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人物画审美表达之我见

2022-06-22 02:16沈东明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造型

摘要: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使当代工笔人物画也有了新的发展,呈现了很多新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有着深层次的新意和内涵。文章通过理论著录和作品分析,从构成形式、造型、色彩、形式语言等方面总结、归纳当代工笔人物画审美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一些梳理。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构成形式;造型;色彩;形式语言

中圖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3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种体系,在构图、造型、色彩、材料多方面有强烈的审美表达。目前,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发展促使许多画家加入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逐渐形成了丰富且属于当代工笔人物特有的审美表达。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新颖的构成、线造型的程序化、色彩的装饰性和材料的多样性等方面。但在这种多样性表达的背后,也出现了画家缺少独立思考的弊端。而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仍在这种审美表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

1 新颖的构成形式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构图中所呈现的构成形式带有强烈的审美表达,这种构成丰富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散点透视”和平面化处理,形成当下特有的构成形式感。

平面构成指“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1]。这体现在如今的各种大型画展中(全国美展、双年展),仔细分析画展中多幅人物画的构成形式,大量画家将远景人物转向前景、中景人物以方便更好地运用平面构成,使构成形式感更加丰富。但在远景人物向中大景人物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关于人物画创作构成形式的话题。这些话题的产生与当今的社会政策、科技化以及全球艺术文化融合背景下的诸多因素有关,下文借用“构成元素”来展开分析[2]。

当代工笔人物画构成元素的基础是传统的构成理念,当受到现代设计构成元素和西方绘画构成元素的冲击后,画面构图难度变大,进而使画面产生加减法的构成形式。比如,用面的构成元素布置人物,以线的多样性摆放故意做出分割,加上点的辅助性表达,设计出一幅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这使当代工笔画画家可用的题材变得更多,内容也更加丰富,但程序较传统更为复杂。西方绘画构成元素的并入使传统构图中的“知黑守白”“疏密聚散”有所淡化,将中心放在形式感、讲究构图正负空间、表达层次多、思想性、概括性、虚实性、复杂性等画面感成为当代工笔人物画构成形式的主要表现。

在构成形式感表达方面,王冠军的作品《锦瑟华年系列·今夜不回家》较有新意。其不同于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运用的构成形式,而通过似照片般的写景方法突显画面的景深,打破了规律化的人物画透视,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青年、深色楼层、装饰性的白色网状栅栏以及向后退的行人。分析画面的构成形式,其组成了几组主要的矛盾关系:主体人物体态左右和前后对比;人物衣物和装饰物线条组织的疏密对比;画面布局的黑白色对比;装饰物方向横式与斜势对比等。这种物象之间的矛盾通过画家的主观处理,让画面充满新意和形式感。

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王鹏的作品《走进新时代之美好生活》,构图选材与王冠军相似,不一样的是,王鹏的作品构成形式更趋于平面化。这幅画采用了满构图的方式,同样是主体人物体态的不同,王鹏的画面处理是在平面中寻求开阔。主体人物呈现向四面开合的走向,黑白灰和疏密的处理加强了前后空间感,画面后方摆放的衣物不死板,并且右上方“留黑”,营造纵深感,给观者更多画外之意,同时还注重了平面构成后产生的形式变化与独特美感。

2 线造型的程式化

工笔人物画中以线造型的方式经常趋于程式化,它是运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线条,对物象的基本形态进行高度凝练、概括、夸张和强调,把由抽象构成的美感和理性与物象结合,从而创造出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形象。线造型的程序化是指规范化的形式表现,它不是概念化,而是更加巧妙地体现线的装饰性的表现。

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线条的表现形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观者想要的是直观的、装饰性的、具有变化的线条,这种客观的因素影响着画家的用线,使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线造型的主导性有明显的减弱。多数情况下线只是作为辅助造型的一种手段,画家弱化了物象的轮廓线,并投入更多心思在设色与构图上,这种方式强化了物象的体积感,贴近作者想要的画面感。比如十三届全国美展上杜陈治、武欣的获奖提名作品《尖峰时刻》,画面中的线条几乎不可见,且主要是为了造型和设色,进而为画面的整体性而服务。

