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及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06-23 01:00张艳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特色

张艳丽 王 茹

(甘肃省合作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甘肃 合作 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 合作 747000)

1.基本情况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合作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东经102°47′51″~103°22′00″,北纬34°35′27″~35°18′50″。行政区域面积约2670km2。区域的主产农作物有油籽、燕麦、青稞、马铃薯及部分藏中药材。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岳阳坡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其特征为大坡度零碎分布,平均利用播种面积约60%左右。目前有农牧户5667户,养殖主要以牦牛、藏羊、奶牛为主。该市农产品品牌起步较迟,基础较差,认识上有差距,目前农产品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生产零散的状态,竞争无序、规范不够。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手段。

近年来,合作市把建设农产品品牌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在品牌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对行业内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强化品牌意识,重视扶持培育,为促进保障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地理环境,农产品生长环境的局限性,本市品牌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从而影响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产销衔接问题。

截至2021年合作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6家,绿色食品4家,产品15个,无公害农产品2家,产品2个,打造了以燎原乳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脂加糖奶粉、全脂牦牛奶粉”、的省内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甘南蕨麻猪代表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已于2021年12月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

合作市三品一标申报产品一览表

2.品牌创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资源禀赋。合作市区域平均海拔2936米,气候属高寒湿润类型,冷季长,暖季短,无绝对的无霜期。农作物以油籽、青稞、燕麦、马铃薯及适应高寒的藏中药材为主。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岳阳坡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其特征为大坡度零碎分布,平均利用播种面积约60%左右。目前有农牧户5667户,养殖主要以牦牛、藏羊、奶牛为主。近年来,合作市实施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有力开展推进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体系建设五年行动,大力发展“牛羊饲粮药菌”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羚东”“羚南”“羚北”三大产业区域,始终坚持以现代农牧和文化旅游为区域优先建设发展的两大首位绿色产业,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2 区域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循序渐进从细节点滴积累,全境式的广告轰炸虽然能短期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却很难深入人心积累出有文化内涵的品牌。除了广告宣传之外,品牌培育应结合行业政策多元化发展,如融入区域热点活动、新闻宣传、民俗活动中等。近年来,合作市依托甘肃省实施的“甘味”品牌营销战略,高位强力打造“甘味”品牌,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发力、社会促进下,统筹推进“甘味”品牌体系建设,夯实“甘味”赋予的有机底色、品牌绿色,“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已初步形成了良好品牌效应和消费者口碑,有力促进了合作市优势特色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2.3 优质的产业链。品牌的培育,离不开农产品孵化及展示平台,农产品只有经过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上良好的品牌宣传才能延长产业链。近年来,在合作市六大产业布局引领下,全力推进以“种养殖基地+农牧合作社+农牧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2021年种植藏中药材3100余亩,初步形成了以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等中药材为主主的产、供、销业务体系。2021年12月份甘南州举办“2021年甘南州农特产品交易会”70多家企业的800余种农畜产品、旅游产品、文创产品、民族用品组团亮相,除现场展销外还加大力度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推广推荐活动,组织丝路文博、云账户、蕃巴秀、卓玛的格桑花等网红团队现场直播带货。通过举办交易会,逐步探索出了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农产品从高原走出去,走向市场,初步构建了高原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的新渠道。

3.存在的问题

3.1 本地产业、企业、产品方面。一是由于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不利于农作物大规模生长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或效益不明显,销售的农产品均来自临夏、兰州,不具市场竞争优势,特色地理环境在发展连片规模化农业种植上不具先天优势,农机可作业面积少,较大程度依赖于人工种植,人力资本投入较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较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利用有限,加之自然环境影响,维、管、护成本较高,但商品率不高,农产品价格偏高,存在产地供货价大于市场零售价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优势。二是农产品供应处于较低水平,农产品品类多、量少、价高,没有市场话语权,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是近两年来开始重视,农产品没有市场知名度。

