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2022-06-22 06:58孟怡秀王秀芬尤飞余杰张爱娟王子珊
中国蔬菜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津市设施蔬菜

孟怡秀 王秀芬 尤飞 余杰 张爱娟 王子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近年来,设施蔬菜成为推动天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成本上升,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设施闲置率较高,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可供水短缺,劳动力存在缺口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应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

蔬菜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代云云,2013),发展设施蔬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确保“菜篮子”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周杰 等,2021)。近年来,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天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主要驱动力(沈高峰和刘慧芹,2018;薛亮 等,2021),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天津市设施蔬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同类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

天津市是典型的都市农业区,具有“大城市、小农村”的特征。经笔者调研,2020 年天津市蔬菜总产值为115.03 亿元,其中设施蔬菜产值为80.50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70%左右。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助推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稳定在1.33 万hm(20 万亩)左右,播种面积保持在2.67 万hm(40 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40万t 左右,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60%以上(图1、表1);天津市新登记蔬菜品种1 024 个,黄瓜育种技术和品种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天津市蔬菜市场上,设施蔬菜种类包括黄瓜、番茄、芹菜、菠菜、韭菜、叶用莴苣(生菜)、西葫芦、茄子、辣椒、甘蓝、普通白菜(小白菜、小油菜)、菜豆、食用菌等上百种,其中本地育成黄瓜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90%,有效保障和丰富了菜品的市场供应,特别是冬淡季蔬菜保障供应能力的稳定。

图1 2018—2020 年天津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

表1 2018—2020 年天津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播种面积和产量

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初步呈现产业聚集态势,由表1 可知,武清区设施蔬菜播种面积最大,2018—2020 年稳定在1.29 万hm(19.3 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0 万t 左右;其次是西青、静海和蓟州区;其余各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相对较小。天津市设施蔬菜供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5—7月、10—11月的蔬菜供给量较大,其中2020 年5月的设施蔬菜产量为28.95 万t,占全市全年总供给量的11.1%;其次是11月,产量为21.59 万t,占全市全年总供给量的8.2%。

1.2 设施蔬菜类型与区域分布

近几年,天津市设施蔬菜中的果菜类(番茄、黄瓜、甜椒、豇豆、菜豆和茄子等)和叶菜类(白菜、菠菜、韭菜和芹菜等)蔬菜播种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花菜类(花椰菜和青花菜等)、根茎类(萝卜、胡萝卜和莴苣等)蔬菜和食用菌播种面积变化较小,其中果菜类和叶菜类蔬菜的播种面积高于花菜类、根茎类、食用菌和其他蔬菜类型(表2)。天津市自产的设施蔬菜供给也集中于果菜类和叶菜类蔬菜。

武清区以生产番茄、菠菜、黄瓜和辣椒为主,种植面积高于其他设施蔬菜品类,其中“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大蒜、天鹰椒)产业较为突出;西青区主要种植的蔬菜是番茄、黄瓜,萝卜最有特色,西青沙窝萝卜入选“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示名单”;静海区主要种植普通白菜、芹菜和番茄;蓟州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番茄、普通白菜、辣椒、黄瓜(表2)。在市场售卖的蔬菜中,本地设施蔬菜占比在85%以上,外阜设施蔬菜主要用于调剂,食用菌产业以外销为主。

表2 2020 年天津市设施蔬菜主要品类的生产面积和产量

1.3 设施蔬菜技术应用与市场

天津市在“十三五”期间,面向规模化设施园区全面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引领设施农业向智能化控制、精准化管理和资源高效化利用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新优品种研发示范、工厂化商品育苗、设施生产管理、抗逆栽培、绿色防控、节地栽培、适用技术创新等项目;不断完善设施蔬菜生产及重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监测体系,全面开展产销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

同时,天津市加强管理设施蔬菜流通市场,建立起一批批发市场、菜市场、仓储库、冷链设施和农村集贸市场等,市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6 个,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2 个;建有菜市场317 个,总面积105 万m,商户2.5 万个,直接带动就业3.7 万人;规模以上(库容5 000 t 以上)冷库59 座,有效仓储库容总和138.3 万t,东疆保税港区、中心渔港、京津走廊沿线等区域正在成为天津冷链物流产业重要集聚区;全市冷链运输车辆3 274 辆,规模以上冷链运输企业67 家,华润万家、柒一拾壹、沃尔玛、永辉等超市、便利店搭建了冷链销售终端,有效解决了断链问题;全市涉农区打造农村集贸市场159 个,建设村级便利店1 439 个,进一步服务了农村居民,提升了农村购物环境。

