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家庭、学校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研究

2022-06-21 14:42王道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社区家庭体育

王道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1447)

在体育运动获得持续发展的当下,一个由家庭、学校以及社区共同构成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和终身体育存在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从纵向来看,三者以交叉或者单独的形式出现在人的一生之中。从横向来看,三者是人们在不同空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因此,研究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实现协同发展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不仅有助于将三者的体育资源充分动员起来,还有助于将每一种体育形态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来为现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保证终身体育思想可以得到真正落实。此外,这有利于引导更多人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定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终身体育思想理念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实现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

1.1 终身体育思想与家庭体育

1.1.1 家庭体育的终身性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的体育。作为构成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家庭体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家庭体育除了是我国体育教育的出发点之外,还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家庭体育可以在极大限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人们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其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对人加以影响。区别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时间最长,将会伴随人们的一生,属于一种时间最长的终身体育。纵观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家庭—学校—社会—家庭”的历程,体育实践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人们终其一生所进行的体育实践也是一个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过程。对于任何人而言,体育活动都是其选择度过余暇时光的重要选择。不管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家庭体育都伴随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进一步说明家庭体育具有终身性。

1.1.2 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发展的意义

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出发点以及起始点,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根基。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灵活性、随机性、针对性以及全面性,致使其可以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综合且深刻的影响以及作用。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活动形式,家庭体育可以帮助家长对子女身体以及心理所处状况有更为准确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家庭体育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抗压能力,保证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引导孩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对于尚未入学的孩子,家庭体育可使其对体育学科产生感性认识,以便其更为容易地掌握学校体育所教授的运动理论以及技术,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还可以让其在参加体育活动上具有较高的热情,主动承担起实际践行终身体育理念的重任。

1.2 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1.2.1 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指的是一种将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主要目标的思想。这和我国当下教育的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可以保证学生的实际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体育教学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思想的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等同于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使其体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可以得到贯彻落实。

1.2.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

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理念得到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各个学校一定要予以重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版)》强调要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其可以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形成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进而可以养成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将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真正加以贯彻落实。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得到普及,这就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人民都接受过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所接受过的教育内容,会对其一生产生辐射性影响。具体来说,人们在学校接受到的体育理念、体育知识以及理论会伴随其终身。倘若学校体育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输入给学生,那么将会引导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进而终其一生坚持践行终身体育。反之,如果学校体育在这部分失职,甚至是缺位,则会导致绝大部分人在未来很难形成运动习惯,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他们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1.3 终身体育思想与社区体育

1.3.1 终身体育思想下社区体育发展的意义

在现代背景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成分之一。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空间之一便是社区。践行终身体育理念,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区的努力。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实现健康发展,以此来确保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这和社区体育存在一定的一致性,所以二者可以结合。而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重视将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播给社区居民,引导其形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以及意识,还有掌握一定运动能力,以供其可以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例如,社区可利用宣传栏、公众号等形式将有关体育健身的知识以及理念传播给社区居民,引导居民树立起运动理念,可以掌握适合其自身的技能和方法,以便支撑其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运动习惯。另外,社区体育离不开一定硬件设施的支持,所以社区一定要重视这部分设施的投放以及养护。

1.3.2 终身体育思想下社区体育的功能

社区体育的功能一:培养居民体育运动兴趣,可以主动践行终身体育理念。社区体育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再加上并没有强制性的安排,居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运动项目,这无疑可以将其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进而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感知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形成体育运动兴趣。

社区体育的功能二:培养居民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学校体育不同,社区体育活动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灵活性、趣味性,且没有强制性,即居民完全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兴趣的支撑下,人们更容易养成定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2 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对策

2.1 正确处理好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三者关系

2.1.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联系

从表面上来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不管是形式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存在种种不同之处,但是这种差异并非本质上的不同。作为国民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在目标的设定上具有一致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区体育与社区教育开始在我国逐渐兴起,社区体育这一体育形式有效填补了学校体育的空缺。第一,社区体育丰富了学生的业务生活,是学校体育的延伸。二者在这一形式上的结合,有利于创建出一种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关心学生的新格局,可保证学生实现全面且健康发展。第二,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不重视体育学科的态度,引导其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进而得以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舆论环境。第三,社区体育可以向学校体育输送新的理念、人才、知识、信息的优势,进而得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格局。

