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2022-06-24 21:56王思远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对策研究立德树人

王思远

[摘 要]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学生的培养、教师的成长以及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了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关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219-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高校要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和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意见》的实施,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形势下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就必须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队伍,而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重视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对高校师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这一历史重任提出的内在要求。何为“立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视域下的“德”主要是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树人”首先要树有“德”之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人”。“树人”是“立德”的最终教育目标,“树人”的实现过程需要将“立德”贯穿始终。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者,更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自身的品格和德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礼记》所言:“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必须坚持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建设标准和要求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推进教师师德建设,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这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而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立德树人解释了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德行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自身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通过教师自身的德行示范,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认知判断,培养出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德行操守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一)高校师德建设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对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多数高校也纷纷制订和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 但部分高校仍存在制度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甚至停留在表面,对文件的执行缺乏持续的监督和检查等现象,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出现了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管理部门职权交叉、划分不清

目前,部分高校已成立教师工作部、师德科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但由于师德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很多高校实际是由人事处、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工会等多部门分别开展工作,各自承担一定的管理监督职责,导致出现沟通不到位、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无法形成相对完善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体系和机制。

(三)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的参与度低

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建设工作必须围绕教师这个主体来开展。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师德相关文件的制订、师德考核标准的确定等都是由学校职能部门发布并执行的,缺少教师的直接参与和监督,导致高校教师对有关师德建设问题缺乏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发生了多起高校教师违反师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育部于2019年曝光了10余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其中涉及高校教师的就有4起。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缺少责任意识、教风敷衍、学风浮躁的现象,甚至不乏学术不端、言行失范的行为,更有甚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违法亂纪。

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的师德建设要么是多头领导,要么是单一部门负责,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职责权限不清,管理责任不明。二是师德评价体制不合理。表面上齐抓共管,实质却无足轻重;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激励机制不科学,重精神、轻物质;监督机制不健全,重教育、轻管理。三是师德考评体系不完善。考评体系缺乏激励效果,考评结果也没有真正纳入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导致师德评价工作停留在表面,搞形式、走过场。

三、立德树人指引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具体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明确师德规范、设立专职监管机构、引导主体参与、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完善师德评价体系等方面,全力做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一)明确师德遵循规范,实施规则引导

以教育部为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如《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需结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师德建设的现状,加以梳理和完善,使之形成法律政策,从而具备权威性和强制性。在法律政策完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将法律政策细化,不仅要在宏观上把握全局,而且要在微观层面细化条款。只有在法律政策层面进行细化,教师才能在平时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之相对照,并时常进行反思,及时规避一些违反师德的行为。只有这样,师德相关法律规范的制订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其二,在明确师德规范的同时,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不仅要让高校教师清楚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教师的合理权益。落实完善高校教师的津贴政策,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满足感,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中。既要做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又要做好对这一工作的鞭策,用精神和物质并举的手段保障高校教师的合法利益。

当前,很多高校对师德和教学的考评采取定性定量的标准,主要依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高校在师德建设政策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要真正将“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而非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简单的口号,切实将师德考评纳入高校教师的考评体系中。相关部门应将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列入高校各项评估指标里,对在师德师风建设成果优良的高校,可以采取加大投入、重点培养的政策以示鼓励,营造高校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氛围,避免高校在日常办学及教学科研中出现重科研、轻师德的现象。

(二)设立专职机构,开展专项建设

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师德教育,而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专门机构来主抓师德建设工作。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落实师德建设工作责任制。师德建设工作虽然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协调开展、统筹推进,但是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确保和监督建设工作的开展。专设机构负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师德建设的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提出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建议。对于各类师德问题举报,要做好来访接待、处理结果反馈和督察督办等工作;对于依法依规调查出的师德失范问题,要按程序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对于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拒不上报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引导教师参与,强化价值引领

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和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教师这个主体自觉主动的过程。因此,在制订相关法律规范、文件政策时,要积极邀请教师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教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更符合本校实情的师德建设规范文件。在解决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对策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自觉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引导,树立和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和约束教育行为。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专业学识,更需要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即要树有“德”之人。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恪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深刻认识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守大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核心价值品质。

(四)创新师德教育,弘扬师德风范

高校的师德教育应纳入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从入校之初的岗前培训开始,到每年规定的师德师风政治学习,使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将教师的师德培养工作放在教师培养的首要位置。

第一,师德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形式要不断创新。高校要将党中央的有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专题、时事政治学习融入教师师德专题教育和培训中,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师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师德教育的开展形式要不断创新。除了专题的师德师风学习,还可以将师德教育融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等新教师的系列培训工作中;在开展形式上,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交流汇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

第三,拓宽师德教育实施路径,创新师德教育实施载体。可通过党支部开展党员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支部活动适时开展师德学习教育。

第四,抓典型、树模范,充分发挥好优秀师德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挖掘优秀楷模、树立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给广大高校教师提供榜样的力量和学习的方向,带动和引领广大教师自觉提升师德修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保障监督机制

在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上,要先明确教师自评与同事互评、学生测评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考评,通过学生测评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师的师德品格和教学效果,对测评不合格的教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意见,形成优胜劣汰的考核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构建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在内的评价维度,避免出现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建设的情况,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评价的首要位置。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不仅主管部门要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教师之间也要互相监督,成立校园师德监督网络平台,师生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手段参与和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根据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严要求、高标准,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专职的主导监管部门、灵活的教育形式、严格的规范制度、完善的建设体系扎实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程,将师德建设贯穿教师成长、高校发展的全过程,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扼杀在摇篮中,从源头遏制和杜绝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郑东.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4):138-139.

[2] 王梓云博,邵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9):5-6.

[3] 高亮.以“德育為先,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当代高校师德建设体系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7-49.

[4] 刘朝霞,赵锦笑.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112-113,116.

[5] 张飞.高校师德现状及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4):1-2.

[6] 苗雪.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论论域下构建高校师德自觉路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2-56.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对策研究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