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21 01:14詹红艳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詹红艳

摘    要:红薯是建水县的传统产业,在发展畜牧业及农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水利设施滞后、薯农自给自足传统思想严重,导致种植、管理科技含量低。文章就建水县红薯产业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改进了红薯的种植水平,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12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1 红薯产业开发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

建水县地处东经102°33′~103°11′、北纬23°42′~24°10′,境内最高海拔在2 515 m,最低海拔在230 m,主要农耕区海拔在1 300~1 600 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秋春相连、夏长无冬”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8.7 ℃,≥0 ℃的积温7 140 ℃,年降水量800 mm,日照时数2 301.8 h,无霜期324 d,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冬季堪称“天然温室”,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1]。

1.2 政策支持

建水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红薯产业的发展,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全县辖14个乡镇,每个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以上,各村委会、办事处配有农科员,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技术力量雄厚,能肩负起红薯产业开发的重任。

1.3 种植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

建水县是云南省最先种植红薯的县份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50多年。民间一直流传“好个临安府,沙莜当晌午”的童谣,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建水县是红薯种植的适宜区,一年四季基本可种植红薯,以夏秋薯为主,夏薯一般在5月栽插,8—10月收获;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2]。

1.4 红薯品种资源丰富

红薯品种主要从省内外引进,建水县栽培历史有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从越南引进洋红、洋白红薯品种;20世纪50年代引入南瑞苕、胜利百号;20世纪80年代引进河北79、华北杂交、灰薯、广西薯、花半一、红红一号、徐薯18、中山薯等;2010年引进AIS35-2、日本岩东、红心王二号、建薯2006、商薯19、紫薯135、京薯6号、美国黑薯、苏薯8号等品种[3];近几年先后引进和推广了普洱薯、津杂五号、9154-1、红心王二号、川山紫、红-1、绿-1,脱毒薯徐薯18、脱毒薯徐13-4、北京34、鸡脚薯等品种。

2 红薯产业开发的现状

2.1 种植现状

根据原建水县农技站及《建水县年鉴1950—2002》资料记载,种植面积最大的是1958年(达8 253 hm2),种植面积最小的是1996年(仅为550 hm2),其余各年种植面积在1 400~4 055 hm2。近几年建水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 333~4 666 hm2,总产鮮薯10万 t左右。2019年红薯种植面积3 393 hm2,平均单位面积产值2 150 kg。

2.2 加工现状

建水县主要加工、开发、利用的品种是紫红薯,建水天弟公司加工紫薯粉,但产量不大,加工量在20 t左右。建水县紫红薯主要是玉溪、江苏等地的企业到生产地收购,运输到玉溪、江苏加工,收购量在40 000 t左右,鲜食红薯约有30 000 t销往省内外。红薯深加工数量近总产量的40%,30%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少量加工成淀粉,并制成粉丝、粉条、薯片、凉勺粉等。生炒红薯叶可做家常菜,也可加盐将其制成咸菜。最近两年,建水县的高品质红薯通过电商模式,打开了欧洲、澳洲等国外高端市场,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际,主要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国,为符合食品出口到欧洲地区严格的要求,企业出口的红薯从源头控制品质,挑选等级最高、外观笔直、重量为150~200 g的红薯装箱。2019年,有1.3万 t通过建水山水福地庄园出口至欧洲和澳洲等地[4]。

3 制约红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3.1 科技意识差,自给自足的传统思想严重

由于农民受传统思维、小农意识的影响,对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认识不够,学习意识不强,致使农民科技素质水平低下、农业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部分农户对红薯的认识还停留在“栽红薯养猪,养猪栽红薯”自给自足的传统思想上,造成农民增产增收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薯产业的发展。

3.2 品种退化严重,产量提升空间小

一些受农民欢迎、种植面积较大的老品种,因种植年代较长,体内积累病毒过多,病毒病为害较为严重,种性退化,难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3.3 新优良种推广滞后

由于新优良种繁育较少,数量储备不足,品种更新换代较为缓慢,良种覆盖率偏低,加之红薯本身属于高产低值产品,种植户投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3.4 合理施肥亟待解决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户注重投入氮肥,对农家肥、磷肥、钾肥投入不足或根本不投入,从而造成红薯品质下降、产量不高。

