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美学

2022-06-22 02:26丁文星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浪漫主义

摘要:在中国早期的哲学思想中,水是最具创造活力的隐喻。水给万物以生命,是所有生命的总源泉。在古今中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以水为题材,运用不同媒介创作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油画、装置等,通过水这一微观元素,艺术家借助想象力赋予了水不同形态的意义和美感,以唤起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反思。中国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呈现了水的十二种不同形态,体现了水的十二种不同意境之美;在英国风景画家威廉·透纳的油画作品《奴隶主将死者和垂死之人扔下甲板——台风来了》中,水则被赋予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而言,画面所描绘的水的形象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极具力量感;而在当代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瀑布》中,艺术家以水为灵感,运用不同的创作媒介,结合科学技术,更是将水的维度拓展到难以置信的边界,给大众提供了多种参与互动的体验方式,重建了作品的空间与体验,其作品能够让人们反思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水之美;浪漫主义;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3

1 马远作品《水图》中水与中国哲学

古人认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获得人生智慧,而自然事物可以体现或者具有与人类相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性。《水图》卷为南宋马远的传世之作,绢本淡设色,共十二段,每段纵26.8 cm,横41.6 cm。作品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幅图卷中,十二段代表十二种不同的水的姿态,体现出在不同时间、节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水的不同意境。

《水图》分为十二部分,而《左传·哀公七年》有“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故“十二”是法天之作,而且用到了“天之大数”。而“水”亦指大禹治水之“水”,寓意天下之“州”。所以,《水图》即指代当时的十二州。宋宁宗通过年号“开禧”向世人表明,他与先祖有同样的政治抱负——统一天下,而这个理想国的视觉化就是马远的十二《水图》,这便是其政治隐喻。

马远在中国绘画史上极负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高,作品富有创新特色,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画家。他的画作在观念层面自我表现的特征明显,在形式层面,用笔和造型则相对简练。马远摒弃了气势恢宏的全景式山水景观叙述,而选择将视角转向林木楼阁山水中的局部,以简约的笔法将南宋山水画的范式之变向前推进了一步,也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多以山势为画面主体的局面。他对水的观察细致入微,用笔巧妙,创作出来的画面形态富有美感。

水与颜料结合使艺术作品的画面变得多姿多彩。在艺术家的笔下,水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地质层次感。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无论是重峦叠嶂、气势磅礴的北方山貌中缓缓流下的清泉,还是清新秀丽、开阔无边的江面,水始终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技法创新可以使画面出现连续而又一致的空间,变幻莫测,且无穷无尽。老子《道德经》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知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而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水所体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被赋予人的不同人格和魅力,如柔弱与刚强等特性。《荀子·哀公》篇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观点在唐代被唐太宗引用为君民关系如水与舟,警示录般影响着历代帝王的执政理念。

2 威廉·透纳作品中的水与浪漫主义

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是19世纪英国学院派及浪漫主义画家的代表,其作品以风景画为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景中的自然元素,如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水气弥漫与云雾的关系等。他不遗余力地提升风景画的地位,把风景画、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高度。以此对比,中国风景画成为单独的画科时间要比西方风景画早好几个世纪。透纳的作品呈现出高度的个人化,画面的颜色和轮廓线没有明显的边界,作品中色彩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合为一体。尽管绘画作品的媒介、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山水画完全不同,但是这种观察自然、体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式,与中国山水画的观察方式似乎有相似之处。

透纳的绘画作品大多以海洋为主题,其作品赋予海洋不同的情感特征,似乎能读懂大海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真实可信,得益于其大量的写生研究,且善于捕捉大自然微妙的变化,利用一种微妙的笔触把自然风景,如阳光、烟霭、水汽、雾气等自然元素描绘得出神入化,且画面中似乎有一种动态的光色交织的律动感。在其绘画中,光的表达是画面单纯而又绝对的因素,因此他的画给观者的感受总是洋溢着光的生命力的。这种表现方式对后来印象主义的影响很大,后期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就可见一斑。

透纳试图将自然风景的现实状态与其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创作出史詩般、气势恢宏的历史风景画,其风景画既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又使画面具有超越非凡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反应,更重要的是能给观者带来强大的视觉及心理冲击,而在这看似绚丽壮观的风景下,画家的创作动机却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对政治的反应及关于时代的历史叙事题材。他于1840年创作的作品《奴隶主将死者和垂死之人扔下甲板——台风来了》(Slaves Throwing Overboard the Dead and Dying—Typhoon Coming on),这幅作品是他最著名的历史风景画之一[1],作品取材于当时报纸上的一篇报道,一名船长为了收取保险金而丢弃奴隶的事,这幅悲惨几近于恐怖的画作,既揭露了奴隶贩子的不道德,也反映出在台风即将来临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命运与抗争最终都逃不过大自然的力量。

正如埃德蒙·博克(Edmund Burke)对崇高感作了如下描绘:“自然界的伟大和崇高……所引起的情绪是惊恐,惊恐是崇高的最高度效果,次要的效果是新鲜和崇敬。”[2]依博克的分析,崇高对象的感性性质主要是体积的巨大(如海洋),其次是晦暗(如某些宗教的神庙)、力量(如猛兽,力量由人制服后对人成为有用的,即不再崇高)、空无(如空虚、黑暗、孤寂、静默)、无限(如大瀑布的不断吼声)、壮丽(如星空)、突然性(如巨大的声音突然发出来)等。5BE6AFE0-9632-43F4-AA43-20E596E80FC6