飘逸流畅之感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带有的特征,而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表现方式更复杂。其会运用线条丰富的虚实变化与干湿浓淡来表现空间感,通过线条之间的叠加、穿插、隐藏来表现层次感,以达到不同方面的要求。例如罗韩蕾的作品《网1·秀红》,作者运用了不同形态的如干裂、粗糙、虚实相间、轻盈、飘逸等线条,表现出了草帽的编制感,人物头饰的银质感,人物面部的细腻感、肉感,衣服的质地感,还有衣服背部装饰物的绒毛感并做了黑白区分。背景一块整体麻布的处理十分复杂,作者通过肌理的制作方法表现出麻布的粗糙感和纹理感,运用线条特有的疏密变化、重复、叠加、排列、组织来完成,这种肌理与线条的叠加表现突出了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

线造型程序化的形成是高度凝练的结果,这也使画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徐复观说:“中国画当然重视线条,但一个伟大画家所追求的是要忘掉了线条,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以表现他所领会到的精神意境。”[3]线虽然是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主体组成部分,但画家不能完全受线的把控,而是要让画家本身成为画的主人,在受到约束时学会把握约束进而摆脱约束,达到“随心所欲”的理想状态。

3 人物的变形与写实

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是指画家对所描绘人物的外形和特征的刻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绘画论点,强调物象的外形应追求“神”,在“似与不似”间寻找画外之意,是后人追求绘画的最高境界。工笔人物画离开了“神”,就会变成空有躯壳的肉身,而离开“形”,“神”更是无从谈起。53CC57A9-64A8-4456-9449-4D4203683A8C

纵观从古至今的工笔人物画名家,他们都特别在意人物形态的表现,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传递来表达审美情感,在创作中突显意象造型美。发展至当代,这种传统的意象造型美仍在延续,一些艺术家努力尝试将其与西方造型原理相结合,对技法进行更新实验。部分画家以工笔画的方式来创作似油画写实般人物的感觉,这是不可取的,另一些优秀的画家则在传统意向审美的基础上,画出更适合当代人品读的生动作品。比如林风眠借鉴西方绘画理念改进人物画,在人物形象上进行夸张变革,促使画家走出西方绘画写实思维。有时,画家为了通过造型表达情感,会对人物进行夸大或变形,也会对人物或衣物的边缘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将平整的衣服表面主观加上皱褶,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凸显人物的特征和精神面貌,彰显“神”而不失“形”。

工笔人物画中的写实不仅是物象外貌上的写实,更是人物精神的写实。宗白华先生曾说:“写实终只是绘画艺术的出发点,以写实到传达生命及人格之神味,从传神到创造意境,以窥探宇宙人生之秘,是艺术家最后最高的使命。”[4]例如,何家英、徐累的工笔人物造型,就脱离了写实的束缚,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西方素描、色彩原理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造型特征。

4 丰富的装饰性色彩表达

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处理十分自由,讲究表达自我和色彩装饰性。谢赫的“随类赋彩”之说认为,色彩要尊重物象的固有色,工笔人物画不仅仅是只看到固有色,更要在物象原有的色彩上寄托画家的情感[5]。西方绘画强调在光的照射下,色彩所展现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这是对自然的描绘。这种客观因素为主的用色观能体现物象的真实性,当物象用色的主观成分远多于客观成分,色彩的装饰性就会显得特别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设色就是这样,既有画家主观的情感色彩,也有为画面服务的装饰性色彩表达使用。画面的颜色可以多样化使用,即使画家运用的色彩违背了随类赋彩或客观事实的规律,但只要可以表达个人情感,营造舒适和整体的画面感,这就是正确的。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在绘画里气韵生动的最高峰只有通过颜色才可以表现出来。这种色彩的魔术最后还可以变成占很大的优势,以至比起它来,内容变成无足轻重的,从而使绘画变成一种芬芳的气息,一种色调的魔术,它的互相对应、互相辉映以及游戏性的谐和就开始越界到音乐,正像雕刻在浮雕的高度发展中就开始接近绘画一样。”[6]科技的进步、相关程序软件的开发使画家可以更加灵活地搭配颜色,这有利于画家追求理想中的色彩。一些当代工笔画家从色彩构成中寻找合适的色彩,提取其中的颜色再用到自己的画面上,这些都是丰富画面色彩的手段。比如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孙娟娟的金奖作品《对话》,通过新颖的画面构成形式,加上土黄和紫的补色调,表达出人与物之间的亲密感。土黄色的物体透过镜面与人又产生距离感,物体周围灰紫色的人物相互叠加,这种朦胧感使本来喧闹的画面冷静下来。色彩表现上与过往工笔画大相径庭,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独特审美感受。

