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哲学的在线学习技术应用探讨

2022-06-23 17:39岳敏岳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在线学习人本主义教育信息化

岳敏 岳菊

摘  要  在线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应用的体现形式之一。分析在线学习研究现状,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在线学习中的技术应用进行探讨,发现在线学习中以技术主义为中心,缺乏人本主义技术理念以及技术批判理论,其本质还是技术与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在线学习;技术哲学;人本主义;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09-03

0  引言

依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4月28日发布)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1]。疫情防控期間,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其中高等学历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为市场主体,占比达80%。

在信息技术普及和网络兴盛的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成为人们追捧的一种学习方式,技术在学习中被广泛地使用以及人们在教育变革的需求中加深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极有可能重塑教育[2]。当前,教育信息化(Web2.0)继续推进,面临的风险之一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简单机械地照搬到互联网上[3]。

如果想要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就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照搬到互联网上,而应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做一定的改变,提高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使学习者具备在线学习的思维[4]。随着在线学习的发展,第一代在线教育以静态呈现学习资源为主要方式,第二代在线教育以服务创新为导向,并逐渐取代第一代在线教育。其中,第二代在线教育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情境感知技术等为支撑,且更多地关注学习的个性化[5]。

1  在线学习相关研究

1.1  在线学习的概念

在线学习(E-learning)就是网络化学习,即在网上建立教育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新方式[6],是一种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7]。在线学习的组成部分包括多媒体传输形成的学习内容、学习经验管理、学习共同体、学习内容开发者和专家。在线学习中,“E”的第一层意义是指电子的(Electronic)、互联网的(Internet)、现代化的(Modern)、无纸化学习的(Paper-less),更多侧重于硬件和技术方面;第二层意义是指出色的(Excellent)、经验的(Experience)、所有事物(Everything),更多侧重于软件方面,是目前在线学习更为强调的地方[8-9]。在线学习是通过电脑连接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连接无线网络,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教学与学习[10]。

1.2  在线学习研究现状

《迎接数字化学习》一书归纳了在线学习的主要研究内容,将其划分为三大类:1)概念界定;2)核心问题;3)概念模型。概念界定又分为构成要素权威定义、远程教育的形式和基本特点三个部分,其中,基本特点为学习过程以技术为媒介、通过因特网完成和师生无须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核心问题分为和传统课堂学习对比、教学方法应用、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影响机构成功实施因素四个部分。概念模型包括学习者、内容、教学人员、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组织实施和多媒体等[11]。

成人学习者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特征表现为:在线学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线学习以媒体为中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观念比较强;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与自制能力[12]。从在线学习行为的四个阶段分析得出在线学习者具有重开端轻视频、重考核轻反思的学习特征[13]。

在理论研究较早的时期,在线学习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14],而混合学习原理为在线学习中的资源开发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在线交互以及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教育界深入研究在线学习的概念,在后期的理论研究中,在线学习主要集中于在线学习者学习过程与学习知识方面有关的内容,如知识获取、建构、迁移等心理认知与社会认同,涉及社会临场感、人工心理、沉浸理论、知识管理、群体动力学、交叉理论等[15]。联通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显著不同,它不仅是使用已有教育内容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内容的过程[16]。在线联通主义(Online Connectivism)认为:智能的在线技术可以促进学习网络形成,代替教师去组织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理论的研究内容是其本质、内在属性、基本要素和理论依据。

有关研究认为:在线学习投入是能够有效衡量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有研究主要从客观物理环境(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技术等)的角度探讨现有在线学习环境对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但忽视了在线学习中个体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所形成的特殊心理情境的作用。在线学习较为特殊的学习环境(完全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自控能力较弱(尤其以亚洲学生为主)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导致情感投入比较低的主要因素。技术与内容、界面、学习者角色、信息量、教学任务、学习社区等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都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影响成人学习者学习时间投入的内部因素有学习者本身的性别、年龄和专业层次。通常情况下,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学习课程中的视频,且视频学习资源的投入(包括设计、内容的选取、排序及制作等)是提高在线课程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众多影响在线学习的因素中,影响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不利因素有网页形式呆板、网页内容更新较慢、网上资源内容不够丰富、某些课程学习辅导缺乏一定的交互性、学习支持服务不够。有研究者认为: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应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原因,还有课程资源、与技术相关的网络环境、网上交互等。后期的理论研究主要与文化有关,文化作为价值层面的问题较为深刻地影响着在线学习本身,会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而文化通常是以遗传基因的作用方式渗透在线学习的各个层面。在线学习工具的实用性和易用性会影响在线学习的效果。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学习平台因素以及学习者自身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有效的学习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和优秀的课程设计也是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满意度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与终极目标,且贯穿整个在线学习的过程。学习资源丰富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多元能力的培养氛围都是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者在探讨学习者在线学习心理变化的过程时,发现在线学习者的活动行为、参与动机及影响因素、使用意向、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等内容都与其满意度强相关,学习者满意度不仅是学习者激发动机与保持兴趣的源动力,还是保证学习持续投入与进行、维持学习欲望的重要原因。在线学习中,学习者满意度和教师支持服务不对称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在线学习中技术的应用情况

