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22 03:28李玉亭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高产教融合高职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现有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应用的现状,尝试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产教融合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旨在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双高 高职 产教融合 评价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将产业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教育产业化,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职业院校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可见,“双高计划”对产教融合特别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保证。

当前,“双高计划”院校也在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政府的推动下,产教融合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职教集团建设规模增大、质量水平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城市的数量增加,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所有制改革和现代学徒制不断推进但是在产教融合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产教融合程度在规模和深度方面都远远低于预期、产教融合模式单一、产教融合组织结构松散[1]、缺乏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2]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客观评价产教融合质量,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问题原因,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解决产业需要和教育供给“两张皮”的问题,推进职业技术人才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中,对于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教学方面主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设备投入、学生就业、师资队伍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科研方面主要为校企合作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益。虽然评价内容有一定的广度,但是评价指标设定不够明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关系也不能体现,而且基本是从学校的视角出发,由学校自行填报数据。以2020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为例,方案对产教融合进行考核包括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生均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位数、混合所有制辦学、校企合作培养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考核分数各占5分,总共20分,对于计算指标的数据来源,方案中标明是学校自行填报。由此可见,这些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产教融合的整个过程,部分效果比如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受益程度也无法反映,而且这些自填申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信度也不能完全保证。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质量需要得到提高,而且要公正、真实反映,以接受检验。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真实评价的同时,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以及考核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更好地发展。

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构建原则

在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的导向性原则。根据“双高计划”中对产教融合的要求设定指标,使指标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领高职院校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指标设定的目标数值应为能够在高职院校努力开展工作后能够达成的,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2)指标的全面性原则。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建设的形式多样、项目繁多、内容丰富,致使评价指标错综复杂,所以在设定指标时要覆盖全面,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分反应产教融合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全面性而选取太多的指标,否则反而因增加太大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降低评价效率。

(3)数据的可收集性。指标的设定要考虑涉及数据资料是否容易收集,是否能够收集到客观公正的数据。如果设置的指标数据难以获取,或是需要估算,或是不能公开,就会产生不够公正或虚假的数据,使评价指标失去意义。尤其是在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价时,如不能获取可靠、真实的数据,第三方的评价也就失去了说服力。

(4)指标的动态性原则。产教融合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规划、投入、建设到产出缺一不可。产教融合建设的规划、投入项目的选取、建设的质量决定了产出效果,因此指标的设定要能够评价这一动态过程,要将这四个环节有机结合,制订合适的评价体系。

(5)利益相关者兼顾的原则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就人才培养开展的合作,本质上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中有利益关系的各方,共同促成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取各自的利益。这些有利益关系的各方包括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按照产教融合活动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核心、间接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这些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中心地位,发挥政府、协会等组织这些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导向职能,利用家长、社会公众等边缘利益相关者的配合、支持作用。[3]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剖析产业界和教育界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责任和义务[4],只有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各自责任,共同协作,才能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满足,完成产教融合活动,提升产教融合质量。

2. 设计指标

因此在设定指标时,需要从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需求和责任入手分析,如表1所示。

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责任分析结果,从产教融合规划、投入、建设和产出四个环节设计评价指标。本指标体系共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3. 设置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指标权重。设计调查问卷,从高职院校、企业、政府等部门选取专家,按照九级标度法,对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打分,取打分的平均值,运用分析软件(AHP)计算指标权重。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权重,如表3所示。

运用AHP软件计算的λmax= 4.0821,一致性比例= 0.0308<0.1,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看到专家们认为产教融合建设在整个活动中最为重要,其次是产教融合规划、产教融合产出和产教融合投入。使用AHP软件分别计算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和权重,如表4、表5、表6、表7所示。

使用相同的方式设置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中三级指标权重。此处不再赘述。

4. 引入第三方评价

产教融合评价我体系要实行“管办评”分离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作为评价方,定期跟踪产教融合活动,瞄准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帮助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在“双高计划”验收等外部验收工作和撰写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时,以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报。

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遴选可以由学校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以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组织供应商采购,从而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选用上的客观性。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择上,需要满足几个要求:首先,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是独立于各利益相关者的法人实体,不依附于其他任一机构,在实施评价活动中也是独立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承担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存在除合同中列示的经济利益之外的利益;其次,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具有专业性,对产教融合活动应比较熟悉,才能全面正确地收集活动中的数据,同时能够对数据计算的结果给出分析报告;最后,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在社会中具有较好的声誉,声誉较好的机构的评价报告通常说服力更强、可信度更高,也说明了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强,能够公正地反应院校产教融合的质量。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石,在双高计划下尤其重要,各高职院校应重视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除此之外,“双高”背景下构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从人文、制度、信息技术等方面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亚昕,曾秀臻.论“双高”产教融合的特点、问题及治理策略[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20(30):91-96.

[2]李玉亭.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如何做好校企协同育人[J].文教资料,2020(8):130-132.

[3]邵坚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43-47.

[4]吕路平,童国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30):31-36.

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2021ZD09)。

猜你喜欢
双高产教融合高职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