目前,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也开始在探索具有色彩体现和构成形式的传统壁画。放在当下来看,传统壁画和民间美术中的平面构成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具有表现力的色彩以及独特的民族气韵可以给装饰性的工笔画带来一条新的道路,赋予色彩在工筆人物画中的构成性进而产生融合。比如李少文的工笔人物画《九歌》,这幅组画的色彩既有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点,又有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种种繁杂物象概括、高度提炼出具有壁画似秩序美感的色彩,将颜色十分接近的颜色或相同的颜色,按照颜色明度的高低,通过增加或减少亮度逐渐排列,使画面产生温和条理感。同时,作者还用色块间的比较和精巧的拼凑表现出强烈变化,给人带来独特的色彩节奏感,创造出更具符合当代人审美表达的形式和色彩表现。

还有些西方现代派色彩的运用,例如蒙克、马蒂斯、蒙德里安等人,他们注重颜色在画面中的构成与组织,让画中体现出西方现代色彩独特的装饰性,会在色彩形式感表现上给当代工笔画创作带来新的启发。比如胡明哲的工笔人物画通过放下写实性人物去追求自我个性,画中色彩的强烈表现性一目了然。

5 材料的多样性

在经济发展和艺术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工笔画的绘画材料呈现出多样性,体现在颜料、画纸、绢本、肌理的制作和其他辅助绘画的材料上,这使得当代工笔画家投身于对材料的研究之中。

目前,工笔画常用的纸有云龙宣、麻纸、皮纸,这类纸的颜色偏棕灰色,质地较粗,还有一些是从日本进口的雁皮纸、白麻宣等。这些新材料被画家们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纸面肌理和水墨效果,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审美表达。在颜料的拓展上,近些年绘画颜料的引进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画颜料难以表现物体的体积、色彩明度难以把控、颜色容易变化和难以叠加等问题。如水彩、岩彩、丙烯画、水粉、活性染料等颜料的加入,促进了工笔人物画在技术上情感和思想的表现,而更多的创新性实验仍在进行中,将会给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带来新的突破。纸本和颜料的发展也使画家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时常使用喷壶、麻布、刮刀、滚轮、吸管等辅助绘画的工具,通过染墨按压、滚、喷、刮、拓印,能够形成多种新颖的肌理感,还有用盐巴、洗衣粉、酒精、豆浆、胶等辅助材料,通过撒、泼、冲、注水等技术方法与墨融合进行不同的表达,甚至借鉴西方古典油画贴金箔和银箔的方式,利用各种技术呈现形式感多样的肌理画面,极大地拓展展了画家的个性化创作空间,肌理的不稳定性也使画面的意境更自由。

比如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唐勇力,他对材料和肌理有深入的研究。观其画面,丰富的肌理和绘画语言一样有着韵律感,背景与人物一样做出斑驳的肌理效果,寻找肌理间的微妙变化,在使背景不再单调独立的同时与主体人物有所区分。画面黑白灰的素描关系组织恰当,使得肌理如流水般自由和谐,丰富整体画面。这种斑驳的肌理增加了敦煌人物的厚重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呈现了画家想要的精神意境。

对肌理和材料再精致的运用也只是形式上的表达,只有深入实验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客观地利用材料,才能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突破作出卓越的贡献。

6 结语

时代要求当代工笔人物画做出多样化改变,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更好地适应是工笔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画家通过新颖构成、以线造型表现美、色彩和材料的灵活运用促进工笔人物画审美表达的发展,也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表达才使其在诸多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代工笔人物画想要实现更好的创新,就要在构图、线条、造型、色彩、媒介材料等审美表达方面加以拓展,引入西方的审美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高的精神层次俯视当代工笔画,如此才能将工笔人物画的独特审美表达掌握并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万轩,介新刚,刘琪,等.设计构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5-7.

[2] 焦晓军.构成元素在现代中国画构图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6(9):115-117.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6-128.

[4]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3-114.

[5]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3.

[6] 刘新华.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249-251.

作者简介:沈东明(2001—),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53CC57A9-64A8-4456-9449-4D4203683A8C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造型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