新媒体联盟2018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云计算、个人网站、地理定位、物联网、智能对象、语义感知应用软件、移动工具、电子书、开放资源、游戏和游戏化、简单的增强现实(AR)、3D打印、虚拟助手、数据可视化分析、基于手势的计算、学习分析、手持设备、自然用户界面、可穿戴技术、自带设备、量化自我、创客空间、MOOCs、情感计算、自适应学习技术、混合现实、新一代学习管理系统、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未来高等教育应用技术的趋势。

基于智慧学习、学习分析技术等理论与方法构建在线学习系统,通过构建大数据学习分析模型,可以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学习情境与学习过程,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并依据每个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模式;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开发分析在线学习用户的学习行为软件,满足数据分析快速可视化需求且支持数据关联分析和数据逐级可视化。基于大数据实现在线学习的预警以及在线学习评价,利用xAPI(Experiences API)对在线学习者进行画像构建,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利用AR技术探讨在线学习行为。基于Struck的在线学习以及相似度匹配的双重更新跟踪算法,在线学习的学习内容逐渐由叠加了社会需求的外界需求转变为基于自身能力的自我适应学习,如研究如何利用情境感知工具、大数据来推算学习者的适应能力[6]。

3  技术哲学角度下的在线学习

乔布斯曾提出:技术是“人类智力的放大器”,能够真正赋予人民权利的将是技术革命。技术使教育更高效、更具灵活性,技术也是促使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不是所有的技术进步都能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只有革命性技术才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采取理性态度。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对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具有一定反作用力。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异化体现在替代和否定人,强迫、控制和漠视人。技术以其“用”控制教育,使教育的复杂性弱化;以其“艺”规范教育,使教育逐渐程式化;以其“道”浸透教育,遮蔽教育原本的生命意义。

技术的三种形态是身体技术、社会技术、机械技术(或者工具技术)。三种技术观分别为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批判理论。其中,技术批判理论者认为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认为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建构的,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即能够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批判寻找到可替代的技术。在依据技术理性创造的教育情境中需依照其逻辑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享有”它给予的自由,这时人也将失去一部分自由。新技术存在一些潜能,例如:能够消除学习者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不同的学习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互动;提供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与语言形式、意义同样重要的练习机会。

技术哲學从总体上讲,可以划分为人本主义、技术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三种流派。人本主义技术哲学从非技术的角度对技术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探索。技术主义技术哲学认为技术是科学原理的延伸与应用。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确立的教育技术的技术观则把理性技术与经验技术都视为合法的教育技术。而过程哲学视域下技术融入教育,在形态上表现为以“事件”展开的动态发展,在过程上表现为融入理念的体验与融入实践的创造,在结果上表现为互融、互构与互生的统一有机体,这既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不管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到何种深度和广度,其都是为了最终的教育目的。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究竟是以技术为本位,还是以人为本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线学习是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其应用研究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满意度和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从文献到文献、从理论到理论的嫌疑,缺乏有效的实践运用。

4  结束语

目前,技术在在线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还相当薄弱,这涉及教育者所持的技术理念以及最终的教育目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线学习仍然是以技术主义为中心,为技术而技术,人本主义技术、技术批判理论还未显现。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达到一个新高度,商业在线教育再一次蓬勃发展,新的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令学习者(消费者)应接不暇,无从选择。同时,在线学习也出现新的情况: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地理定位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发展,也逐渐在适应学习者(消费者)的需求。唯有不断优化在线学习中的技术应用,才能推动在线学习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9.

[2] 迪德,彭雪峰,肖俊洪.高等教育数字化学习的未来[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4):9-18.

[3] 郑旭东,魏志慧.高等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趋势: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主席戴安娜·亚伯林格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6):4-9.

[4] 安德森,蒂姆斯,哈吉哈希米.使用设计思维方法提高在线学习质量[J].肖俊洪,译.中国远程教育,2014(9):5-12,95.

[5] 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42-48.

[6] 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1):30-34.

[7] 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续)[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2):14-17.

[8] 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续)[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3):16-18.

[9] 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续)[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4):3-17.

[10] 沈欣忆,胡雯璟,Daniel Hickey.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2):21-28.

[11] 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迎接数字大学:纵论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翻译、解读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2] 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 孙月亚.开放大学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研究,2015(8):64-71.

[14] 龙三平,张敏.在线学习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SSCI数据库(1994—2013年)的科学计量分析 [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3):64-70.

[15] 王红艳,胡卫平.中国在线学习研究现状与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2013(8):30-34,95.

[16] Anderson T, Dron J. Three gener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pedagog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12(3):80-97.

*項目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级一般科研课题“四川电大在线学习需求分析研究”(项目编号:KTZXJY2018005Y)。

作者:岳敏,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四川开放大学在线教育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在线课程(610073);岳菊,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402360)。

猜你喜欢
在线学习人本主义教育信息化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