2 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不高

对天津市全域设施蔬菜不同类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进行调查,截至2021 年12月16日14:30,共收回有效问卷784 份,其中一般农户537 份,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47 份。

调研结果表明:①生产经营主体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设施蔬菜种植户中年龄在41~50 岁之间和50 岁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4.0%和33.4%;31~40 岁的种植户占比略低,为25.8%;20~30岁的种植户占比仅为6.8%。② 生产经营主体文化程度不高。52.8%的设施蔬菜种植户是初中文化,29.3%是高中文化,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种植户仅占17.9%。③从业人员存在后继无人的可能。受访者中,79.0%的种植户子女不愿再继续从事设施蔬菜生产;同时,现有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人员中,愿意继续从事设施蔬菜生产时间在5 年以下的占50.3%,长期从事该行业的意愿不强。④ 外来租地种植户入津制约因素多。目前天津市设施蔬菜外来租地的种植户占比为8.4%,但受户口、子女上学等多种因素影响,受访者反映来津经营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不高。⑤ 天津市设施蔬菜种植户对未来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收益增加预期不高,仅有54.1%的从业人员对未来收入增加有信心。

2.2 农业设施闲置率较高

2019 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印发了《关于盘活闲置设施农业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市共盘活133.3 hm(1 999.8 亩)闲置农业设施。但2020 年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天津市设施农业闲置率(冬季未投入使用的设施占比)按占地面积测算为13.73%,按个数测算为13.39%。其中,设施个数闲置率最高的是津南区,达到29.59%;其次是滨海新区、宁河区(表3)。此外,温室和大棚是目前天津市闲置的主要设施类型。

表3 2020 年天津市农业设施闲置情况

天津市设施农业闲置率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天津市温室和大棚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自主建设,当地农户种植意愿不强且劳动力不足;二是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租金、收益、户口、子女上学等诸多因素影响,从事设施农业的外来人数减少;三是存在多处严重的设施老化现象,不能正常使用。

2.3 设施配套水平不高

天津市2020 年设施蔬菜使用耕地1.42 万hm(21.37 万亩),设施类型以温室和大棚为主,占比达95%以上;智能温室占比不足2%,其中东丽区智能温室的占比较高(表4)。2021 年天津市蔬菜设施中仍以冷棚、季节性棚室居多,占比在80%以上,其中不少是竹木结构(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1a),科技含量较低。

表4 2020 年天津市各类蔬菜设施占比 %

由于各区地理位置、自然优势及财政状况存在差异,天津市各区设施蔬菜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参差不齐,配套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各区与设施农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地批发市场、田头预冷等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以及农产品加工、中央厨房等净菜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伴随天津市各级财政扶持重点逐步由农业产业转向农村事业,设施农业相关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武清、静海等区的老菜区还有大量亟待改造的陈旧老化温室,约占全市温室面积的50%,且一直未享受财政扶持政策,其基础设施水平的短板制约了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冬淡季市场供给保障能力的发挥。以农业物联网和设施专用农机具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装备普及率还不高,设施蔬菜生产中大多为人力操作,机械化装备应用较少,尤其是缺乏温室设施专用小型机械,宜机化新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机械化设施水平较低(王健平,2021)。

2.4 设施蔬菜可供水量短缺

2020 年,天津市蔬菜灌溉用水2 亿m,其中露地蔬菜灌溉用水量为0.93 亿m,设施蔬菜为1.07亿m(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1b)。在假设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单位播种面积灌溉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天津市蔬菜每667 m播种面积平均灌溉量为262 m。2021 年天津市新建蔬菜设施1.33万hm(20 万亩),按照2020 年设施蔬菜复种指数1.92 计算,2022 年播种面积应为2.56 万hm(38.4万亩),需新增灌溉用水量约1.00 亿m,加上原设施蔬菜灌溉用水量1.07 亿m,2022 年设施蔬菜总灌溉用水量应约为2.07 亿m。2022 年天津市蔬菜灌溉总用水量应为3.07 亿m左右。笔者对天津市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调查表明,有46.6%的种植户取用河水进行灌溉,而天津市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总量为2.39 亿m。在不考虑地表水质是否达标的情况下,设施蔬菜可供水量缺口仍很大。

