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的调查与探索

2022-06-22 18:12孙林佳孙静李志国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文化

孙林佳 孙静 李志国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其中红色文化展陈场所作为传播载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文章实地调研多地红色文化展示空间现状,分析目前展示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大胆提出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创新概念。

关键词: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红色精神;流动展示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04

1 调查与探索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一段被欺压被欺辱的历史时期中产生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对抗压迫势力的文化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人民群众在当前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时期中的精神力量。中国经历经济的高速增长后,过去长期存在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空乏的精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它是人们追求精神世界丰富之路的指向标。为加强国民的精神世界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色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是中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中国的明天是青年的,中国未来的建设中青年是主力军,中国当代青年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在春风里,生活在没有漫天硝烟与战火轰鸣的和平年代,缺乏对那段红色岁月的亲身体会与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够帮助中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1],增强中国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精神世界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也受到了影响。目前,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空间功能方面,现有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国家鼓励青年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的政策扶持下,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大力推行红色教育活动,各纪念馆的功能类服务空间呈现不足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南、甘肅、陕西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为调查研究主体,对以上区域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分析,面对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发展的局限性,应当打破展陈场所空间的固有格局,根据现代红色文化教育需求更新红色文化展示空间展示方式以及服务空间类型。

2 对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的实地调研

2.1 调研内容

调研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强农兴农使命担当”为主题。紧扣“建党百年”主题,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学生组织,结合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组成红色文化遗产展陈空间调研团,开展关于“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精神的营造与表达研究”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调研活动围绕革命旧址类纪念馆的展陈设计而开展,共涉及陕西、甘肃、河南三个省份七个地点,调研地点分别为陕西省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铜川市照金镇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延安市宝塔区延安革命纪念馆,甘肃省白银市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兰州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商丘市永成县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遗址。

该活动自2021年7月3日开始至7月30日结束,共历时27天,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总时长共10天。主要调研对象为展馆内部空间、展馆工作人员、展馆游客以及展馆周围生活的居民。调研内容有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文物保护现状、展陈方式、展馆的空间构成、公共艺术形态等,分析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2.2 调研目标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精神的营造与表达研究”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调研从室内空间展陈设计方向分析红色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多方面、多渠道、多地区地分析和深入研究当前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的真实情况,为红色文化遗产展陈空间精神的营造与表达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挖掘红色文化遗址调研地产生的红色故事,学习红色精神,为精准传达红色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做好基础工作,为科学、严谨、符合现实的设计方案提供实践依据。

2.3 调研方法

文献法:通过大量查阅纪念馆相关资料,梳理纪念馆所讲述的红色脉络,初步领会纪念馆所表达的红色精神;调研后期撰写调研报告期间,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

观察法:以普通学生游客、志愿者的身份融入调研环境,调研纪念馆,观察纪念馆来往游客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各种反应,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多方面观察纪念馆的红色精神氛围的营造与表达情况。

对比分析法:分析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红色纪念馆展陈设计的相同之处与各具特色的地方,进而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发掘优秀的空间展示设计。

3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现状

3.1 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中国的革命纪念馆在国际博物馆史上是瑰宝一样的存在,具有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主要由国家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保存和革命文物收集的相关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便已经存在,最初会统一保管与展览收集来的革命文物,用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强调了革命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自193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用于指导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革命博物馆建设三方面的工作。针对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和革命类博物馆建设工作,由小到大、由整体到局部,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针对革命文物的管理和革命博物馆的建设,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法律文件,以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6C75DB37-A9FB-4020-B66A-1DED90CB5A7A

现阶段,陕、甘、豫三地的红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相对健全,其中陕西作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行文规范,在陕西省红色文化的展陈空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合理开发出可获得经济效益的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对易损的珍贵文物采用一比一还原的方式展示、对已损坏的文物及建筑开展修复工作等。

3.2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现状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主要存在于各个红色文化遗产地[2]所属的博物馆与纪念馆内,作为面对社会大众的特殊公共空间,陕、甘、豫三地的红色文化遗产纪念馆的展示空间具有多处相同点。目前,红色博物馆内展示的主要内容可根据人物、地点、事件、时间、事物等要素进行划分,其中包括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展示、对历史英雄的展示、对红色文化遗址建筑的展示、对特定历史文物的展示等。展示空间呈现半开放式的空间特点,空间内的展线设计清晰流畅,仅设计一条主要参观线路作为参观人流导向线路,部分纪念馆内主要线路会延伸出细小的参观分支线路,用于增加游客参观的可选择性。内容展示区域沿展线分布,大部分以静态展示为主,且各个展示主体之间在互不干扰的同时保证自身展示内容的环环相扣,展示内容以单元格的形式分割空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容承上启下、联系紧密,使游客在参观时不会产生展示内容割裂的感觉。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的陈列主要从人们的视觉、听觉、感觉方面入手,展厅的展示道具在设计上分为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两个方面。

静态展示包括传统的纸革质地的展板和现代电子展板、文字、书法、绘画、照片、实物、音像、雕像、油画、浮雕、人物蜡像[3],历史事件模拟场景搭建、历史文物复印件等其他方式(为保护历史文物,真实历史文物多以复印件的形式展示)。部分纪念馆会创新展示方式,其中陕西省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根据窑洞内光线昏暗的特性,在阐述历史方面运用了较多的灯光设计,如设计上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纪念馆展板、壁画、浮雕等展示历史事件的手法,而是利用窑洞与光的特性,做到不留痕迹;在展示工业生产的相关历史数据时,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光影技术,这样的展陈方式在保留原有窑洞建筑的基础上又与窑洞空间形态相辅相成。

