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2-06-23 17:52吴鹏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双创课程思政

摘  要  以高职院校为例,分析“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内涵,对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理念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特征进行总结,重点研究“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包括改革“双创”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双创”合作、优化“双创”师资团队等。

关键词  “双创”教育;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86-04

0  引言

职业素养通常指人们在职场环境下参与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是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兴趣与工作机遇之间的匹配问题,帮助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双创”(创新创业)育人是高校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的育人理念创新[1]。“双创”育人理念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同时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以“双创”教育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主要抓手,分析“双创”背景给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带来的新内涵,对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背景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特征进行总结,详细规划一条“双创”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高职院校育人路径。

1  传统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1.1  基本内涵

传统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通常被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职业素养指的是职场通用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以后不论在哪一个岗位都必须掌握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

第二类职业素养指的是专用职业素养,通常是特定某一岗位或某一行业专有的职业素养。

1.2  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通常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基本的行业规划或操作规范等方面,是一种以“遵守某种要求”为核心的育人思路,具有很强的确定性[2]。随着高职阶段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及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这种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仅靠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显然无法帮助高职学生在求学阶段提升相应的职业素养。

2  “双创”育人赋予高职职业素养新内涵

“双创”育人是万众创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的新的历史使命,高职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需要与国家、社会当前的柔性化、个性化生产相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向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方向转变;其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创业”意识,强调培养高职学生在復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下的敏锐市场洞察力,要能够根据自己的随机应变开辟新的市场,寻求某一产业在未来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最后,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创业”意识,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运用“双创”思维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工作岗位上的创新。

3  “双创”教育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模式的特征

3.1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强调项目的创新性

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模式通常围绕工作任务、工作场景开展,强调学生学习与典型工作流程等的融合。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阶段提前掌握某一产业的企业运作流程或某一技术工作的实践操作流程,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与项目的结合程度过高,通常会陷入一味模仿的陈旧工作套路中,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既定的模式、流程开展工作,而不能将创新与工作结合。

在“双创”教育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依然以实际的、完整的项目为载体,但是在学生参与项目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对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例如:在进行“双创”实际项目操作时,学生不仅需要提出某种新颖的可操作的技术、产品或服务,还需要以这种理念为基础,制作完整的项目开展方案并说服投资人投资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项目想要获得成功,既需要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又需要完全按照实际的项目开展流程进行操作;学生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及时发现市场新的动向,还需要具有使项目落地的行动力、执行力等。

3.2  以自学为主导,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有关数据显示:2021届中国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的比例约8%,其中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占比基本相当[3]。可见,高职学生参与“双创”的意愿和能力并不比本科学生差。尤其在某些传统产业领域,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甚至要超过本科学生。这是因为高职学生所接受的日常教育更接近项目实践,高职阶段以“双创”为背景的职业素养培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主观参与条件。

在“双创”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尽可能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改变传统高职育人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着重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开办“双创”竞赛时,高职院校并不会生硬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与合作以后自发组建“双创”团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职责也由团队本身来制定。这种育人模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外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补充关于创业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可见,“双创”育人模式的存在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双创”积极性,还能在自发交流、互助协作的状态下获得职业素养水平的提升。

3.3  以指导为辅助,强调教师指导的差异性

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主要扮演示范者,通过教学、示范为高职学生展现良好的职业技术素养、道德品质及良好的职业习惯等。学生的主要行为是对教师进行充分的模仿。在“双创”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承担示范者的某些责任,还需要承担更为重要的引导者和咨询师的责任。当学生在“双创”过程中遇到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和辅助。这种角色定位与功能的变化,要求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中能够更好地熟悉不同“双创”项目的具体运作模式,对不同行业的市场动向都要有所了解。“双创”育人模式下教师的指导需要充分体现差异性,不同的“双创”项目不能套用固定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4  “双创”教育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合路径

4.1  改革“双创”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双创”类课程。然而,这些“双创”类课程普遍强调技能、实践,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开发。有关研究显示:在高职学生希望开设的“双创”相关教育课程中,人际沟通交流技巧培训、创新思维培养等课程的选择占比超过60%,而创业开办流程、创业管理等课程的选择比例仅在45%左右[4]。可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普遍认为人际交流、思维能力培养这些内容的学习更加契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双创”相关的课程时不能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则“双创”知识的学习不仅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反而会增加学习负担。

“双创”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遵循基本的能力提升规律,在“双创”课程的安排上首先激发学生的“双创”兴趣,再通过具体的创业项目参与、模拟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最后安排学生进入真正的“双创”项目进行实践。

