、收入低消费高、居住环境差构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推力”。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回归需要、政策倾斜、家乡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构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拉力”。个人能力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筹集困难构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阻力”。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是推力、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

图1 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三力”模型

2.1 推力因素

推力是指迁出地的排斥力,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生活变得更好的因素都属于迁出地的“推力”。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城市”迁出,迁入“家乡”从事自主经济活动。根据“推-拉”理论,农村劳动力会选择返乡创业生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农村劳动力是否会选择返乡创业,“推力”是影响因素之一。“推力”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

2.1.1 城市就业竞争激烈 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导致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城市就业人数激增;二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转型,制造加工业、建筑业的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减少,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由于没有相应的技能与知识应对,难以与接受过更高知识水平的人竞争,就业形势严峻。

2.1.2 收入低、消费水平高 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以制造加工业、建筑业为主。截至2019年,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比为48.6%,月均收入3 962 元,收入水平较低,然而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尤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则更高。在城市务工,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房价与子女教育费用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财产越来越不值钱,使得他们在城市立足扎根的成本越来越高,绝大部分外出农村劳动力逐渐打消在城市长久生活的打算,于是就会使劳动力产生与其在城市打工还不如返乡创业的想法[5]。

2.1.3 居住环境差 在城市居住大部分都是多人聚居,居住环境拥挤、简陋、洗浴条件及卫生环境差,居住地鱼龙混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垃圾无人及时清理等问题时有存在[6]。若返乡创业,就业及居住条件能得到极大改善,返乡后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的原因,回流劳动力也不愿再简单从事农业生产、制造业或建筑业等工作,在回乡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创业就会成为其最主动和最积极的就业。

综上,城市竞争激励、收入低消费水平高、居住环境差构成了“推力”,这股力量将农村劳动力推回家乡,这些力量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城市体面的生活,更别说安居乐业。与其在城市打工,还不如积累一定资本与经验后返乡创业。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返乡后继续务农、务工并不能明显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且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就业机会少,对于他们来说就业仍然是个难题。相比而言,创业虽然风险较大,但同时收入也高,能够满足家庭生活更好的需要。

2.2 拉力因素

拉力是指迁入地的吸引力,迁入地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更加有利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地方。农村劳动力是否会选择返乡创业,家乡的“拉力”是影响因素之二。家乡的“拉力”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

2.2.1 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 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创造了许多创业机会。农村回流劳动力在外务工多年,大部分都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积累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经验,有些劳动力还积累了一定的财会和企业管理技能。拥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返乡后,在家乡发展较好的情况下,这部分人返乡后更倾向自主创业。

2.2.2 家庭回归需要 大量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下父母、子女、配偶在家。据国家统计年鉴,截至2019年,全国农村人口总抚养比为41.56%,少年儿童抚养比为23.76%,老年人口占比17.80%,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抚养比较高,抚养问题也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父母年龄的增长、子女受教育问题、长期与配偶分离、亲情的呼唤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回乡后,在占据家庭地理优势的情况下,若乡村、小城镇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较为便利、人口比较集中,则更容易激发劳动力创业的意愿。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创业,这一选择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2.2.3 政策倾斜 近些年,国家及各地区都出台了各种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条款吸引农村劳动力纷纷返乡创业。主要政策吸引体现在:一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贷款与担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适时减免税费、提供创业场地、给予一定创业补贴,同时加大创业担保与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二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与技能培训,依托高等院校、中专、教育培训机构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与技能培训。对回流劳动力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业与技能培训,能够降低劳动力创业失败风险感知,有效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

2.2.4 家乡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丰富 在家乡创业,创业领域大多为零售、杂货、服装、住宿、餐饮、个体修理、交通运输、家电装修、宴席一条龙、快递等行业。对于创业者来说,社会关系网络会对生意的好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创业,没有熟悉的朋友、家人帮助,创业举步维艰。在家乡创业,则很好弥补了这一空缺。社会关系网络覆盖面越广,家庭社会关系网越大的回流劳动力越倾向于自主创业。这是因为家庭、家族、私人关系网能为农村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7]。

