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2-06-24 02:37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志兴
党课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段立德思政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志兴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占艳清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把握好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深刻背景、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生才能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深刻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并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局面。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总结了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立足教育事业全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个新概念进入了大众视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制定并坚决执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高质量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

2022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图:鞠鹏/新华社

二、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务实之举。从国家教育事业角度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融入教育的各阶段、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在统筹各学段思政课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一个跨学段的思政课共同体,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不同学段的方方面面。

《意见》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循序渐进”强调尊重学生生理、心理以及思维能力发展规律;“螺旋上升”强调正确认识学生思想认知过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下,整体规划各阶段课程目标、有机衔接各阶段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学段间目标层次模糊、内容重复混乱等问题,还有利于推动学生思政素养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高站位和宽视野下对思政课进行整体规划,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践行顶层设计的理念,深挖优质理论资源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增强事实供给为思政课提供丰盈的社会事实支撑;优化教学方法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这既涵盖了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囊括了诸多经典理论和社会现实;又涵盖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建设,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特点和规律,有序衔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度契合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坚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必须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凝聚各学段合力,协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育人要求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前进方向。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充分结合各学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进行编排设计。在青少年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教育,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让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的关系多样而复杂。因此,在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程贯穿和学段差异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同。

(一)坚持全程贯穿和学段差异相结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涉及不同学段之间的思政教育,关键要处理好全程贯穿和学段差异的关系。坚持全程贯穿是指要统筹规划思政课,将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一以贯之,纵向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坚持学段差异是指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完善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以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阶性和针对性。

《意见》明确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坚持全程贯穿和学段差异相结合,以全面、发展、持续联系的视野看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并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又能有效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各种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有利于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凝聚力量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是指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目标任务为方向,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奋勇前行。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存在保障制度乏力、教学内容重复、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发现问题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前提,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关键是着力解决现存问题,加大力度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指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勇气积极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各种难题。

(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二者角色的辩证关系,也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导性体现为大中小学教师的关键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主体性体现为对教育对象的尊重,要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目的,这是思政课课堂的根本所在。

我们要将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主导性”要为“主体性”服务,“主体性”要遵循“主导性”指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强调主导性而忽视主体性,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单向度”,容易导致学生“缺位”和“错位”问题,无法实现教学的整体性;只强调主体性而忽视主导性,教学过程缺少教师指导与启发环节,会严重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双向互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较为紧密的教学共同体,做到教育者和受教对象同频共振,才能更好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四)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同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其他各类课程也都有独特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要求大中小学既要抓好思政课程建设又要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并按照育人的共同目标、课程的内在逻辑,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互动互促关系,发挥育人协同效应。

一方面,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上的引领作用,以确保课程思政的方向正确。这是因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也是铸魂育人的专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四、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打破学段隔离,做好三个学段的衔接与进阶工作,又要使各个学段的思政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阶段性目标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探索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健全一体化保障机制,强化制度支撑

健全一体化保障机制,强化制度支撑是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建立一体化领导机构、提供一体化制度支持和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

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建立一体化领导机构,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同时,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切实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修订思政课教材。学校内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监督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章可循,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主动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一体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机衔接各学段的学生评价,将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想道德成长情况记录下来,建立学生思想成长信息库。下一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之前的思想道德情况,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制定跨越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社会、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都要参与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评价反馈中,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与监督。

(二)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夯实思想基础

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一体化”,主要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各高校要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就必须树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建设”理念,不断夯实思想基础。

纵向衔接主要是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相互脱节的问题。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贯通,一是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功能和课程内容上达成共识,并自觉遵循,各学段都要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二是将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确保各学段的具体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这条“中轴线”,各有侧重、阶梯式推进,整体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

横向贯通主要是解决思政课育人要素配合不够、合力不强的问题。实现协同联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思政课研讨活动,加强大中小学育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同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打破“教学壁垒”;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三)统筹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教育资源

以不同教育阶段为序列,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严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系统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进一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和循序渐进。

一体化思政课教学大纲的修订,必须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来制订,以大中小学生发展为中心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制订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大纲,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二是教学大纲既是教学文件,也是课程文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三是坚持传播知识和传承道德相结合;四是注重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课程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整体编制体现了思政课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特点,大中小学则体现了阶段性特点。首先,要分阶段地编制和完善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课程标准。其次,要集合各学段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整体编制,使各学段课程标准成为方向一致、主线贯穿、层次鲜明的整体,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一体化主要涉及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为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的统筹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思政课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必须坚持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指导,加强教材研究,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首先,要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其次,要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加强编写人员与审核专家的沟通交流,发挥审核专家的指导作用。最后,要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的使用情况,为加强教材研究和修订完善提供支撑。在修订和完善教材体系时,既要考虑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又要注重与时俱进,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好新思想的“三进”工作。

(四)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

加强教学主体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招。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搭建一个跨学段、跨学校、跨学科的立体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如集体备课、相互讲课、观摩评课等,拓展与创新“线上+线下”“授课+讲座”“理论+实践”“专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模式。不同学段的教师可以借助平台活动,相互研讨、相互了解、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以便更好地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性。

援藏教师潘杰与学校老师一起,注重思政教育从课堂向社会生活的延伸,将当地打酥油等传统生活体验纳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筹建学校“中草药科普体验馆”,推出“青稞地里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打造特色思政实践课程体系。这是2022年1月8日,潘杰和藏族学生在一起。图:普布扎西/新华社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为学生解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教育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五)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汇聚育人合力

《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不仅要增强学校教学力量,还要借助家庭和社会育人力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联动配合,从而形成家庭启蒙教育、学校奠基教育和社会拓展教育方向相同、要求一致、协同影响的育人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第一位导师,以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学校、社会共同构建一个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育人共同体,协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

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各学段在开好优质思政课的同时,应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画好“课程思政”同心圆,让教师“联”起来。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供贴合各学段学生情感模式的文化资源、活动、产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好隐性载体的作用,以文化人。同时,学校教育还要与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契合,共建家校联盟,对社会大环境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保障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政教育的稳定性、层次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社会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思想大环境;又要发挥社会各组织、部门的思政教育作用,统筹各类社会资源,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在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

1.如何充分认识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学段立德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