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6-24 21:30蒋飞云马智容王聪王蕾周娅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课程思政

蒋飞云 马智容 王聪 王蕾 周娅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才能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从“社区康复”课程思政教学出发,阐述了“社区康复”课程组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分析了思政教学的实施成效,旨在为康复相关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课程思政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社区康复;Service-Learning;教学探索;康复相关专业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MDT的社区康复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2019J1200)

[作者简介] 蒋飞云(1988—),女,云南玉溪人,硕士,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区康复、环境改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57-04 [收稿日期] 2022-03-02

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新的教育实践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分离的旧模式,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结合,形成紧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1]。育人不再只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事,专业教师也应当通过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社区康复是康复的重要领域,与临床联系紧密,是面向社会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而社区康复服务被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列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的“社区康复”课程是康复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教学理念、服务学习为核心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服务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将有意义的社区服务与学术研究和反思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预期的课程学习效果[2,3]。

本文对“社区康复”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和梳理。课程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从而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一、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社区康复”是康复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社区康复”实践性极强、与临床联系紧密,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体会和关心各类残障人士的障碍和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残障人士,了解国情、省情和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提供有质量的社区康复临床服务。因此,在“社区康复”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能惠及社会大众。

二、“社区康复”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的认知,课程思政意识较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不理想,根本在教师。

部分康复相关专业教师对于思政元素融入“社区康复”课程教学缺乏清晰、明确的认知,认为专业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不强,自身只需专注于社区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即可。另外,部分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学繁重,没有精力再去兼顾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专业教师较少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与学习,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深入理解,缺乏有效地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

(二)思政元素难以有效融入课程

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智慧教学平台和资源。但目前康复相关专业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中,一方面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现象。再者,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不灵活等问题。“社区康复”课程课时少、任务重,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形式授课,生硬地将思政元素和“社区康复”课程结合起来,不仅难以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深度挖掘“社区康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树立正确的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

以树立正确的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传递给学生。医学人道主义主要包括尊重患者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生命的价值。而康复专业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课程组编撰教学大纲时,在社区康复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这一章节,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对社区康复的定义,强调“包容和机会均等”的理念。在实践课的社区服务中,在个案评估、治疗、再评估和结案的一系列服务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其参与确定康复目标和选择治疗方式的权利,且尊重其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认真负责,而不是把康复专业人员的意愿强加于患者。

(二)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在介绍国内社区康复发展现状时,举例说明社区康复发展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成功的社区康复案例故事视频、新闻资料等,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此外,认识发展中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激励学生立志为祖国的社区康复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决心和信心,努力提升自身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体现关爱各类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情操

社區康复服务的对象是社区中的各类残障人士群体。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障碍,要培养学生具备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优质康复服务的能力,而通过简单的讲授显得过于单薄和片面,学生只会对残障人士产生“同情心”而非“同理心”。因此,在理论课程中,运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教师的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分享,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通过实践课的身体力行,逐渐养成对各类残障人士的“同理心”和关爱,帮助社区中的残障人士实现独立、有意义的生活。

(四)培养循证思维和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康复学科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知识和技能更新较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运用PBL教学方法,结合真实案例,鼓励并引导学生敢于对别人的论断提出质疑,培养批判思维,并通过文献学习的方式,引入最新的社区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同学和导师分享、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循证实践、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維和能力。

四、“社区康复”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讲座、教学培训、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化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了解与认知。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当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时就能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思政的创新性才可能体现[4]。

(二)明确教育目标,从课程大纲到集体备课的贯彻实施

引导课程组教师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良;在课程大纲中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逐渐将思政元素融入“社区康复”课程教学。例如,在教学大纲中的绪论或总论中,将思政目标设置为“了解我国目前社区康复发展的优势、差距或不足,树立社会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塑造人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教学内容中,设置“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导学生尊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培养正确的同理心,塑造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康复认真负责,坚定帮助社区精神疾病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的思政内容。

课程组对这些思政元素和素材进行筛选,后期进行集体论证,以嵌入、补充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并不断着力挖掘符合新时代主题的思政元素,融入新内容、新业态、新领域、新思考,做到既突出经典,又体现创新。此外,教研室定期组织课程组的任课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经过大脑风暴、分享和讨论,产出不断更新、进步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

(三)注重融合方式创新,优化教学内容

找到思政元素与“社区康复”课程教学之间的衔接点,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及其切入点,积极搜集成功社区康复案例的相关素材和影像资料,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此外,邀请残障人士在课堂中讲述自身的康复经历,学生通过残障人士口述的真实经历来了解残障人士的困难和需求,以及其在康复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畏挫折、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残障人士的同理心。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内容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对学生思想引领的黏性,让课程思政变得有爱、有温度。

(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活跃的教学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届学生、每个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行为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参与式、PBL、CBL、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双语、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进行讲授。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灵活使用智慧学习工具如对分易、智慧树、雨课堂等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实践教学部分,采用服务学习的教学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为残障人士提供志愿康复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服务中学习。例如,在对一个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如厕活动的独立性评估中,引导学生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不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和不适,使学生提前了解患者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在服务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升华和提炼。在实践课程中设置分享环节,每次服务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个案的小组汇报与分享。另外,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康复相关会议,或在论坛分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学习收获。这样使课程思政“活”起来,成为本门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可。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申报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作为课程思政的课外延续,将“社区康复”课程所学服务社区,在实践中培养专业认同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优良品质。

(五)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形式

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效果如何,需要结合多元化评价体系来检验。为确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行“三级”监控(评价)体系,形成专家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的三维监控(评价)体系,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对教学质量实行全员管理。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评包括随堂测验、小组汇报或翻转课堂、学习笔记、社区实践等,全方位、多元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翻转课堂和小组汇报可考查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随堂测验或问卷调查可考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社区实践可考查学生将所学内化于与患者的沟通、评估和治疗当中,以及理论—实践—理论的总结验证能力。

五、“社区康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及特色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虽然在持续、稳步、高效地推进中,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机制和方法仍需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5]。本文通过审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针对这些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融合,并结合服务学习的教学形式,通过课程的开展逐步完善“社区康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从事社区康复工作,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社区康复专业教师需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满足教育持续革新的要求。

參考文献

[1]陈杰,王婷.混合式学习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创新模式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6):46-48.

[2]BEAMAN A, ASANO R, SIBBRITT D, et al. Global service learning and health systems strengthening: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Heliyon,2018,4(8):713.

[3]陈永,管剑龙.人道主义宣言Ⅲ与整合医学[J].医学争鸣,2018,9(5):1-3.

[4]闫彦,张颖,温海霞,等.“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J/OL].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428-432.[2021-07-10].http://iras.kmmu.edu.cn:80/rwt/CNKI/https/MSYXTLUQPJUB/10.13555/j.cnki.c.m.e.2021.03.021.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JIANG Fei-yun, MA Zhi-rong, WANG Cong, WANG Lei, ZHOU Ya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adhering to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and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o comprehensively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Only b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an we achieve the unity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CBR course in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analys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s of rehabilitation related major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Learn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rehabilitation related majors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