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22-06-24 21:17刘玉娟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2期
关键词:通络风湿性关节炎病情

刘玉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甲氨喋呤(MTX)、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服用补肾除痹汤。治疗以一个月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关键词: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2--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无定论,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常用西药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口糜、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病人难以耐受,或难以长期坚持服药。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22-65岁;病程8个月-16年;类风湿因子(RF)阳性28例,手足X线片有病变表现者25例。对照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3-69岁,病程9个月-17年;类风湿因子(RF)阳性26例,手足X线片有病损表现者24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沿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RA修订的分类标准[1]:①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②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胀;④对称性关节炎;⑤有类风湿结节;⑥血清RF阳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过5%阳性);⑦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符合以上7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RA(第一至第四病程至少持续6周)。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中医内科学》[2]痹证之久痹之痰瘀痹阻型:关节肌肉痛剧,痛处固定不移,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皮色紫黯,或有皮下结节或环形红斑,苔白腻,舌紫暗,脉细涩。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喋呤(MTX),10mg/周,1次顿服;美洛昔康片7.5mg/次,每天2次。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除痹汤治疗。补肾除痹汤组成:熟地20g,肉苁蓉15g,鸡血藤15g,炮甲6g,僵蚕6g,全蝎3g,地龙9g,党参15g,桃仁9g,红花9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法夏10g,白芥子10g,甘草6g,1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两次口服。寒证明显者,加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痰瘀化热者加虎杖、黄柏、丹皮清热解毒化瘀。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使用影响疗效的治疗药物以外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改变病情的慢作用药物等。两组均治疗3个月。

3. 疗效观察及统计学方法

3.1疗效标准根据瑞得治疗研究协作组疗效评价标准制定[3]。临床缓解:达到下述5项中4项或以上者。①晨僵<15min;②无疲乏;③无关节痛及压痛;④无关节肿胀;⑤ESR女性<30mm/h,男性<20mm/h;显效:晨僵、关节痛及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握力、ESR等各项指标需进步50%以上者定为有效;有效:上述6项指标至少4项有效者;无效:上述指标有效不足3项或病情加重者。

3.2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3不良反应两组病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转氨酶增高4例,胃部不适4例,白细胞下降4例,口糜1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转氨酶增高12例,胃部不适13例,白细胞下降8例,口糜3例,皮肤瘙痒2例。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3.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变为慢性、进行性,故需长期服药治疗,而且在病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时会不断地反复,加之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有时会干扰治疗。现临床上治疗RA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激素及植物药制剂,但它们仅能治疗RA病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临床表现,而且从使用到出现临床疗效所需的时间较长(约3-6个月),且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副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及影响了病人用药的持续性及依从性[4]。从临床疗效和费用等综合考虑,改变病情抗风湿类药一般首选甲氨喋啉。该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同时具抗炎作用,4-6周起效,对关节肿胀、晨僵、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其不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和口腔溃疡外,还可引起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影响了一部分用药的持续性。美洛昔康片具抗炎镇痛消肿功效,可以改善关节炎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但也有胃肠道不适、肝损、白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邪气痹阴经脉为其病机根本,故祛邪通络止痛是基本治则。痹证日久,经络为外邪壅遏,使气滞难以化湿运血,遂致湿化为痰,血凝成瘀,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停留于关节,故本证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蠲痹通络为主。方中熟地、肉苁蓉、鸡血藤温肾固本养血;炮甲、僵蚕、全蝎、地龙搜风止痛通络;党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芍柔筋缓急止痛;

法夏、白芥子化痰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党参[5]提取物对实验动物多种胃溃疡均有明显的预防保护作用;对消炎痛和阿斯匹林引起的大鼠腺胃部黏膜PGE2和氨基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芍药有显著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芍药甙能抑制胃液分泌,并能预防应激性溃疡病,故而本方有一定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能够防止长期应用西药尤其是非甾体消炎药或激素导致胃部不适,甚至消化道溃疡出血,从而减轻诸药合用的副作用,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综观补肾除痹汤全方具活血化瘀、益肾通络止痛及保护消化道粘膜作用,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用补肾除痹汤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2

[2]肖振辉.中医内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8

[3]瑞得治疗研究协作组.瑞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中心双盲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2,31(7):394

[4]吴月芹,邓兆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50-51

[5]韩朴生,姜名瑛,等.党参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和胃粘膜防御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1):19

猜你喜欢
通络风湿性关节炎病情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THE FAREWELL
听诊器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
紧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紧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