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022-06-21 03:27孙海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创新

孙海英

摘要:“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形式,设计创新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创新作业设计会激发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在思考中分析,在体验中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活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把握知识本质。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中体验探究过程,把握知识本质,落实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业的功能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检测理解,培养思维。但是传统的作业形式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训练,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训练、形式机械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避免机械训练,采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设计精巧的方式活跃思维。学生在分析和加工中会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把握知识本质,真正理解知识,实现有效学习。

一、设计故事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故事性作业会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性故事的方式来体会知识,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在情境中主动加工,理解数学现象,产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学生在对故事的阅读中会融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思考,主动分析,乐此不疲。例如学习了《分数乘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除妖、披荆斩棘,很是辛苦。当走过火焰山后,他们的衣服被烧毁,破旧不堪,悟空带领着师傅和师弟来到了一个裁缝铺。买了布后,裁缝铺的老板说,给师傅做袈裟需要这块布的二分之一;给大师兄做衣服需要剩下的二分之一;给二师兄做衣服需要剩下的二分之一;最后的二分之一给沙僧做衣服,还剩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如果师徒四人可以答对他就会免费赠送这些衣服。故事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望会被激发,在主动探究中积极加工,在主动分析中开启逻辑判断。他们会结合课堂所学分数乘法知识和运算规律进行运算,想到最后剩下的布料就是×××的结果,也就是。结合着故事情境,学生会产生探究欲望,在情境中活跃思维,思考分数乘法运算规律和技巧,在主动体验中掌握方法。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或体验的方式来感悟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本质。动手操作改变了学生机械计算和练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舞台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例如学习了《圆柱与圆锥》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构成,明确它们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在上面标出底面、侧面、高。实践性作业会让学生动起手来。学生会在动手中初步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立体空间概念。动手操作中,学生会进一步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元素,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粘一粘的方式来制作底面和侧面,最后粘贴到一起,构成一个立体图形。通过制作学生会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也会在制作中看到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上下一样粗;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学生在动手中会把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强化,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实现作业的高效,落实减负增效。

三、设计绘画性作业,组织学生绘画体验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用创新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作业中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绘画创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数学,开动脑筋,产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了《圆》后,为了使学生明确点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作业: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展示点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作业中,学生会分情况讨论,把点在圆内、圆上以及圆外三种不同的情况绘画出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感受其中包含的数学规律。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还在图形上做出了装饰,把圆形画的很漂亮。会拓展和知识迁移的学生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推理归纳出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总结概括出了三种情况。学生在绘画作业中还想到了用“日出”的不同阶段来表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直观,促进学生在表达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强化记忆。学生在创新的绘画作业形式中可以主动地加工数学知识,还可以创新表达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展示数学,促进学生在绘画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灵活转化。学生会在创作中归纳总结、类推迁移,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设计调查性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效率,实现减负增效。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贴近生活,符合学情,会促进学生参与到作业活动中,通过主动实践和主动体验的方式来感悟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调查性作业注重了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来体验和感悟知识,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开拓思维,积极调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作业:调查一下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并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达。调查性作业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调查中学生会制作出如下图表:

通过主动调查的方式学生会了解喜欢不同水果的人数,并了解班级的总人数,通过主动计算的方式来转化形式,用所学的百分数来表达。创新的调查作业形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调查中活跃思维,加工知识,形成对百分数的理性理解和客观性认识,在作业中把握知识规律。

总之,“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角色,让学生在作业中快乐地体验,积极地感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科学认识。学生在作业中积极思考,主动建构,会活跃思维,改变单一的形式,促进学生在作业探究中优化学习过程,建构知识体系,了解解题方式,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2(18):19.

[2]王雨.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小学生(下旬刊),2022(01):47-48.

[3]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試题与研究,2021(34):45-4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创新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