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水电开发中鱼类保护措施

2022-06-22 07:05杨青瑞陈冬红骆辉煌和晓荣张建国
水力发电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沙江河段梨园

杨青瑞,陈冬红,骆辉煌,和晓荣,张建国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3.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0 引言

水电工程在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坝建设也会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导致库区水位升高、流速减缓、水库温度分层等[1-2]。这些变化会给库区、坝下及河口的水生生物,特别是重点保护鱼类的生存、繁殖等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易雨君等[3]指出,河流梯级开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道上下游物质、能量和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大坝建设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洄游性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史过程。史方[4]用15个微卫星位点对2006年~2009年度彭水大坝上下游河段泉水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乌江流域泉水鱼群体之间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微卫星和线粒体数据也均表明,在彭水截流后的2008年和2009年,乌江流域泉水鱼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呈上升趋势,这很可能与彭水水电站阻隔导致的随机遗传漂变有关。

为协调河流梯级开发与鱼类多样性保护的矛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和黄河上游等流域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生态调度、叠梁门分层取水、网捕过坝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鱼类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7]。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等资料为基础,梳理了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水电开发中的鱼类保护措施,并对各种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中的鱼类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金沙江自玉树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是长江上游干流河段,全长2 308 km,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流域面积36.2万km2,干流落差3 300 m,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是国家规划的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干流石鼓以上河段为上游,石鼓至雅砻江口为中游,雅砻江口至岷江口为下游。金沙江中游河段长约563 km,落差712.6 m(见图1),主要支流有大具河、格基河、水洛河等。目前,该河段规划了“一库八级”水电站,鲁地拉以上河段已开发建设了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等5个水电站(见图1)。

图1 金沙江中游梯级开发现状

2 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

金沙江中游处于青藏高原与江河平原鱼类的交汇地区,鱼类资源丰富,干支流共分布有鱼类149种[8-9],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鱼类1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鱼类1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2种;主要经济鱼类12种(见表1)。

表1 金沙江中游重点保护和主要经济鱼类

3 鱼类保护措施

金沙江中游水电梯级开发后,库区鱼类种类组成将由“河流相”逐步向“湖泊相”转变,适应于底栖急流生境的鱼类将逐渐移向库尾或支流流水河段,种群数量将明显下降;而适应于缓流或静水环境的鱼类,种群数量将逐步上升,并可能成为优势物种。受库区繁殖条件限制,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如长薄鳅、长鳍吻鮈、圆口铜鱼等,将难以在此河段形成自然种群。为减缓或消除水电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金沙江中游各电站采取了保障生态流量、增殖放流、网捕过坝、建设人工模拟产卵场、支流生境替代保护、生态调度、水生态监测、渔政管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保障生态流量

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电站均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制订了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来保障生态流量;同时各梯级水电站下游都建立了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各电站生态流量要求及保障措施见表2。

表2 梯级电站生态流量需求和保障措施

3.2 增殖放流

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已建设运行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5座鱼类增殖放流站。截至2019年底,金沙江中游共增殖放流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软刺裸裂尻鱼、硬刺松潘裸鲤、金沙鲈鲤、四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岩原鲤、小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长薄鳅等鱼类13种,数量共计888.2万尾。各增殖放流站放流种类和数量见表3。

表3 金沙江中游各电站增殖放流种类和数量 万尾

3.3 网捕过坝

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站在施工和运行期均组织开展了鱼类网捕过坝活动。截至2019年底,金沙江中游共网捕过坝硬刺松潘裸鲤、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四川裂腹鱼、长丝裂腹鱼、圆口铜鱼、金沙鲈鲤、中华金沙鳅、长薄鳅、泉水鱼、长鳍吻鮈、大口鲇、鲫、鲤、福建纹胸鮡等鱼类40种,累计放流鱼类总计超过25 863.4 kg,详见表4。

表4 金沙江中游网捕过坝鱼类种类和数量

3.4 人工模拟产卵场

目前,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已建成运行梨园库尾河段、格基河河段、水洛河河段、大具河、金沙江干流棋盘地村河段、水洛河布落村河段、翠依河下游段、中江河口、龙开口业主营地对岸、五郎河口等10处人工模拟产卵场,具体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人工模拟产卵场位置

3.5 支流生境替代保护

梨园、阿海和鲁地拉水电站均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组织开展了重要支流的鱼类资源综合考察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仅漾弓江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翠依河和金棉河可采取禁渔期管理方式保护鱼类生境。各电站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见表5。

表5 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措施

3.6 生态调度

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的研究工作,提出生态调度的主要目标为圆口铜鱼、长薄鳅、长鳍吻鮈、长丝裂腹鱼和细鳞裂腹鱼,兼顾鱼类为短身金沙鳅、中华金沙鳅、红唇薄鳅、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昆明裂腹鱼、短须裂腹鱼、中华鮡、前臀鮡、鲈鲤、凹尾拟鲿、中华纹胸鮡、黄石爬鮡、裸体异鳔鳅鮀等。在鱼类繁殖习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需求,制订了金沙江中游生态调度方案,并于2020年6月20日~30日在梨园水电站首次开展了试验性生态调度工作。

3.7 水生态监测

金沙江中游各电站均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持续开展了水生态监测工作,监测范围为金沙江中游观音岩坝址至梨园库尾河段及主要支流,监测内容包括水域环境要素、水生生物(除鱼类外)种类组成及生物量、鱼类种群动态、鱼类种质及遗传多样性、鱼类产卵场与繁殖生态等。监测点位见图3。

图3 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水生态监测点位

4 鱼类保护措施效果

在已有评估技术方法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鱼类标志回捕、现场调查、数据收集等手段,重点对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人工模拟产卵场措施和增殖放流的保护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6、表7)。

4.1 人工模拟产卵场

人工模拟产卵场监测结果表明, 繁殖期有金沙鲈鲤、四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圆口铜鱼、长薄鳅等特有鱼类亲鱼进入产卵场区域;但由于监测时间较短,未采集到鱼卵和仔鱼,不能完全证明人工模拟产卵场已达到理想效果。各人工模拟产卵场监测结果见表6。

表6 各人工模拟产卵场效果监测结果

4.2 增殖放流

鱼类标记回捕结果表明,各电站放流鱼类短须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金沙鲈鲤、岩原鲤等多年平均回捕率变化范围为0.16%~2.16%(见表7),鱼类生长状况良好,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保护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表7 各电站增殖放流鱼类回捕情况

5 结 语

本文系统梳理了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的鱼类保护措施。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站均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在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保障生态流量、增殖放流、网捕过坝、建设人工模拟产卵场、支流生境替代保护、生态调度和水生态监测等多种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对金沙江中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量补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后期结合水生态监测结果,进一步完善金沙江中游鱼类保护措施体系。

猜你喜欢
金沙江河段梨园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闹春
梨园寻梦淮安缘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梨园”演变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