透纳的风景画中激情与力量借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博克关于“崇高”的概念[3]。透纳的这幅作品画面构图布局十分巧妙:在接近于视觉中心点即海平面消失点,闪现出一道白色的光,白色的光被金黄色的暖色调包围起来,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半。对比画面颜色,深棕色近乎暗红的狂风暴雨般卷及的海浪,无论是颜色冷暖还是素描关系的明暗,都将整个画面推向了极致,画面凝聚着悲惨气氛的海浪和象征着光明的海平面上的那一束光,被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环绕。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极其渺小,甚至消融在自然之中,如风暴、海浪等。透纳想要表达的是在强大无比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苍白无力、极其渺小。在北宋的宏观山水画中,似乎能找到与英国浪漫主义题材的风景画类似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人类寄情于山水之中,或怡然自得,或静穆悲凉,或渺小微不足道,因为最终都会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3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装置作品中水艺术与自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视觉装置艺术大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以自然与科学介入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以风、光、波、水、冰、雾、气等现象为艺术材料,去探索自然之物的无限可能性。他的作品结合自然元素,如博物馆里的太阳、大桥底下的瀑布、城市中的彩虹全景等大型艺术项目,这使他声名鹊起。

埃利亚松在2010—2018年期间,持续进行以水为主题的创作。创作于2010年的装置作品《水钟摆》(Water pendulum),是埃利亚松创作以水为主题的作品最开始的实验。该作品2014年就曾在中国展出过,是埃利亚松水系列的代表作之一。装置作品的主体是一根注水的软管,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无序运动,水在空中的形态如连成串的水滴般行云流水,动势和形态似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行书,也像极了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更像舞台上的现代舞者,舞姿洒脱又奔放,柔情又曼妙。在这看似无序的运动中,每一瞬间似乎都成为静止的一帧帧图片,成为永恒。

其创作于2016年的作品《瀑布》(WaterFall Palace of Versailles)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凡尔赛宫展出,在凡尔赛宫的主要视觉轴线上,一道高而狭窄的大瀑布泻入大运河。瀑布由一个黄钢梁构成的格子塔支撑;水泵将水通过厚厚的黑色管道输送到塔顶的一个平台上,从那里冲到下面的运河里。构造的人工瀑布融入自然中,在这种人为环境中,包括风的强度、特定的光线条件,凸显出瀑布强大的冲击力,似乎水有着更大的自然力量。人与环境形成对照,在浩瀚的宇宙天地之间,人为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坐标,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水的用途与价值,在凡尔赛皇宫这样特殊的历史建筑空间中的巨型人造瀑布面前反思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埃利亚松创作于2016年的环形喷雾装置《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雾气氤氲呈现出弥漫开来的水帘状,其以光作为媒介与水雾互动,通过光线的折射带来一幕幕可变动的视觉绚烂的景象,通过水、雾、色彩、光形成气色光谱,使整个场景产生一种扑面而来的闪烁流动感,彩虹随着受众的互动而移动和改变。作品通过沉浸式互动的体验方式,鼓励受众参与其中,受众本身就成了作品的一部分。他于2018年在北京红砖美术馆举办的名为“道隐无名”的大型个展中,则试图探讨艺术与受众的关系,通过受众的参与和分享,构建作品的空间与体验。

埃利亚松的艺术创作无疑和他的生长环境有关,他长期生活、工作于冰岛和丹麦,受北欧独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漫长的晝与夜中,他的作品体现出与自然相关的元素,如光线、色彩、水等。埃利亚松的艺术作品中,架上绘画作品并不多。创作于2018年的水彩画《冰川风景》(Glacial landscape)的绘画对象是格陵兰岛冰川,他以艺术实践回应千万年间形成的冰川对全球气候变暖、环保的影响,对自然的关注也一直是埃利亚松创作的焦点。

4 结语

古今中外艺术家们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品,通常是观察自然、体悟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无限的养分,从中得到创作灵感。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尤其宋元时期是山水画的巅峰与繁荣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受道家、儒家等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影响,觅自然之美,实现人与自然合一,最早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批道家诗人与画家之间。他们澄怀味象,体悟自然,反思人的情绪如何对自然声光产生反应。

英国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强调精神强度与大自然纽带结合,风景画逐渐成为探索真理的主要工具。因此,艺术家常以自然为主题绘画,表达自己的亲身体验。英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秉持科学的角度对风景画展开思考,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应该被当作一种自然法则来追寻,作画其实就是一种实验。而在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世界里,以水为创作灵感,运用不同的创作媒介,结合科学技术,更是颠覆性地为自然元素赋予全新的解读方式,给受众提供了多种参与互动的体验方式。通过观赏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反思艺术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呼唤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识,同时这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H.W .詹森,J.E .戴维斯,等.詹森艺术史[M].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832-834.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63-264.

[3] 费雷德·S .克莱纳.加德纳艺术通史[M].李建群,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958.

作者简介:丁文星(1987—),女,湖南益阳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美学。5BE6AFE0-9632-43F4-AA43-20E596E80FC6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