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导向型理念在线上课程高阶学习中的应用

2022-06-24 21:27孟俊贞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动性创新

孟俊贞

[摘 要]课题组针对线上课程教学出现的系列问题,分析了线上学习的优劣势,提出了将研究导向型理念应用在线上课程高阶学习中,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基于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活动开展、案例实践以及评价分析等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同创新、组织、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表明研究导向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施过程与思路可为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导向型教学;主动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021-03

一、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

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是通过问题导向或者实际案例研究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并在“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走入社会后应对挑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导向型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变”与“不变”这一主轴线来进行:教学目标不变、教学任务不变、教学质量不变;教学理念要变、教学方式要变、组织形式要变。

研究导向型教学以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为主要归依点,是一种集“教、研、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要转变,从过去琢磨如何讲好一节课、讲好知识点转变为如何好好支持学生学习。同樣,学生则从过去简单的听讲转变为自主学习。

在教学设计主轴线的引领下,基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逆向设计思维制订了“七步式”教学策略。第一,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入研究导向型学习理念;第二,创造学习情境,结合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设计互帮互助的小组学习活动;第三,考虑学生的个体和发展差异,创设团队意识和归属感;第四,开展头脑风暴(主题讨论),激发学生多向思维,产生多种可能创意点;第五,创设目标导向的务实氛围,细分复杂任务和主题,标出逻辑顺序,确定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思维导图的讲解和使用);第六,加强团队意识,注重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并适时给出提醒,鼓励富有成效的行为和成果(引入论文写作讲解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第七,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帮助,确保有价值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课程活动开展

结合社会发展以真实问题切入,因事而化,在情境中学习,形成固定的、有特色的教学板块(课堂交流区、主题讨论区、思维导图展示区、研究导向型学习成果展示区),每个板块对应相关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成为善于自我规划的学习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

引导学生从社会责任感、数字敏感度及其重要性、社会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四个方面探讨重大事件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们基于各自不同的兴趣结合专业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聚焦,凝练出丰富观点,从而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积累过渡到具体问题的研究,实现从知识积累逐渐迭代为发现问题、提出方案、验证观点到最后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立体的学习方式,包括视频观看、问卷调查、课后测评、线上主题讨论、思维导图展示与讨论(见图1)、海报设计与展示、结合真实场景的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评估反馈等。

(三)探索与实践

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和设计,努力构建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即课堂的重心由灌输式转为自主学习式。

基于上述理念,课程团队以入驻小组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实战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现实问题的驱动下,研究导向型学习的实操性及教学效果如下。

第一,团队建设(如图2所示)。参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5~6人自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组内通过讨论或投票的方式选择出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学习小组的组成有利于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可以产生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分组研究还有利于帮助、提升组内个别组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自主学习力。

第二,过程保障。课程建设团队中的9名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加入各学习小组,以课程内容学习为主体,以社会真实问题为引线,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凝练、实践、探索,最后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问题背后的本质。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工具及相关软件,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在与外界互动、甄别的过程中构建对问题的认知。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研究导向型思维,把更多有效互动时间投入在认知维度的高级阶段,即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网络资源与途径,在实践中真正提高甄别、整合及使用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三,确定主题。将学习内容和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这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又让学生对社会的一些问题有所了解。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思考,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基于此模式,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主题讨论。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更多的想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彼此之间可以互补和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各小组确定了大的方向之后,以大方向为关键词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始头脑风暴,不断把这个还处于雏形化的问题概念化、形象化、具体化,小组成员不断思索,一步步为雏形化的问题找到落地的基石。因此,网上和课堂是输入,小组学习是输出。

第四,找出落地基石。按“概念解读—材料甄别—案例分析—制订评价标准—辩证讨论—落地”的流程执行。一旦有了落地的基石,就要针对这个基石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把每一种方案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可行性方案。

