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条槭播种育苗技术试验

2022-06-20 05:03邢志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切根发芽率苗木

邢志军

(高台县林业调查规划队,甘肃 高台 734300)

茶条槭是槭树科槭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观赏性较强,近年来是园林绿化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的优质彩色树种。茶条槭树高5~6 m,耐阴,喜欢土壤湿润的立地条件,具有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抗性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广的特点。茶条槭树干直,花味清香,叶型美丽,夏季果翅红色,秋季叶色红艳,是较好的秋色观叶树种,也是北方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可用于栽作绿篱及小型行道树,也可丛植、群植、盆栽,在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繁育茶条槭对丰富甘肃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具有比较优势。在甘肃省的茶条槭可采用播种、扦插、根萌等方法进行繁殖,但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进行育苗。

1 试验地概况

育苗地点位于高台县南华镇良种苗木基地,是高台县林业和草原局苗木生产与科研结合的综合性苗圃。南华镇地处高台县城以南,东与临泽县新华镇接壤,西与骆驼城镇相连,南至南部公滩,北与巷道镇毗邻,辖区面积266.21 km2。南华镇地势南高北低,地形有平原和戈壁,境内最高点位于南部公滩,海拔1 540 m;最低点位于成号村四社西北部碱滩,海拔1 347 m。南华镇属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8.7 ℃,1月平均气温 -9.7 ℃,7月平均气温22.3 ℃。无霜期年平均140 d,生长期年平均198 d,年平均降雨量142.5 mm。境内兰新铁路、兰新高铁2条铁路过境;连霍高速、312 国道、高火公路过境,交通便利。具体立地条件状况见表1。

表1 高台县良种苗木基地立地状况统计

2 试验步骤

2.1 优树选择

在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在天然分布的茶条槭种群中根据培育目的选择优良单株,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单株,以收集种子为目的选择结实量大、种子粒大、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以利用叶片提取药用成份为目的选择叶片有效成份含量高的单株;以园林绿化为目的选择观赏价值高的单株。在该试验中选择观赏价值高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母树。

2.2 种子采集及贮藏

北方地区9—10月是茶条槭果熟期,种子的采集选择树龄15年以下、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茶条槭母树作为采种母树。9月末果实翅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时及时进行采收。

茶条槭种子采收后及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待自然风干后人工将种实搓去果翅,用盐水筛选保留健康的种子,去除果实中的杂物,进行多次精选后装入编织袋放在干燥阴凉处进行低温贮藏。种子检验按照GB 2772-1999 执行;种子质量要达到GB 7908-1999 III 级以上标准。

2.3 种子处理

由于茶条槭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的特性,并且种皮、果皮都含有抑制物质,使种皮、果皮对氧气和水分等的透性较低,导致茶条槭种子具有一定的深度休眠特性,会影响茶条槭种子的发芽率。本试验采用2 种对种子处理的方法:第一种是混雪藏法:每年1—2月下雪时,将茶条槭种子和积雪充分搅拌混合,放置在室外阴凉处进行冷冻保存,4月中旬前后根据播种时间提前将冷冻的种子回暖进行催芽处理;第二种方法沙藏层积法:2月中旬将采集处理的茶条槭种子在35 ℃温水中浸泡24 h,捞出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 h,消毒后捞出与3 倍消毒后的湿河沙混合(河沙含水量50%~60%),置于0~5 ℃低温处,每周翻动1次,如发现沙干,应及时喷水。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子移到背风向阳处,进行增温催芽处理。试验采用常规消毒、低温在外面自然保存和浸种催芽处理的种子作为比对对象。发芽率由苗床定量播种观测计算,实验设5次重复。