2.1.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相互联系

在现代背景下,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可以相互补充。一方面,学校体育由于汇集了大量专业从业者,所以可以为家庭体育在理论、技术上提供一些专业指导。如果没有学校体育,那么家庭体育将不能得到科学指导。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里不管父母,还是子女,都在学生时代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并在参与体育运动以及学习体育理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体育观、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等,这些都会对家庭成员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家庭体育的发展在很大限度上会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可为学校体育打下一定基础,其可以引导学生在接触正式体育课程前,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以及运动意识。这无疑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基础。

2.1.3 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联系

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家庭体育会左右社区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可以保障家庭体育得以顺利进行。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从社区体育活动设施来看,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的支持。例如,通常情况下,家庭体育开展的地点都安排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又如,家庭体育所采用的体育设施有一部分是社区公共健身设施。由此可知,社区体育势必会对家庭体育的组织与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反之,社区所设置的公共场所以及体育设施主要是为生活在此的居民服务,所以家庭成员的需求也会对社区体育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来看,家庭所参与的很大一部分体育活动都是由社区体协,或者以老年体协、业余俱乐部为代表的单项组织来实施。这些组织中成员的重要身份之一,便是家庭成员。

第三,从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方法来看,社区体育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依据家庭对于体育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例如,家庭体育需要场地、设施以及专业的体育指导,所以社区体育就会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家庭体育如果能够得到良性发展,那么势必会使得社区体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措施

2.2.1 终身体育思想下构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目标一体化

开展家庭体育的目标是为进一步提升家庭人员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抵抗力,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保证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学习质量以及工作质量,实现全面、健康且可持续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为,通过制订好的锻炼计划以及学习计划,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运动理论、运动技术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掌握健康理念、运动理论与技术动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保证其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在运动竞技能力方面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确保我国可以向着体育强国道路迈进一步。社区体育的目标为,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来保证生活在该社区的成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疾病抵抗力得到增强,以此来保证健康中国战略得以提升。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三者之间,在时空上具有一定连续性,在方向上也在本质上具有一致。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三者还是存在一定区别,如相比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参与性,学校体育的功利性更强,即将取得有益的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这导致三者在实现协同践行终身体育理念时会出现种种不适之处,鉴于此在当下一定要让学校体育摆脱过于重视竞技性的局面,在目标设定上淡化功利性,靠近家庭体育、社区体育,走向社会化。换句话来说,当下学校体育要站在多数普通学生的角度,以提升其身体素质,实现健康发展,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习惯为目标。

2.2.2 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活动内容上的衔接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实现协调配合,不仅可以促使三者之间互相弥补不足,还能促使体育的整合效应获得极大限度地提升。相比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凡是与健康、娱乐相关的内容,追溯其表现形式都可以找到家庭体育的身影。且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庭体育在内容上还会得到不断丰富。长此以往,丰富的家庭体育活动内容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产生一定影响与作用。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和家庭体育部分活动内容是重叠的,如健身操、太极拳、慢跑、门球等。但不同的是,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更具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所采用的体育方式,相对来说更为灵活多样。所以,社区体育更加有益于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实现个性化发展,也更加有益于培养人们养成体育参与意识以及体育参与习惯。学校体育因为有一定规章制度、教学大纲以及学期教学计划的制约,具有严肃性、统一性,和家庭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相比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学校体育的内容却是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基础,即在学校学习到的运动技法以及理论将会成为人们参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内容丰富,即摆脱只传授传统运动技术学习的局限性教学,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运动内容,以便让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接触多种运动手段。同时,还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来为其安排一些具有实用性、长效性的体育活动内容,以此保证其即便是步入社会也能继续参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缺乏系统性,较为零散,这并不利于将体育运动的价值发挥出来,所以就这点应该向学校体育看齐,重视活动内容的规整。因为家庭、学校和社区体育所面向的群体、所采用的方式以及所设定的目标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要做到灵活使用,以此来保证三者的优势得到发挥,劣势得到规避。具体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学校体育不能顺利实现的目标,通过家庭体育却可以实现。总而言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活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各自优势却有所不同,一定要注意三者科学、合理的衔接,这样才能保证终身体育的实施。

猜你喜欢
社区家庭体育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