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24 20:30张冬晔
全国新书目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张冬晔

摘要:目前国内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反观图书出版行业除个别出版社已开始考虑并逐步落实数字化建设外,大部分出版社依然在采用传统的出版方式出版图书,人力、物力资源消耗依然较大,生产效率较低。近年来,国防工业出版社一直在尝试降本增效的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作者对其数字化转型做出了一些思考,总结了部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无纸化三审;绿色出版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利用新兴的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反观图书出版行业,近二三十年来涉及生产的变化不大,基于各种原因,各出版单位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本文结合国防工业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提出了出版社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的解决策略,并介绍了部分实践经验。

一、出版社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的原则思路

出版社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转型除了要保证能够降本增效,同时还要考虑转型后出版社工作人员对新工作方式的接受程度,以及能否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结合这些因素,出版社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方案的设计需要依据以下原则:

1.对转型方式和内容进行充分思考、探讨,分析现有出版流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单位的改革实践思路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转型方案。

2.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出版市场上的供应商能为出版社提供的生产数字化解决方案。

3.转型采取渐进方式,成立数字化转型项目组,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不应对出版社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影响。

4.实验过程数据化,实验完成后形成分析报告,对降本增效的效果进行数据化分析。

5.能够对数字化出版的图书进行有效质量评估。

二、出版社传统工作内容分析

出版社的传统生产流程主要分为审稿、排版、校对三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三项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

第一,审稿工作中只有对内容的编辑才是最体现编辑专业价值的工作。而书稿的结构性问题、标准化问题和一致性问题等可以“统改”的问题,仍然需要编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纸稿上逐一标出,工作效率较低。

第二,排版工作主要为“排版”和“誊抄”,只有“排版”这项工作是体现人工价值的,“誊抄”只是将编辑修改的内容依照原样在电子版上修改。这种“誊抄”工作根据书稿的质量不同,可能占整个排版工作量的30%~70%。

第三,校对人员通过折校的方式校“是非”和“异同”,而其中“校异同”是由于稿件存在多个纸质版本才产生的工作内容。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出版工作存在大量耗费人工的情况,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能否解决这些重复性劳动问题,将是出版社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三、“渐进性”转型方案的制定

国防工业出版社在充分调研、了解了多家供应商针对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之后,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决定采取“渐进性”的转型方式,分几个阶段落实该社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阶段,研究无纸化三审的可行性。以Word软件为数字化审稿平台,对5种书稿进行无纸化三审,试用供应商提供的智能审校工具,排版、校对等工序依然按传统方式处理。[1]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尝试全流程、全品种数字化的可行性,对5种书稿进行全流程数字化出版。在完成全流程、全品种数字化生产实验后,根据实验效果,同时对以上两个阶段出版的图书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出版社内部推广的短期目标。目前计划在完成实验后的第一年有20%以上的图书使用数字化方式出版,一年后再根据出版社的整体年度数据等,确定是否全社全面推进数字化出版,最终实现全品种绿色化生产。

四、数字化转型实践第一阶段:无纸化三审

根据国防工业出版社以往的经验及前期与兄弟出版社的沟通调研,由于在Word软件上编辑图、表、公式这种非正文较多的书稿时,编辑效率往往比在纸稿上修改效率更低,出版社首先挑选了5种公式符号较少的图书进行实验。考虑到之后阶段的进一步实验,采用了方正集团近年开发并逐步完善的“飞翔”排版软件。

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由方正集团提供的智能审校工具在定稿时自动审校全书有一定效果,但其科技类词库仍不完善,出版社未来有必要自建后台词库,目前的检错效果基本与“黑马校对”相当;第二,对于全文字书稿的编辑工作效率几乎与纸稿三审相当,但会遇到一些排版专业问题,如分不清电子稿中的短横线是半字线还是连字符;第三,能够有效降低排版的工作量,原因是按第一阶段流程排版只需排版,而无需誊抄,经过评估,排版的工作量至少能降低40%;第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对的工作量,校出错误明显减少,30万字左右的书稿平均校对错误约50~70处,其中一半为是非错误,一半为异同错误,而异同错误在核对后被证明与Word文件导入排版软件的过程有关。

第一阶段的实验证明无纸化三审对整体出版效率的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编辑效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后,编辑效率提升约12%,排版效率提升约42%,校对效率提升约24%。第一阶段由于只尝试了全文字图书的无纸化三审,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第二阶段的目标主要放在如何提高编辑效率及扩大适用范围上。

五、数字化转型实践第二阶段:全流程、全品种图书的数字化生产

根据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第二阶段决定对出版流程进行进一步调整:第一,书稿的选择以图、表、公式多的为佳;第二,编辑加工工作由一步变为两步,第一步编辑进行初加工,将书稿内需要“统改”的问题,如公式符号的正斜体、名词统一问题等,以批注的方式标出,可只标一次,第二步排版人员对加工编辑批注过的电子稿排版,同时处理“统改”问题;第三,加工编辑在“飞翔”排版软件上进行精加工,复审、终审也全部在“飞翔”排版软件上完成。

在第二阶段实验中,由于大量的统一性问题不必逐个处理,编辑的工作效率有一定提高,但这种效果与加工编辑在初加工时的精细程度有关,编辑的整体工作效率能提高20%~40%。排版员的工作量与传统排版方式相比有所减少,但此方式对排版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确定内容是否需要修改。同一问题在稿件篇幅跨度较大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漏改可能,实验过程中出现过前文标出的统改问题后文全部没改导致返工的情况。另外,使用“飞翔”排版软件的熟练程度也对排版效率产生了影响。校对人员的工作量由于不需要折校明显减少。

由于第二阶段在进入流程时就将生产平台放在了“飞翔”排版软件上,不存在文件版本間的核对问题,在传统意义上三审完进入“一排”流程后工作量变得极少,稿件只需要责任编辑、作者和校对看一遍即可考虑付型,整体工作效率提升明显。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后,编辑效率提升约36%,排版效率提升约14%,校对效率提升约66%。

六、总结

国防工业出版社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科技类出版社,近年一直在尝试进行降本增效的数字化转型,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笔者所在团队的实践可以初步证实:借助外部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数字化编校产品,目前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时机已逐渐成熟。只要领导和员工重视,同时进行一定的前期软硬件投入,并对现有的出版流程进行谨慎的合理化调整,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不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通过利用数字化“红利”,真正使出版社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进而获得实在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京涛. 出版业无纸化三审的可行性路径[N/OL].出版商务周报,(2021-01-19)[2022-02-14]. 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10906.

(作者单位:国防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
浅析传统出版社数字转型模式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美国期刊业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分布态势及启示
教材编辑的数字出版转型与实践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