综上,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回归的需要、政策的倾斜、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助力构成了“拉力”,这股力量将农村劳动力拉回家乡,各种优势因素鼓动着劳动力自主创业。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了解决子女教育、父母陪伴、配偶生育哺乳等问题,对于回流劳动力来说,创业是不二之选。

2.3 阻力因素

阻力是指阻碍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力量。农村劳动力是否会选择返乡创业,“阻力”是影响因素之三。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3.1 个人能力有限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虽然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要想创业,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创业技能的不足,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缺乏,对市场把握不准都会影响其创业成效。返乡劳动力普遍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实践和创业能力,从风险意识来讲,对于他们来说,有些创业项目较新颖,身边缺乏成功案例,导致其不敢大胆投资,反而更愿意从事稳定、有固定收入的工作。

2.3.2 市场竞争激烈 在乡镇市场太小,“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少”,竞争很激烈。同时,乡镇逐渐呈现出“空心化”趋势、市场集中度低、常住人口少、消费水平低等问题也会阻碍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2.3.3 资金筹集困难 返乡劳动力大都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对创业望而却步。要想创业,需要投入较多资金,资金筹集困难是返乡劳动力是否选择创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家乡,创业筹集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如果想要通过银行贷款,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贷款手续较为复杂、贷款周期长、成本较高。除此之外,若无担保和抵押,贷到款的机率也较小。虽然政府扶持为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但现实情况却是劳动力能够拿到的贷款数额较小[7],对于有些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其创业需求。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会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存在歧视,由此导致农村劳动力创业资金筹集困难。

综上,个人能力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筹集困难构成了“阻力”,这股力量阻碍着农村劳动力返乡自主创业。由此可见,无论是家乡市场竞争激烈还是资金筹集问题,又或者是个人创业能力限制等问题,都会成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2.4 “三力”比较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做出了“三力”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影响强度比较,见表1。总体看,推力因素并不强,但拉力因素较强,同时,阻力因素不容忽视。如果想要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减少阻力因素,增强拉力因素。

从表1 可知,推力因素中,城市就业竞争激励对返乡创业的影响一般,收入低消费水平高对返乡创业的影响较强,而居住环境差影响较弱。拉力因素中,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政策倾斜对返乡创业的拉力作用明显,影响强烈;家庭回归需要、家乡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对返乡创业的影响较强。阻力因素中,个人能力有限对劳动力返乡创业影响较强,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筹集困难对返乡创业影响强烈,成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重要阻力。根据“三力”因素对返乡创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派出宣讲团,采取定期宣讲和流动宣讲的方式,向农村劳动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利用报纸、微信、微博、电视、视频等媒体定期发布和宣传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和服务信息[3],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创业成功的典型,营造家乡良好的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好家乡的“拉力”因素。

3.2 开展深入的创业培训服务

为了让更多的返乡劳动力能够接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需要开展深入的创业培训服务。要不断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劳动力参与培训积极性,注重多样培训方式,培训需“对症入药”,开展创业培训的内容与形式需要真正满足返乡劳动力的创业需求[8]。通过创业与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返乡创业劳动力更清楚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风险,由此便能有效减小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阻力。

3.3 加强孵化支持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创业补贴与岗位补贴,要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和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减免税收政策。建立相应的入驻孵化基地的优惠政策,如享受创业补贴,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及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企业。切实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创业融资难、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以此减小返乡创业阻力。积极引导返乡劳动力创业,帮助其寻找进入门槛不高,创业资金较少的项目。政府也应当引导返乡创业者对创业项目进行调研、预测与评估,降低创业风险,增强返乡劳动力创业自信。

3.4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促使农村劳动力作出返乡创业的决策,提升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决心信心,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4]。要注重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镇在道路、运输、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9],为返乡创业劳动力提供创业保障,充分发挥好家乡的“拉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力为其提供充分的创业机会,鼓励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内挖掘各种创业潜力,找寻创业机会。只有拥有创业动力,劳动力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返乡创业活动中[4]。

猜你喜欢
拉力劳动力家乡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夏天的家乡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