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优化路径探究

2022-06-22 03:58杨煦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红色影视作品蕴含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文章探讨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分析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基础价值与发展价值两个方面,提出提高红色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路径,即坚持红色导向,提升作品质量,推动红色影视通俗化、网络化。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4

近年来,红色影视快速发展,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愈发受到重视。研究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红色影视的育人功能,对培育拥有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1 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

红色影视的关键在于“红色”。红色有两层含义,一为本义,即红的颜色;另一为引申义,指革命或政治觉悟高。

红色为何与革命相联系?革命常伴有牺牲和流血,因而鲜血也被用来代指革命。红色与革命的邂逅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发展于巴黎公社运动、十月革命,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法国大革命时期,红色旗帜象征着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与封建贵族势力的对抗[1]。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十月革命则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催生了红色与共产主义的联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921年,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广州起义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帜。秋收起义中,又正式打出第一面旗帜——工农革命军。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以五星红旗作为我国国旗。从红色政党、工农红军、红色政权再到五星红旗,红色作为鲜血的颜色、革命的颜色,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权。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与红色相近的新名词——主旋律。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红色偏向于革命,而主旋律偏向于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代潮流。20世纪90年代后,文艺工作者与相关部门提出将主旋律与红色结合,形成广义的“红色”的概念。二者的界线趋于模糊,红色中融合了主旋律,主旋律中包含了红色。进入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3]“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4]。此时,红色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红色,还承载着培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能,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树立青少年红色理想、红色信念的基地。

红色影视的重点在于影视。影视是电影与电视的合称,是由摄影机记录的,经由播放器放映的剧情、畫面、声音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红色影视的语境下,影视是红色的载体。红色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可以有很多载体,如书籍、建筑、影视等。但影视作为一种特殊载体,有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广泛的传播面、强大的传播力、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法等。因此,影视的特殊性也为其承载红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渠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红色影视作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影视作品是指一切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建设、改革,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影视作品。狭义的红色影视作品则专指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影视作品。但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红色影视作品,都存在一个内核,即“红色”,也就是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

2 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两个维度:基础价值与发展价值。基础价值是指红色影视作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展价值是指红色影视作品对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2.1 基础价值

第一,红色影视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推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红色影视的“红色”不仅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权相联系,还与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特征相契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红色影视的“影视”是一种特殊的载体,以广泛的传播面、强大的传播力、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法等特点而与书籍、建筑等载体有所区别,充当着创作者与观众间的桥梁。在这一语境下,创作者作为主体,观众作为客体,共同投入红色影视所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红色影视作品给人的影响并非直接、形象的,而是具有间接性、潜隐性,呈现出潜移默化的特征。通过展现某一时期某些人物的具体活动,红色影视作品能够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展现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观众沉浸在这种氛围中,能够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为其进一步认同红色影视所宣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创造条件。

第二,红色影视作品具备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的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以革命为题材,讴歌伟大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的红色影视作品无疑是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具有正确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所宣扬的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错误思潮的广泛传播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严重危害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红色影视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成就、经验教训,展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奋斗时光。在社会思潮泛滥的今天,红色影视的价值逐渐凸显。一方面,它能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它能给予人们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第三,红色影视作品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方面。一方面,红色影视的“红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英勇抗争、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构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两弹一星”精神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红色影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到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有时较为抽象,学生仅凭教师言语描述难以深入理解。而红色影视能够运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例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和支撑,促进深度理解。

红色影视作品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和灌输仍是主要形式。在教育对象缺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情况下,说教和灌输是极为有效的形式。而在网络时代,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多端,单纯的说教灌输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红色影视的教育价值有了用武之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涉及理想信念教育时,组织学生观看《我的长征》等红色影视作品。观影结束后,组织学生就长征这一主题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有条件的还可以实地参观长征纪念馆,感受长征的艰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2 发展价值

第一,红色影视作品具备激励价值。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引起个体情感或行为上的变化。红色影视对个体的激励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激励与榜样激励两个方面。情感激励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旨在激发动机,唤醒人们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连接着影视所要表达的内涵与观众的精神世界。红色影视展现的伟大斗争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爱国主义情感等,无时无刻不在激励人们自強不息、艰苦奋斗,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朴素情感。