动态展示主要表现为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展示,以数字媒体屏幕为主,个别展厅会引入历史影像投影技术,如陕西省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窑洞空间的展示设计引进了3D投影技术,将人物等比例地投放在现实中的模拟历史场景中。在众多展示手段与道具设计的基础上,配合色彩、灯光、音乐、数字化设备、讲解词等,营造出红色文化展陈空间精神场所的氛围。例如,河南省商丘市永成县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遗址的展示空间中增加了二维码讲解的设计。

3.3 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关键问题分析

纪念馆大部分只展示特定的红色文化遗产内容,所以在空间分布上空间分割方式略显呆板,空间形态变化较少,且展示内容多为固定展示。

在资金方面,红色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文保专项资金支撑,社会参与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4]。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上存在资源整合度低、开发利用粗放、相应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文化展示功能过于相似等问题,在展厅与观者的互动上,缺乏沉浸体验区域,主要互动形式表现为观者被动接受讲解员灌输的展厅内容、观者主动停留观看展厅内容、参加各种各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5]等。现有展示设计不能让游客留下有效的历史记忆点。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展陈空间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红色文化展示空间的形式过于单一,文化展厅提供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活动及展示不足,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的意愿不强烈,线上红色文化传播新形式亟待发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等等。

4 对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的探索

4.1 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创意

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是集文化展示、传播、交流、体验、学习、贸易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空间,其中“流动展示”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指展示内容的流动性,改变传统纪念馆只展示特定红色文化遗产内容的特性,将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时间、事件、人物、地点等划分历史时期,在特定时间举办特定主题活动;其二指的是空间形态的可变化性,按照設计好的地面轨道将传统的固定墙体变化成可移动、可随意组合的多功能展示墙,引入专业展示空间智能化灯光设计体系,以便达到根据不同展示需求变化空间形态的效果。

针对的主体人群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文化馆类型为红色文化教育服务基地,展陈方式以数字化媒体展示为主,将VR(虚拟现实)技术[6]、全息投影、3D演示等技术引进展示空间,增强展示空间的互动性,传统的展陈方式作为辅助,通过展示道具设计、空间合理划分等方式营造与表达红色文化展陈空间场所氛围与精神。

概念的提出意在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和红色博物馆衍生产品设计减少当代青年群体与红色文化的时代隔阂,新奇的参观体验使当代青年群体对红色精神产生主动了解的兴趣,实现中国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传播。文化馆的设计侧重于对空间规划的设计以及展陈空间红色氛围和精神的营造与表达。

4.2 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三大空间

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空间主要分为三个大空间,分别为展示空间、体验与服务空间、商业空间,其中展示空间为主要空间,体验与服务空间次之,商业空间所占面积最小。

展示空间为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主体空间,空间需要保证顺畅的观展流线以及展示空间的连贯性,可控制、可变通的空间形态避免因为空间的分裂割裂历史。相较于传统展陈空间,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空间更加开放。

体验与服务空间是中国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概念馆的功能辅助空间,主要包括人工服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红色文化教育课堂、红色革命历史观影空间、VR体验室、党史学习活动室等功能性空间,主要面向参观学习的人群。6C75DB37-A9FB-4020-B66A-1DED90CB5A7A

商业空间是馆内的经济盈利空间,其本质也是服务性空间。商业空间包括红色文化文创店、纪念品店、红色文化书籍售卖店等。商业空间存在的本意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红色文化经济,正确利用红色文化创造经济效益。

4.3 展陈方式的革新

对比传统的展示方式,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为增强展示的灵活性,以数字化媒体、灯光投影、3D场景模拟等技术为主要展示方式,展陈方式的革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展示方式。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红色精神氛围的营造需要放置人们熟悉的红色文化记忆品在其中,如雕像、浮雕、绘画、照片、展板等。与此同时,针对展示的内容与活动主题,需要和展示区域纪念馆取得联系,达成合作关系,以确保展出内容的历史准确性。

5 结语

红色文化流动展示文化馆的建设需要拓展与社会各界的横纵向联系。要结合历史,打造特色,不断探索、创新、优化陈列展览方式,增强教育感染力,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红色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好的纪念馆展陈设计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人们的实际需求制定纪念馆展陈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培育机制研究[J].文化产业,2021(5):56-57.

[2] 谷秋琳,蔺宝钢.艺术介入视角下城市红色文化遗产地展示的场所空间更新策略:以陕北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2):15-20.

[3] 栾振芳.红色经典博物馆特色展陈设计略谈[J].科教文汇,2020(10):162-163.

[4] 周龙.牵念革命圣地 心系教育发展[N].白银日报,2012-05-28(001).

[5] 潘潔.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党的建设,2018(7):50.

[6] 俞冠伊.虚拟仿真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改革探究:以红色文化遗产展厅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1):96-97.

作者简介:孙林佳(2000—),女,河南鹤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室内设计。

孙静(1981—),女,河南洛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文脉。

李志国(1978—),男,陕西蒲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6C75DB37-A9FB-4020-B66A-1DED90CB5A7A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红色文化
唱诵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精神
打造红色社区坚定理想信念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