2.4 整地、土壤处理及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缓、灌溉条件便利、土层厚、土壤地力肥沃,排水较好、土壤pH 为5.5~7.5、土质为沙壤土或壤土的耕地作为苗圃地。秋季采用深耕的方式平地,深耕达到30~35 cm,深耕的过程中施入腐熟农家肥60~70 m3/hm2,灌足冬水。翌年3月播种前进行精细化整地,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旋耕松土,耙耱平整,镇压保墒。结合春季整地,施40%五氯硝基苯7.5~15 kg/hm2、70%的敌可松可湿性粉剂15~22.5 kg/hm2,用旋耕机深旋25 cm,耙耱整平。育苗采用平床,一般东西向,床面宽1 m,床面长依地块长度而定,床间留40 cm 作业行。

2.5 播种

2.5.1 春播 4月中上旬,当催芽种子裂口达到30%以上时,即可在苗圃地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350~450 kg/hm2,进行开沟条播。播种前整平床面,浇足底水,待土壤微干,开沟播种,开沟深3~4 cm,行距15~20 cm,播幅宽4~6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种后覆细土2~3 cm,上面再覆细沙土1.5~2 cm。轻微镇压,最后覆盖草帘,用细的喷壶浇透水。

2.5.2 秋播 秋播是采用当年采收的种子,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圃地封冻前进行播种,播种时种子不做催芽处理,在浓度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4 h 进行消毒,消毒后捞出种子将种子控干,播入预先备好的床上,播种具体方法同春播,播后注意防止鼠害、鸟害。

本试验主要为了对比2 种不同催芽处理方法对茶条槭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此该试验采用春播的播种方法。

2.6 播种后抚育管理

2.6.1 水分管理 种子出苗期间床面始终保持湿润,可用喷壶进行喷洒浇水,播种床面稍见积水即可。幼苗出土后视土壤墒情及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使苗床土壤能够保持湿润即可。“立秋”后减少灌水,土壤封冻前浇足封冻水,次年土壤解冻时浇好解冻水。

2.6.2 去除草帘 种子播种10~15 d 后开始出苗,根据出苗期及时去除覆盖的草帘,防止幼苗叶子扎入草帘被连根带出。

2.6.3 松土、除草 播种苗根系发育完全前,及时除杂草,结合除草对苗木进行松土,松土、除草后应浇透水补充水分,以防根系透风死亡,全年除草6~7次。

2.6.4 间苗 当小苗长出2 片以上真叶、苗高达2~3 cm 时,进行第1次间苗与补植,间掉密集苗和弱小苗,间下的苗补栽到缺苗处或移栽到空床,使苗木分布均匀,留苗200 株/m2。间苗和补植宜在雨天或阴天进行,移栽后对苗木进行遮阳处理。当小苗有4 片真叶或苗高达4~5 cm 时进行定苗,留苗150 株/m2,间苗、定苗后及时灌水,定苗时间不晚于6月末。

2.6.5 追肥 播种育苗第1年应进行2次追肥,6—8月苗木生长旺盛期为第一次,间隔10~15 天追施磷酸二氢钾1次,以促进根系生长,每次40~50 kg/hm2。第二次在苗木休眠期1个月前,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氮肥施入量30 kg/hm2。

2.7 生长期断根处理

速生期内当苗木高度达到40 cm 左右时进行断根处理,从苗木的侧方斜向下方向,将苗木的主根在地下约20 cm 深处进行切断,切根处理后将土壤压实。

2.8 苗木休眠期管理

加强管护,防止牲畜啃食、牲畜践踏、人为破坏。

2.9 圃地有害生物防治

茶条槭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枝干腐烂病、叶枯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参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276-2007 执行。

2.9.1 叶斑病 主要危害部位为树叶,具体的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地面杂草;保护和增加天敌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个别叶片受害,可摘除虫叶,较多叶片发生时,可用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 000 倍液防治。

2.9.2 枝干腐烂病 主要危害部位为主干、枝条。具体的防治方法:可用1∶2 冠菌铜和绿风95 调成糊状,每隔4~5 天涂抹树干1次,连抹3次。

2.9.3 叶枯病 主要危害部位为树叶。具体的防治方法:在7—8月喷洒300 倍液多菌灵或500 倍液百菌清。

2.9.4 蚜虫 主要危害部位为树叶。具体的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防治;可用3%啶虫脒乳油2 500 倍液防治;保护食蚜蝇、寄生蜂等天敌;合理配置树种,附近不宜种植白菜、烟草等。