榜样激励是利用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给予人们正面影响,促使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在红色影视作品中,榜样激励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先进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以先进人物的生平为主要内容,富有真实性、趣味性,呈现了先进人物百折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为观众树立了一个立体、贴近实际、有血有肉的榜样。利用先进榜样的高尚思想、行为,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接收正向反馈,受到榜样模范人物的激励。

第二,红色影视作品具备人格塑造价值。人格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稳定的气质、个性、价值观念等[6]。人格的塑造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个体先天素质是既定的,很难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影响人格塑造的更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是后天环境。红色影视对人格塑造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个体人格塑造创造良好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

红色影视的内核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品质。近年来,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各类社会思潮借助网络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格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红色影视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正面因素是个体人格发展必不可少的养料,对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独特的价值。

3 红色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3.1 前提:坚持红色导向

红色蕴含着主流意识形态,是红色影视的关键、核心所在。优化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红色导向。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是由于红色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红色影视作品具备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一旦脱离马克思主义,“红色”就不能称其为“红色”,红色影视作品也就与普通影视作品别无二致,更不能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要求人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还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红色影视作品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能够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导向功能。例如《战狼》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2 基础:提升作品质量

质量是优化红色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自文化自信提出以来,红色影视作品迎来了发展高峰,涌现出《战狼》《红海行动》等一系列优质作品。然而,巨大的市场引起了资本的集聚,效益优先导向使得红色影视作品的浪潮中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由此,红色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愈发凸显。提升红色影视作品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一流的创作者。创作者的水平通常决定作品的水平。只有一流的创作者,才能打造高质量的红色影视作品。但是,一流的创作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因此,必须克服影视创作中的浮躁心理,要静得住心,坐得了冷板凳。第二,一流的剧本。一流的剧本是打造高质量红色影视作品的重要前提。“抗日神剧”“雷剧”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剧本质量太低。红色影视作品的剧本不同于其他类型影视的剧本,它的基本属性就是真实性。剧本的打磨必须从实际出发,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力。同时,还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审美观,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三,一流的演技。红色影视作品展现的大多是真实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演员能够投入角色,用演技再现这些“风流人物”。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走近角色、了解角色,深刻体会不同角色在时代变迁中的抉择,切实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3 条件:推动作品通俗化、网络化

优化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推动其实现通俗化、网络化发展。

通俗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接地气。红色影视的通俗化,即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红色,讲究深入浅出。高质量的红色影视作品绝非阳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即。它应当是下里巴人,能被人民群众广泛欣赏。部分影视作品打着红色的旗号展现一段革命史、一个革命故事,但其主题并不明确,观众收看后不但没有受到教育熏陶,反而不知所云,如坠云里雾中。但是通俗化也不意味着低俗、庸俗、媚俗(简称“三俗”)。“三俗”是影视作品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用的吸引眼球的手段。影视作品,尤其是红色影视作品应做到去“三俗”,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红色影视作品需要警惕泛娱乐化现象。红色影视作品的主题是严肃的,其表现手法可以通俗,可以适度娱乐,但决不能过度娱乐化。一方面,红色影视主题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品过于刻板、沉重,缺少吸引力。而表现手法的通俗化和适度的娱乐性,有助于增强红色影视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这种严肃性也决定了娱乐只是添加剂,不会成为主料。在推动红色影视作品的严肃性与娱乐性结合时,应当以严肃性为主,辅之合理适度的娱乐性。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红色影视的发展应当适应网络潮流,“互联网+红色影视”也应运而生。互联网的传播力强、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等特征能够极大地拓展红色影视作品的影响范围。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浏览信息的碎片化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等提出了新要求。从创作来看,如上文所述,提高作品质量是基础,需要在创作者、剧本和演技三方面下功夫。为适应互联网碎片化的特点,可以推动特定的红色题材朝微影视方向发展,以小见大。从传播来看,需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扩大红色影视的影响面、影响力,使其在人群中流行起来。首先,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在扩大主流媒体网络话语权的同时,做好紅色影视的宣传工作。其次,发挥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价值。意见领袖作为议程设置者、信息传播者,在网民群体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应利用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影响力,扩大红色影视的覆盖面,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4 结语

红色影视作品以其承载的红色因素而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一方面,它具有基础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具备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作用,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发展价值,包括激励价值与塑造价值。提高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从前提、基础和条件三方面进行。通过红色影视作品,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褚云峰.红色歌曲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7.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3] 强卫.激活红色基因 焕发生机活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4(18):14-16.

[4]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6]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作者简介:杨煦(1998—),男,安徽安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