2.5 劳动力存在缺口

2020 年,天津市乡村人口212 万人,年末乡村就业人员109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6万人。通过笔者对天津市设施蔬菜生产的调研可知,天津市平均每667 m设施蔬菜生产需0.78 人。以近5 年天津市设施蔬菜平均种植面积1.33 万hm(20 万亩)计,如果蔬菜设施得到100%充分利用,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5.6 万人。

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8—2021 年)中番茄、黄瓜、茄子和辣椒4 种蔬菜设施和露地种植每667 m用工量平均比例2.08,结合天津市每667 m设施蔬菜生产平均需要劳动力0.78人,确定露地蔬菜每667 m平均劳动力为0.38 人。近几年天津市露地蔬菜占地面积约为1.67万hm(25万亩),所需劳动力约为9.5 万人。同样可测算出,天津粮食耕地面积为25.33 万hm,约需要劳动力5.96 万人;棉花和瓜果种植面积分别为0.90 万hm和2.87 万hm,合计需要劳动力7.13 万人。

综上,在没有闲置土地的情况下,天津市种植业劳动力需保持在38.19 万人。而天津市当前统计口径第一产业全部就业人员仅36 万人,劳动力供需出现倒挂。

3 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按“优布局、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的原则,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抓好现有设施农业的提升改造,每年适度规模的去旧建新;以非超采区为重点,新建应急保障型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设施和高端高档设施,达到保供给、保稳 定、保效益的目标。

3.1 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

着力发展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并在支农项目、贷款、担保、保险等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积极扶持为设施蔬菜产业服务的全程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发展,完善可提供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业废弃物处理、统一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统一农机化作业的全程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联合体为设施蔬菜产业提供全程托管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经营体制与农户同步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带动作用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百家农企津门行”等平台,吸引更多大型农业企业来津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创新管理经营模式,通过强化产销衔接、拓宽产业功能、延伸产品链条,更好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增加产出效益。

3.2 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发展生产设施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的规模化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园区;通过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发展配套服务,吸引各类职业人才、高端人才入驻等方式,提高园区的产业化程度,以此形成集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紧紧围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相关要求,重点完善现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及休闲观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行绿色生态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现有设施农业辅助及配套设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规模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造升级生产用电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作业路;同时,对传统老菜田区的陈旧、简陋温室进行提升改造,促进设施农业迭代升级,有效发挥现有设施生产能力。

3.3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设施蔬菜种子(种苗)良种生产基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企,提升繁种能力。加大设施专用新品种的研发力度,鼓励种企加大口感型、水果型设施专用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种业支撑;加强水果萝卜、水果黄瓜、高品质番茄等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满足休闲农业对特色品种的需求。保护和开发卫青萝卜、蓟县秋瓜等传统优质品种,做好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展示和应用示范,充分利用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进行有机蔬菜高效栽培及反季节生产示范,促进高光效低能耗LED 人工光智能植物工厂、自然光蔬菜工厂等重点技术的应用推广。

3.4 打造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设施蔬菜产业服务能力,增强现代种业孵化、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等能力。通过产业联盟把蔬菜企业、蔬菜协会等组织聚合起来形成合力、相互借势、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服务领域宽广、规模化效益明显、抗风险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各类设施蔬菜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加工业,以区为单位建设蔬菜加工园,综合提升可实现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作用,从种子、育苗、生产、贮藏、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全面发力,实现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条同步发展。

3.5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压采战略,将符合条件的设施蔬菜园区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普及抗旱蔬菜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抗旱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化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不具备地表水置换条件的超采地区,探索发展集雨型设施农业。

3.6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农村创新培育工作,强化农村创新体系,壮大农村创新群体。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农村创业创新镇、创业创新村及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和农村创业创新导师;深入落实“海河英才”涉农计划,重点支持农村优秀人才申报“131”创新型人才及突出贡献专家的选拔、培养,增加涉农人才在全区“拔尖人才”和“北极星”人才库的入库比例,让更多涉农人才享受奖励资助。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完善教育培训、机构认定、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训制度,针对农民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设施蔬菜向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明确各级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分工,确保其认真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切实发挥基层“土专家”“菜把式”对农技推广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天津市设施蔬菜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如果画笔会说话?
蔬菜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蔬菜也“疯狂”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
蔬菜的哀诉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