2.9.5 红蜘蛛 主要危害部位为树叶。具体的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地面杂草;保护和增加天敌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个别叶片受害,可摘除虫叶,较多叶片发生时,可用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 000 倍液防治。

2.10 苗木出圃

2.10.1 出圃苗木的质量调查 出圃前先调查出圃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详细掌握苗木的准确数量、具体规格和质量等,制定可行的苗木出圃计划。

2.10.2 起苗 土壤解冻后至土壤封冻前起苗。土壤过于干旱时,可在起苗前5~6 d 适量灌水,待土壤适于作业时再起苗。起苗时保持苗木根系完整,避免人为和机械损伤,起苗做到随起随拣随选随分级。

2.10.3 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苗木质量等级

2.10.4 苗木起苗后的假植及包装运输 选择交通便利、排水良好且背风的地方作为假植地,在假植地铺50 cm 厚河沙后在上面挖假植沟,在假植沟内将不同等级分类后的苗木倾斜放入,用湿沙逐层将摆放在假植沟内的苗木根系压实,河沙含水量以不超过50%为宜,埋沙超过苗干原土痕20 cm。

苗木分级后,打捆、挂标签,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苗木根部,对苗木根部的病菌和虫卵进行灭菌杀虫。运输时先用湿麻袋或湿草袋在车厢上下盖垫,然后外面篷布覆盖,不得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必要时还要洒水。

2.10.5 苗木质量检验检疫 苗木运输前进行林业运输相关要求各类检疫,确保各类检疫证书完备。林木种苗标签按LY/T 2290-2018 执行。

2.10.6 造林技术档案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标准执行LY/T 2289-2018,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应同时建立。

2.11 调查内容

种子发芽率(%),苗高(cm),地径(mm),成苗量(为单位面积上地径≥6 mm 的Ⅰ、Ⅱ级苗木、苗木高度≥40 cm 数量,单位:株/m2),根量(根系粗度≥2 mm粗根条数,单位: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苗木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3 可以看出,采用不同2 种方法处理后的种子的发芽率都比对照种子的发芽率高,采用沙藏层积法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57.79%,比对照种子的发芽率高23.77个百分点。

表3 不同处理方法的发芽率

综合表3 和表4 的苗木性状分析,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量均高于对照,说明种子处理方法均有效,但沙藏层积法处理方法更佳。相对2 种种子处理方法的成苗量而言,只采取低温催芽处理的种子的成苗量就低很多,满足不了生产要求,虽然2 种种子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成苗的地径和苗高都比对照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是很大。

表4 不同催芽方法当年生苗木生长性状比对

3.2 不同根处理方法对茶条槭苗木生长的影响

虽然采取切根处理后的茶条槭实生苗的苗高略低于未进行切根处理的苗高,但采取切根处理后的茶条槭的实生苗的根系数量和主根明显增大。而从实际造林来看,采取切根处理后的茶条槭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较未进行切根处理的实生苗的成活率高(表5)。

表5 切根处理的育苗效果比较

4 结论

首先,培育茶条槭实生苗生产种子必须经过处理。从采用的2 种处理方法看,混雪藏法和沙藏层积法均可采用,但由于河东地区积雪较少,一般应采用沙藏层积法,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种子消耗。其次,苗期及时做好除草和肥水管理工作。最后,为提高苗木成苗质量和造林成活质量在幼苗期需进行切根处理。

猜你喜欢
切根发芽率苗木
切根对乌桕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栓皮栎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对切根胁迫的短期动态响应
苗木供求信息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桂花幼苗切根移栽育苗技术探讨
最新苗木行情
切根对侧柏实生苗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最新苗木行情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