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022-06-22 03:28施旋徐天啸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施旋 徐天啸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这把双刃剑以及“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培养新时代具有高度网络安全意识、有文明网络素养、有守法行为习惯、有必备防护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引领青年大学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字开始数码化,书籍更加图像化,阅读变得网络化,人与人之间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与话语交流方式。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快速性、及时性等特点,对“0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新媒体的成熟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应不断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与管理,积极构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以其反馈的实时性、双向传播的交互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开放性、便捷的移动性、功能的多样性等特征成为新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最偏爱的媒体。信息的多元、数据的庞大、设备的更新,使新媒体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与丰富资源。对于高校师生而言,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取最新信息、时事要闻,足不出户便可了解世界。同时新媒体是多元教学元素的取材地,如图片视频、时事素材、经典案例等,这些实时更新的教学素材可以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大学生教育教学也可依托慕课堂、智慧树、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平台渠道在线进行。

(二)突出教育主体,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受信息技术的冲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平面转向立体、由一元转向多元,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这种教育环境、教育渠道、教育模式、教育主客体角色的变化,更加突出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主体即把学生放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则是充当辅助者、引导者与雕刻匠的角色,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00后”大学生们与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共同成长,适应性和接受性都较强,新媒体的自由性、多元性、互动性,使他们对其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在自己熟悉、感兴趣的新媒体平台上,更愿意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其中,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政治参与意识。

(三)革新教育理念,促进思政工作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2]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得到无限延伸,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内容、形式、平台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在内容上,整合教育学教学资源,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在形式上,不断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作用,提升第一课堂的吸引力,开展与主旋律契合的第二课堂,同时开设网上互动专栏、学习平台,使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在平台上,利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优势,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消解价值边界,滞碍网络素养培育

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就是它自身所带有的消解力量,这种消解力量体现在其消解了不同媒体、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个体之间的边界。但更为重要的是,其消解了价值边界,致使网络素养本身并不健全和成熟的“00后”大学生容易出现价值取向模糊,行为和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00后”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追随者,置身于中西文化交融的新媒体时代,耳闻目睹了中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形态,阅历尚浅的他们是否会情绪化,是否能够正确辨别与冷静分析,如何有效培育他们的网络素养,是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

(二)冲击主流对话,弱化传统话语体系

当前新媒体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化,却也日趋商业化,除主流媒体以外的大众媒体早已不限于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而是更多地转向利益层面,呈现出庸俗化、亚文化、缺失历史责任感等问题,陷入了一个“受众快感”和“舆论狂欢”的怪圈之中。[3]多媒体整合态势给大众带来便捷、共享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主流对话,弱化了社会主流话语体系。密切接触新媒体的“00后”大学们容易受到污染信息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过去课堂中教师所具有的话语主导权与信息权威性大幅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更多着眼于课堂话语的使用和话语共生机制的构建,引导“00后”大学生关注主流時事热点,把握主流意识形态。

(三)转变信息架构,削弱思政教育成效

信息架构即信息组成方式,包括信息的传播、接收和融合加工。新媒体是“00后”大学生普遍接受且认可度高的一种信息来源方式,尤其是掌上媒体的普及和使用大大改变了“0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思维方式。这种以虚拟空间架构海量信息,再介入常态生活的方式,使得“00后”大学生拥有了对信息的自主提取和自由分享的权利,这种“全民自己动手”的理念和模式不断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使传统的主导价值观念受到动摇。网络上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呈现出不完整性,很难被系统地管理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一)信息获取辨识能力

网络是以资讯源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虚拟空间,网络中多种多样的信息形式、开放便捷的信息传播,给“00后”大学生带来的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全新体验。随着新媒体时代席卷而来的是庞大且复杂的信息源,这些信息分布广、跨领域、跨语言、实时共享且表达多样,这对于成长于新媒体迅速发展、鼓励创新和自由时代中的“00后”大学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信息风暴。“00后”大学生在使用和浏览网络的同时,会通过网络与整个社会产生频繁互动,“一键三连”(即点赞、转发、评论)是最常见的互动方式。但在此过程中,他们甄别信息的真伪的能力有限,价值观传输有时会受干扰、误导而出现偏差。因此,“00后”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对网络信息的解析能力尚不成熟。

(二)网络自我发展意识

自我发展意识是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网络环境中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是衡量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关键点。处在新媒体时代的“00后”大学们追求自由,自我管理和约束力缺乏,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面前“身不由己”,沉溺其中,对网络非常依赖,甚至网络成瘾。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在网络中追求猎奇、盲目从众,多数时候是网络的旁观者、参与者,利用网络进行娱乐购物、娱乐消遣,却很少利用网络实现知识储备的拓展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网络拥有庞大的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们整合课堂内外的信息,优化知识结构,却未能被“00后”大学生积极利用,促进个体良性发展。

(三)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网络道德责任是新媒体时代规范网络成员的一种指向个人的规约方式。“00后”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中的“互联网原著居民”,在网络社会中体量巨大,年龄层次偏小。虽然具有一定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但是意识还不全面和深刻,层次水平偏低,个体差异较大,整体上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特点、情感表达深受新媒体网络的影响,结合“00后”大学生的高校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为:不文明、不实、冲动的网络言论;对网络越界行为(黑客、病毒、盗版软件)性质认识不清;以错误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撰写学术论文造成学术行为不端;著作权版权意识薄弱等,这也是他们未能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以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约束自身言行的表现。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重构话语体系,净化话语生态环境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一时,归根结底在于其“快餐文化”的本质。当前“00后”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中存在了庸俗化、亚文化、负能量等现象,网络语言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网络话语体系的重构和话语生态环境的净化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各媒介社交平台应健全网络监管体系,规范“网言网语”的使用,避免滥用、误用、错用汉字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其次,主流媒体要继续坚守红色阵地,传播主流思想、社会正能量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最后,“00后”大学生需树立个体责任意识,甄别和选用网络语言中的积极词汇,自觉抵制语言表达乱象,在日常网络意见表达中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媒介素养教育

抓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帮助“00后”大学生强化意识形态、提高甄别能力,提高网络意见表达的正确性和得当性、避免庸俗化、负能量。首先,高校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增强“00后”大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其次,高校要系统规划课程架构、大纲内容,把媒介素养融入其中,尤其是加强“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的培育,有效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人格素养和理论素养。[4]最后,高校组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讨,通过组队立项的方式整合不同学科,实现对“00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意见表达的有效认识,把握规律、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网络政治引领

改进和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从根本上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网络政治引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时导向正确,引领规范。其一,高校应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户,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内容贴近“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宣传党的理论知识,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其二,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专题网站、文化建设、网上信息监控与舆论引导等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具体环节。其三,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与业务培训,完善网络管理工作考评,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五、结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戰并存,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着网络与社会的不断融合与交织,而如何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弘扬时代旋律、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形态、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摆在所有思政教育者面前的时代命题。

“00后”大学生成长在发达的媒介环境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但在信息甄别方面尚显稚嫩,思维尚不成熟,潜移默化中会受到新媒体与网络在信息获取辨识能力、网络自我发展意识、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影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从网络话语体系本身入手,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弘扬正气、提振网络“精气神”。同时,“0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推进二者有机结合,能让“00后”大学生从源头上懂得“什么是网络”“为什么要用网络”和“怎样用好网络”。当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与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最终还要依赖于高校本身工作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从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到校园网络的监管,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网络政治引领,才能推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0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4-20.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1-4.

[3] 吴凯.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4] 陈希,邓淑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及其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75-7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理念下‘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0SJB0788)。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