3.5 未形成规范化的栽培管理

红薯在建水县虽经多年栽培,但总体栽培管理水平不高,在栽培的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从众性较为突出,管理粗放,从而导致传统产业未形成优势产业[5]。

4 对策措施

4.1 统一思想,重视红薯产业发展

建水县是红河州的农业大县,也是红薯大县,各涉农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早日实现特色农业强县目标。充分认识红薯在建水县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好红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品种提纯复壮和实用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红薯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机构,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开拓流通渠道,以企业为龙头,形成有利于红薯产业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6]。

4.2 科学栽培管理(以夏薯为例)

4.2.1 合理施肥

红薯以地下块根为经济产品,满足红薯对氮、磷、钾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之一。要想红薯获得高产,就必须适时施足肥料,满足红薯各生育阶段正常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在多年试验及测土配方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两种施肥建议方案。

1) 复合肥配方方案。每667 m2施用氮、磷、钾(含量10∶10∶5)复合肥50 kg、硫酸钾20 kg、农家肥1 500~2 000 kg作基肥,整地时均匀撒施,移栽后40 d左右进行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

2) 单质肥配方方案。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普钙40 kg、硫酸钾25 kg、农家肥1 500~2 000 kg作基肥,整地時均匀撒施,移栽后40 d左右进行追肥,每667 m2施尿素33~35 kg。根外追肥可采用0.3%磷酸二氢钾喷雾,或速效冲施肥——黄金钾宝,每667 m2用量7.5~10 kg。可施用75%氮磷钾、6%硝态氮、6%钙镁磷、20%生物钾、10%活性钙,冲施4~8 h后开始吸收,24~30 h见效,施用效果良好[7]。

4.2.2 选用良种

品种是决定产量和产值的关键,根据栽培目的不同,因地制宜选用丰产、优质、适应性强、抗逆性广的红薯品种,从而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建水县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的过程中,栽培品种达24个以上,主栽品种5个以上。按其用途划分为两大类,即食用型和加工与饲料混合型。食用型以灰薯、普洱薯、徐薯18、真百薯种植面积较大,具有淀粉含量高(18%~28%)、口感好、薯型好、表皮光滑的优点,其不足是产量偏低,商品薯平均单位面积产值1.2 t (鲜薯),适宜烤煮鲜食, 即省内小有名气的“建水烤红薯”;加工与饲料混合型以红心王二号、津杂5号、9154-1为主,其具有种植面积较大、淀粉含量低(14%~20%)、薯型大、产量高的特点,鲜薯平均单产3.5 t,适宜加工和做饲料。近年来,建水县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发展紫薯、灰薯。

4.2.3 规范化栽培管理

种薯地块宜选用土层疏松深厚的沙土或红壤土,土壤pH值为5~7,具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夏薯移栽时间在6月上旬,种植规格坚持瘦地宜密、肥地宜稀,薯蔓短宜密、薯蔓长宜稀,合理密植的原则。单垄栽培,起垄后以南北方向为宜;坡地作垄,垄的方向与斜坡方向垂直,有利蓄水保墒。据试验统计,夏红薯最高产量为4 000~5 000株/m2。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薯茎尖或薯块培育壮苗,在栽培时苗足、苗壮、整齐一致。在大田移栽时最好用薯尖苗,薯尖苗具有顶端优势强、细胞分生能力强、木质化程度低、栽后发根活棵快、发苗早、易高产等特性。

适时早插。红薯块根为无性营养体,生长期越长,则膨大增重越多,产量越高。因此,在适时温度条件下,插薯越早,产量越高。据红薯分期栽插试验证明,4月中下旬栽插每667 m2产量超过3 000 kg,随插期推迟,产量降低,8月初栽插每667 m2产量不超过1 000 kg。在建水县,有水浇灌的前提下,红薯早插,有两个薯块膨大高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获得高产。

