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布局 于无声处势如破竹

2022-06-21 10:19何玲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言文文本目标

何玲莉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句在中学生中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我想也叩击着大多中小学教师的内心。习作板块一直像神一样的存在于每个学段的语文课本中,是我们必须去打交道的“老朋友”。而文言文、周树人,则是语文生命里偶有出现的匆匆过客。但是,随着2017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版”后,“老二文言文”就开始以高姿态、高频率出现在了小学语文课本里。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语文之所以时而也被称为“国文”,在于其对文化的传承。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古诗文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它的地位一如英国语文教材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日本语文教材中的俳句。如同民族基因密码,记载着过去,存在于当下,连接着未来。文言文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材中新元素的植入,因出现的时间短,信息网络上给予我们的教育资源相对也就少,那如何讲授文言文,化解老师、学生心中的“怕”,我想在叶老师的精彩执教中我们可以寻出答案。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从单元目标、课后习题以及结合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本篇文章执教时教学目标应该是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词句及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体会艺术之美;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而这个教学目标也正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映射,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从叶老师的执教中,他稳重大气的教态、春风化雨般的课堂语言,以及到最后的教学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在他心中是非常清晰的。明确目标后,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就看一个老师用何种方法去突破、去实现了?而叶老师选择的是阅读、思考、表达三大语文核心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一开始,老师选择的两篇课外文言文导入,从学生的读与理解中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过渡到要学习的课文,不管是导入的课外文本还是课内文本,叶老师注重古文讲授的最基本方法——“诵读”。课堂中学生自由读、展示读、趣味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哲理,课堂上诵读声不断,语文味十足。那么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让课堂教学更高效,那么这也就化解了教学目标1。

在学生熟悉文本后,叶老师化为课堂牵引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即时反馈学习疑惑,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使学生理解文本重点词句及大意。同时整体理解“文”后,强化文学意识“言”。叶老师从人物形象角度提出问题:“面對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思考、感悟杜处士和小牧童的性格,感受人物形象。同时,通过两处笑“拊掌大笑”“笑而然之”能否颠倒的提问中,让学生体会文言词语的准确生动,那么到这里又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目标2。

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大致了解。那么老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本上开展了趣味性的讲故事。他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选择喜欢的人物从“杜处士、小牧童、苏轼”三个不同角度讲故事,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增加了文言故事的新鲜感,也体会了文本的艺术之美。虽然这部分因为学生的想象力不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整体的环节设计是非常巧妙的,而这也就化解了教学目标3。最后的拓展训练,叶老师在开放式的对话设计中,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大胆表达,从而深刻理解了故事所传达的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让学生汲取了人生智慧,也明白了一事一理的写法,从而化解了教学目标4。

叶老师在授课中的巧妙设置,让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架构逐渐明晰,而文本中的重难点也在无声处势如破竹的被攻克了,而这样的教学智慧也就是我观看本堂课后的最大收获!D5CBC888-F75C-451E-B21E-7937F49B228A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