大一阶段,高职院校应将“双创”课程的重点放在普及“双创”基础方面。在第一学期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素养,帮助学生塑造以创意理念为主的思维模式;在第二学期则可以开始着手培养学生“双创”的基础知识、技能,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铺垫,打好“双创”基础。

大二阶段,高职院校可开始着手安排学生对创新方法与训练、创业技能与管理等课程进行学习,酌情培养学生掌握财务、风险、营销、人力资源及其他创业所需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大三阶段,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生基础等,酌情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展“双创”模拟和实训课程,在学生进行了较为扎实的“双创”思维培养和知识学习以后,帮助他们将抽象的理念、知识等落实到具体的“双创”项目中,实现“双创”思维理念与具体操作的结合。

4.2  开展校企“双创”合作

校企合作指学校、企业及科研机构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对于“双创”时代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利用一体化育人优势共同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今后校企合作开展“双创”育人时,学校应尽可能充当中介,“双创”项目的搭建应更多以企业的视角入手,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开展平台建设,拓宽“双创”项目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空间,为项目的落地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认为这种校企合作开展“双创”育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双创”合作平台要具有典型意义和启发作用更强的产品、服务等作为“双创”育人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载体。只有实际的产业、产品或服务,才能体现某一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这样的产品、服务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真实的“双创”场景,从而以该场景入手,挖掘市场真正的产业增长点。

其次,“双创”合作平台需要尽可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双创”项目提供市场准入渠道。当高职院校学生真正了解产品、服务推广流程和障碍时,才能够对自身的“双创”能力进行了解,并以企业主的视角对“双创”项目的运作进行评估。这种自我评估和产业评估将会极大地改善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其今后主动提升职业素养、获取职业能力提供帮助。

最后,政府、学校、企业等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保障学生“双创”项目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学生“双创”项目被某些企业侵权的现象。学校、企业应互相监督开展错位合作,共同打造健康、有序的“双创”氛围。

4.3  优化“双创”师资团队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创”师资团队中,有超过66%的成员是院校的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这些教师在接受很短时间的培训或自学以后便承担了“双创”育人项目的重任[5]。经过实践以后发现,这些非专业“双创”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双创”知识和一线工作经历,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并不能为高职院校的“双创”项目提供应有的帮助。即便某些“双创”项目是由专业课教师作为引导者开展,然而缺乏实际投资经验和企业工作管理经验等仍然限制了部分院校“双创”项目的开展。因此,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双创”师资团队打造中,可以通过以下路径优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双创”教师的“双创”意识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学生受教师思维和行为影响极大,优秀的“双创”教师团队必须能够积极、不断地改进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從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入手,主动带动高职学生开展“双创”,从启发、培养、辅助等视角提升高职学生“双创”职业素养。

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办讲座、培训班等,为教师提供在职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技术、组织模式、营销模式等都处于飞速变化状态,教师由于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往往难以掌握某一产业的最新动态。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能够持续学习的场景,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一线产业发展动向,将知识、技能优势转化为“双创”育人的能力。

最后,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双创”教师团队。企业的某些岗位工作人员如果有参与“双创”项目的意向,完全可以与学校积极协商、共同打造教师队伍,以企业的骨干成员与学校教师合作,利用优势互补实现学生在一线“双创”知识和产业知识之间的双向学习。

4.4  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双创”教育主张尽可能地实现创业行为孵化,为“双创”项目长久开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二是“双创”教育的根本在于“双创”精神的培养,并不能完全将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因此,在实际的“双创”育人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避免学校、学生过度看重“双创”项目能否实现营利等。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双创”课程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借助物质环境宣扬“双创”项目有关产业的成就与事迹,通过精神的传递营造一种良好的“双创”精神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将良好的企业文化元素引入课堂教学环节,通过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符合现代职场需求的“双创”项目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企业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精神水平等。

5  结束语

“双创”教育理念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融合,赋予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更为深刻的内涵,传统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也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本文对“双创”理念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进行规划,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职院校“双创”育人项目开展过程中,应改革现有教学课程、开展校企合作等,通过打造新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等,提升“双创”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莲莲,龚小涛,张蕾.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法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1):87-91.

[2] 夏立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9):25-27.

[3] 杨玲玲,佟淑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6-77.

[4] 杨玲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J].作家天地,2021(30):113-114.

[5] 林溪.探析基于人文素质理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47):108-11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研计划项目课题“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究——以陕邮职院易班平台为例”(课题编号:21JK0097);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的研究——以《弟子规与职场修炼》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2SZX456);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院级科研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的研究——以《弟子规与职场修炼》课程为例”(课题编号:SPTC202102)。

作者:吴鹏艳,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71200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双创课程思政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