第五,有效引入思政元素。结合当前疫情,我国各级政府和全民行动都在向我们展示社会责任感、命运共同体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切体会我国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责任感,于无声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思政元素水到渠成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知识海洋畅游的同时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第六,学习评价与反馈。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与展示、课下的材料搜集与整理、方案的确定与验证,因此成绩评定时将文献的查阅与平时材料的收集整理(5%)、线上视频学习与单元测试(20%)、高阶思维成果的头脑风暴(20%)、思维导图展示(10%)、思维创新的课堂讨论与展示(30%)、结合居住地环境的实验(15%)都纳入其中,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和同行评价的模式构成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的考核方式才能为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保障,让考核方式这个“指挥棒”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实施效果分析

从真实问题出发的学习体现了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对该课程的学习,另一个就是确定研究主题及找到主题的落地基石。这两个核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渐渐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确定研究主题后,学习的方向也随之变得更加明确,反之亦然。因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当下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当前疫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充分体现了研究导向型学习对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与结合实际的能力的激发作用,使学生能有充足的动力去课程之外做延伸学习。

在这种交叉混合的团队作业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锻炼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理解课程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和各种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包括对活动内容的策划、小组内外的联络与合作、研究主题的确定、相關数据和材料的搜集、甄别与处理以及方案的验证、软件的测试等),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展示、验证,领悟并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组织力、领导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两个平行的重心体现出学生从课堂学习知识技能,到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过程。

通过录制小视频进行课堂展示,学生明显呈现梯度性进步,变得敢表达、会表达,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交叉混合组队,确定各小组以课程为依托的研究主题,学生逐渐学会自我定位以及处理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变得懂合作、善协作,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确定研究主题后,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巨大精力去查阅大量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在经历过“磨难”后,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了自主解决难题的自信;获取信息后需要甄别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一过程的训练使学生的逻辑批判能力得到提升;提取有用信息后需要通过验证思路、进行试验、测试软件等找到落地基石,从而提出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大家讨论、展开头脑风暴,这一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观察社会热点,将现实问题融入课程,学生不但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社会责任感、全民素养带进课堂、走进学生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结合研究的成果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科技论文的撰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拓展了思路,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验证相对教学改革的其他方法,探索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建设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学期初(课程开始前)对学生学情进行过调查、分析和记录,图3展示的是采用该方法学习的2017级学生的最终成绩与往届(2014级、2015级、2016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横向比较(其中2017级学生采用的是研究导向型教学法,2016级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2014级和2015级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授课法)。图3清晰呈现出该方法实践的优秀结果。我们还计划在课程结束半年到一年后对参加该种模式学习的学生的学情再次进行分析和记录,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三、结论

研究导向型教学围绕提升“学习体验”这一核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将每一位学生内心的“火焰”点燃。研究导向型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一步步自主地找到属于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传统学习模式与框架的突破,而且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过程得以完成的最好体现。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并享受这种学习模式,内心的“火焰”在熊熊燃烧,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同作业,在研究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同步综合、验证、实践,透过现象探究问题的本质。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即被动学习者)并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由于不再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培养起来的死记硬背技能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对学生需要多加引导,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让其慢慢适应并逐渐转变学习观念。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冰.“研究导向 +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85-89.

[2] 陈冰,常莹,张晓军,等.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5):40-43.

[3] 刘彩,梁丽军.研究型教学法及其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8(11):76-78.

[4] 梁丽军,刘爽,崔丽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管理学原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探究[J].大学教育,2019(11):39-41,75.

[5] 郑伟娟,沈燕,庄红芹.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体会[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2):24-28.

[6] 吴晶,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6-12-08)[2018-10-30].http://www. mod. gov. cn / leaders / 2016 - 12 / 08 / content_4766073.htm.

[7] 汪金英,张明月.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导向型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2):102-105.

[8] 张清玉.会计学专业课程研究导向型教学应用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213-214.

[9] 欧瑞秋,田洪红.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经济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9(5):100-101.

[10] 王 晶,赵冬燕,张敬.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在经管类本科双语课程中的实践:以“Research Skills”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69-17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主动性创新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