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涵养提升的学校文化建设

2022-06-21 14:09王银寿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初探文化建设

王银寿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为重要。它不但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着学生健康而快乐成长。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何基于人文涵养的提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呢?其有效策略是:一是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打造人文涵养的学校品牌;二是坚守课堂文化阵地,激发学科文化教育力量;三是建设宿舍独特文化,提升学生生活品位;四是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实施以生为本教育。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人文涵養;策略;初探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人文涵养作用

(一)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在校闲暇时间增多,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的学校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目前,一些学校在托管期间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例如,通过设置“读书角”,让学生阅读科学小品、文学名著、报刊等;再如,由专业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练字、画画、弹琴、唱歌、下棋等;还如,举办阅读心得交流会、经典故事会、绘画作品展览等各种活动。这样,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涵养自身性情特色让学生受到学校文化熏陶。

(二)向善向美,抵制侵扰,树牢根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尤其是进入初中之后,青春期的到来,无论是从学生的日常情绪表现还是阶段性心理反应都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因为情绪往往会让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受到影响。教师对学生情绪调节得好,学生的心理就趋于稳定,思想就不受负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调节不够,则不仅会助长学生不良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甚至于形成不良习惯和影响学生向善向美思想。为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特点出发,针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用高尚的文化情操影响自己,杜绝消极、负面的东西影响学生美好的心灵,树牢学校以德育人的根基。

(三)彰显实力,突出特色,增强引力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能不能吸引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眼球”,学校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充分彰显学校办学方面的实力,突出学校发展方面的特色,而且能够作为吸引学生、家长、社会的软实力,发挥学校全方位的育人优势。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就是打造“金字招牌”,不仅能够助推学校的发展,把育人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而且能够扩大社会影响,让学校的地位得到明显地提高。

(四)传承文明,弘扬文化,促成发展

建设学校文化,目的在于传承中华文明,促成学校的内涵发展。文化根基浅,学校就谈不上内涵发展。事实上,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浓厚的学校文化,来自对文化的一种强大的传承力。学校如果一直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学校文化根基就不会浅。如果一所学校能够以当地文化为特色创建特色化的校园,把学校文化建设和地方历史、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文明传承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感觉到亲切而又感觉到新鲜,既体验得真切而又体验得实用,则对于铸造学生显著的文化人格,深厚学生的文化涵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其作用不可低估。

二、学校文化建设创新策略

(一)打造具有人文涵养的“金字招牌”

从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到收获学校文化熏陶效应,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策略。立意于学生成绩的“唯成绩”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大形势。一方面,杜绝成绩排名、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不允许学校宣传考试成绩;另一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新时代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新要求。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促成学生人文涵养的提升,是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地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之举。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打造学校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涵养学生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美德,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风气,营造学生积极向上享受中华文化陶冶的氛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以校歌、校训、校徽为首要的可以勃发影响力的“金字招牌”,通过学校文化广播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不同而多样化的宣传渠道进行解读、宣传,让校歌、校训、校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亮出自己学校的办学思想或目标特色等,印在全校师生的心目之中,传播在家长、兄弟学校的耳目之中,植根于地方民众的钦羡之中。二是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金字招牌”,融合先进教育理念,突出良好教育效果,发挥形象化的育人优势,让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形式丰富多彩,让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尽现无遗。三是以高标准的文化长廊、图书室等文化硬件设施为“金字招牌”,吸引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欣赏文学佳作和其他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在宽阔明亮的图书馆、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异彩纷呈的文化广场、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等的“文化大餐”中,尽情享受文化的熏陶。四是以感人的文化育人内容为“金字招牌”,抓住学生心理,聚焦学生兴趣,着眼学生发展,精选能够感染、吸引学生的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学校文化内质,提升文化教育档次,扩大文化建设的范围,使得学校文化得到内涵式发展。例如,通过寓意深刻的楼名命名,路牌的创新制作,活泼而富有内涵的文化图案设计,充满动感的文化名人形象宣传等,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准,把文化育人内容做成“金字招牌”。

(二)坚守课堂文化阵地,激发学科文化教育力量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课堂,毕竟课堂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坚守课堂文化阵地,激发学科文化教育力量,一是发挥名师的品牌作用,通过名师在课堂中的文化传播,把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二是系统挖掘各个学科中的文化教育内容,把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的文化元素系统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三是让班级文化丰富起来,通过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或文化主题班会,让饱含文化内涵的活动内容展示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展示学校文化育人的优秀成果,让文化助推学生成长,让文化促成班级发展。

(三)强化文化制度建设,实施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一定要严,其各种管理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一些名校,其完善的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以及成为学校引人注目的学校文化。因此,把学校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内容进行建设,在强化纪律教育的同时,还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毕竟,学生就是树苗,他们的茁壮成长需要修修剪剪。而没有制度约束,学生就会随意而为,看似是维护了学生人格的独立、宝贵的尊严,实则是放任了学生的情绪,放纵了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要把制度的制定作为建设学校文化的一项内容,并且还要在制度制定中融入人性化的“以生为本”思想,以保障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为立意点,更新文化建设理念,强化制度建设意识,融合文化与制度。同时,制度的执行也应宽严适度。制定制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产生规矩意识,着重规则文化,用规则让自己走得更正、更远、更好,用规则把自己修整得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三、学校宿舍文化建设策略

如果说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校园设施文化、各科教材文化是所有学校文化建设的交集,那么,独特的宿舍文化建设则是义务教育阶段有住宿生学校特有的建设内容。

(一)打造宿舍楼宇的外在形象

为了给人一种干净、明亮的第一印象,学校要重视宿舍楼宇外在形象的打造,让学生在走进宿舍楼之前就感受到宿舍的干净、舒适、温馨、漂亮。同时,还要给宿舍楼命上颇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把楼名得体大方地“亮”出来,让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二)设计宿舍楼内的墙面布置

按照宿舍楼的布局和走廊空间分布,分楼层设计、布置墙面。例如,有所学校住宿学生比较多,其一楼布置的是古代著名的家训内容,二楼布置的是古代学子中佼佼者的学习场景,三楼布置的是现代文学大家的励志故事,四楼布置的是科学大家的科研故事。这些内容不仅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呈现,而且有诗有文,有画有像,既达到了美化楼道墙壁的效果,又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宿舍的文化品位。

(三)选用宿舍房间内的陈设什物

宿舍是住宿学生课堂之外休息、学习的重要场所,需要有“家”的温暖、舒适、清洁、安全。为此,打造像“家”一样的宿舍,需要从文化建设着手,在墙面底色、画张选用、器物选购等各方面全方位考量,为住宿学生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人人注重“文化之家”的建设,以此增强宿舍文化气息。

总之,学校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的建设不容忽略。它不仅会提升学校品位,而且会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全面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化建设有效策略,关乎着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獻:

[1] 陈绍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19(5):2.

[2]卢惠斌,叶怀瑜.文化引领: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J].2011(24):68-69.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初探文化建设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