3.2 产地与市场对接方面。当前合作市农产品产量、品种类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大批量、多样化的需求。区域高寒粗放式生产管理产品产量有限成本高导致价格高、货源稳定程度低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产销双方建立实质性的长效稳定合作机制较困难。单纯依靠特殊节会事件时间建立的购销关系有风险且并不稳定,需要深层次、实质性的利益链接纽带固牢供需双方的关系。供需多渠道对接合作、订单农业、贸易联盟等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中。

3.3 工作开展方面。一是农产品产销对接情况统计范围有限,合作市从事农产品贸易的组织为经营个体以及小范围从事贸易的组织长期从事合作市与临夏、兰州之间的贸易活动。二是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和利益连接,以政府部门主导的产销对接,在调查农产品对接市场情况时范围有限,获取的数据量较少,对农产品需求和供应市场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三是分散经营的农产品市场普遍缺乏管理和指导,此环境受利益驱使,容易引发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四是市场负责法人大多重视场地建设,忽略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缺乏对生产的对应市场需求的正确指导。农牧户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条件的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正确理性的掌握市场行情,生产决策的随机盲目性较大,经常出现随大流,追高杀低的生产方式。

3.4 品牌打造方面。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本地区或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受区域条件限制逐渐减少,各企业开始模仿异地建设生产基地,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模仿和生产热销产品,给本该具有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威胁,甚至是造成破坏作用。同时,特色农产品的普遍化模糊了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概念,从而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随意将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和命名就成了与其他地区具有同等概念的品牌型农产品。现阶段的大多区域公用品牌,基本处于初级“形象包装”阶段,品牌设计、品牌定位,主题与传播概念都是一种初级包装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浪费了品牌占据消费者的时间与机会。

4.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继续加强引导,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常态化活动制度,时时关注发展过程中的障碍瓶颈,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加强联系合作,精准对接销售市场,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价格调节机制、农产品进市场订单亏额补贴、项目扶持等,以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质化发展,促进建立长效稳定的实质性产销对接机制。

4.2 资源整合,市场运作。按照市场化手段,农产品销售企业牵头,联合市内外大型连锁销售企业、农产品贸易企业、本地较大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产品销售集团,整合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产品资源,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定位,开拓建设线下和线上的新渠道营销网络,继续稳固发展与省内外已有销售渠道保证长期信任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力推动市农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4.3 信息共享,促进发展。充分利用行业展会、区域大型节会、产销对接会等营销促销平台。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数据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解决生产需求分析和建立渠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力借助新媒体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宣传的覆盖程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销售平台,特别是要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研究获取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努力确保产销信息对称,及时为生产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参考支持。

4.4 深挖区域资源、打造战略商品。大力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发展,努力培育具有高原特色代表性的原产地标志的区域公用品牌,更要重点扶持区域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深挖区域特色资源融入文化内涵立志做大牌,打造与众不同创新时代的战略商品。

4.5 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合作市在青藏高原所处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农牧产业特点,与特色农牧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区域农产品特色优势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体现出来,以期对市场和消费者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培育拓展广阔消费市场,以特色品牌对接产需,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特色品牌目录,组织开展特色农牧品牌目录标准设计、征集潜力发展品牌、培育保护等活动,树立品牌权威,更好的引导社会消费。躬身服务特色农牧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等,规范并提升品牌创建标准。

4.6 与五无甘南相结合,打造特色产品品牌。近年来合作市着力打造五无甘南特色发展,即创建“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新甘南、实现甘南绿色崛起。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家喻户晓,性价比高,占领市场的“主力部队”。

4.7 建立定向关系,畅通产销对接工作销售渠道。一是按照就近、农产品优先原则,与市区内的种养殖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确保农户种养殖的农产品畅通销量。二是按照“企业+基地+贫困农户”模式,统筹协调促进市区内生产的新鲜优质食材,破解农户产品销路难题。

4.8 建立供需链条,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做好农产品的对接工作,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采取“政府+村委+贫困户”模式,强化引导、主体、参与作用,加大产业种植规模,拓宽产业种植渠道,拧紧产业种植滑条,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按照一村一品或集中连片的多村一品组织规模生产。

猜你喜欢
农产品区域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分割区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