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顾方舟

2022-06-24 07:17徐德明
奇妙博物馆 2022年6期
关键词:糖丸脊髓灰质炎方舟

徐德明

有人说,他是一艘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避开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劫难;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而他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他就是“糖丸爷爷”——顾方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方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成了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学生之一。1951 年8 月,他和另外374 位留学生一起踏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列车。

到苏联以后,顾方舟进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从事病毒学的学习和研究。为了学到尽量多的知识,他常常一天中有十几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里,从天蒙蒙亮的早晨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他还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利用自己的英语基础,靠着几本简单的参考书就啃下了俄语和日语两门外语!

然而,1955 年,顾方舟刚刚学成回国,脊髓灰质炎就在中国暴发了。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严重的话,会让染病的孩子身体畸形、瘫痪甚至死亡。因为没有对应的疫苗,人们不能预防这种病,且一旦得病就无法被治愈,疫情一下子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

1956 年的一天,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某个实验室门外,一位母亲背着孩子焦急地等待着。

顾方舟刚一出来,这位母亲就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胳膊,眼神中满含着期待,哀求道:“顾大夫,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他以后还要走路,还要参加国家建设啊!”

“这种怪病,全世界都还没有治愈的办法……”面对无助的母子,顾方舟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位母亲眼中希望的火苗一下子熄灭了,她无助地瘫坐在了椅子上。

那一刻,顾方舟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脊髓灰质炎,我一定要战胜你!

1957 年,31 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专门研究脊髓灰质炎。不久,他就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并成功定型,为制订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很快,顾方舟成为脊髓灰质炎防疫和研究工作的中流砥柱。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1959 年,顾方舟前往苏联考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工艺。在征询了多方意见,谨慎比较了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劣以及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后,顾方舟为祖国选择了活疫苗的技术路线。

回到祖国以后,他立刻带着母亲和妻儿,带着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来到昆明一处深山老林里,开始了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研究。历时近10 个月, 他们在荒地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顾方舟和同事们在疫苗检验“帮手”——恒河猴身上的测试成功了,在自己身上做的成人测试也成功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儿童测试了。疫苗是给孩子服用的,准确地说,是学龄前儿童,只有他們通过检验,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才能有所保障。

此时整个研究所里,适龄儿童就只有顾方舟和同事们的小孩儿。

顾方舟说:“我们生产的东西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还怎么让全国的老百姓相信呢?”于是他抱来了自己不满1 岁的儿子——顾烈东。在顾方舟的带动下,同事们的几个适龄孩子也都参与了试药,服下了疫苗。

一开始,顾方舟瞒着妻子李以莞,但是同样身为科研人员的妻子知道了以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她理解并支持丈夫的举动。

孩子们服了疫苗之后,研究所的大人们度日如年,他们仔细地观测、记录着孩子们的身体指征和测试的各项数据。10 天过后,看到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顾方舟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紧接着,首批疫苗于1960 年在全国11 个城市推广开来。

疫情好转了,但问题依然不少。顾方舟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

他用糖、奶粉和奶油将疫苗液体包裹起来,制成一粒粒奶香四溢的“糖丸”。这种“糖丸”疫苗不仅比液体疫苗的保存期更持久,还解决了孩子们不喜欢吃的问题。至此,陪伴了数代中国人的“糖丸”诞生了,小小的“糖丸”被迅速运送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2000 年7 月11 日,时年74 岁的顾方舟,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无脊灰”国家。

从顾方舟临危受命研究脊髓灰质炎开始,到中国正式成为“无脊灰”国家,中间经过了40多年。在40 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顾方舟将青春的热血与汗水都奉献给了研制疫苗的事业。他是几代中国人都该感谢的“糖丸爷爷”,他用小小的糖丸守护了全中国孩子的健康。

猜你喜欢
糖丸脊髓灰质炎方舟
盖茨再捐12亿美元,消灭小儿麻痹症
洪方舟《战疫·长城》 《西凉鼓乐图》
隐秘的方舟
奇迹糖丸制作及市场推广研究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糖丸之父”顾方舟逝世,择一事终一生
“糖丸之父”顾方舟 择一事终一生
脊髓灰质炎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诺伍兹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