采用地膜覆盖。红薯采用地膜覆盖具有有效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和肥料养分、土壤不易板结、防治小象甲为害等优点,从而大幅度提高红薯单产。一般栽后3~7 d用地膜覆盖,四周接到沟底覆土2~3 cm,拉紧盖严。据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田间试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平均单产2 315.9 kg/667 m2,露地栽培平均单产1 474.9 kg/667 m2。与露地栽培相比,每667 m2增产841 kg,增产57.02%,增长率为效果显著。

4.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红薯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红薯瘟、蔓割病、软腐病等。防病技术有3种,分别是实行水旱轮作;种苗杀菌;在发生病害时,用百菌清、托布津或多菌灵600倍液喷施防治。红薯虫害主要有红薯天蛾、卷叶螟、叶甲、小象甲、茎螟、金针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斜纹夜蛾等。防虫技术有5种,分别是水旱轮作;种苗杀虫;在种植时,用辛硫磷粉剂撒在肥基肥面上,再拉垄种植;在种植后,每隔30 d结合淋肥浇1次敌百虫,每667 m2用两瓶,特别是3月底至4月初是小象甲和叶甲繁殖高峰期,一定要淋施敌百虫,每667 m2用两瓶冲水30担淋施;收获后自食产品,可以撒谷虫净贮藏。

4.3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技术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科学种田行之有效的常用手段,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扶贫等手段,以开现场培训会、现场授课、印发资料、田间巡诊等常规形式,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农民讲解红薯生产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无公害生产知识及相关技术,加强田间巡诊,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最佳解决的办法。逐步扭转农民对红薯是“懒庄稼”的肤浅认识,引导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的红薯品种,使建水县的传统产业转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4.4 提高认识,加大对红薯产业的投入力度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发展红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理念,增强种植户抢占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切实解决好品种、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完善红薯产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的权益保证、市场开拓等长效机制。多方筹集资金,抓住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完善机耕路、电力供应等基础性设施。大力实施薯区高稳产农田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能力,达到增产、增效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

4.5 合理布局,提高效益

结合建水县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商品薯基地建设和商品薯秧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商品薯基地主要分布在建水县南庄镇、岔科镇、青龙镇、李浩寨乡等乡镇,这几个乡镇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交通方便、劳动力丰富,地块集中连片适宜种植红薯,有多年种植商品薯的经验。

近几年,有部分个体老板、企业加入大面积种植商品薯的大军中,由于其具有资金优势和规模种植优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建水县红薯的知名度。商品薯秧基地主要分布在建水县的临安镇、西庄镇、南庄镇等乡镇,这几个乡镇的优势是水利设施好,土地肥沃,交通十分便捷;具有多年种植商品薯秧的经验,种植薯秧的积极性高;薯秧品种丰富,能满足不同种植户对薯秧的需求;人均耕地面积相對较少,精耕细作水平程度高、复种指数高、土地产出率高。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带动建水县红薯生产,形成布局合理、规模生产、效益突出的良性循环。

4.6 大力推广红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据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开展红薯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结果显示,红薯配方施肥平均单位面积新增产量达69.45 kg,平均单位面积新增产值达40.19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建水县肥料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4.7 提高科技队伍的业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与省、州、县有关部门的合作联系,加强科技队伍的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广大种植户。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待遇和经费问题,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让其全身心投入科技推广。

4.8 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建水县的红薯产业不仅停留在低端产品开发上,而且还应立足本地的传统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着眼于市场需求,围绕红薯产业开发,着力打造建水红薯品牌,培育“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径,形成“产、供、销”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发展电商产业,促进红薯外销。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红薯产业发展的风险,促进建水县红薯产业从传统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林旭.加速提升建水县农业经济发展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48.

[2]王英,周少辉.云南省建水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2):91-92.

[3]姚宝全.红薯平衡施肥的适宜用量[J].农家顾问,2008(1):29.

[4]谢家华,杨从兴.红薯高产良种“细叶杂交”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3):43.

[5]普玲花,刘琴.建水县甸尾乡马铃薯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5,9(12):47,49.

[6]王艳霞,沈洁,沈超,等.建水县农户施肥行为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69-270,273.

[7]文建斌,谢家华,余琨,等.建水县小春马铃薯肥效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8(4):11-12.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