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组预防性维护作业安全管理思考与改进

2022-06-24 03:37王志寰杨丽茹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站场许可评估

王志寰,杨丽茹,赵 兵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四川成都 610213)

0 引言

压缩机组在开展设备年度预防性维修过程中会涉及较多作业种类,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站内作业种类、数量随之增加,其中必然包含较高风险的作业,故基层站场实行作业许可管理尤为重要[1]。作业许可管理是对基层向现场作业项目中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手段,现场作业针对工作任务、性质分类、作业环境、人员素质情况,及时开展作业危害因素辨识、风险等级评估,作业时执行企业既定流程,并将纸质文件作为事后再次评估此类项目作业风险等级的依据。对于站场涉及生产常规作业,应根据该项作业的危险程度来决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兼顾作业许可执行效率[2]。

1 预防性维护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作业许可管理概念

目前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使用的作业许可管理是一种用以控制潜在危害较大作业的管理体系,同时包含即将开展工作的风险预防措施,故严格执行作业许可管理流程,有效落实站场风险控制措施是站场安全管理重要环节。作业许可管理常用于可能会造成伤亡、事故或围堵失效的工作,过去曾发生过的事故也证明其是存在中高度风险的工作。

1.2 作业项目特点

以已建成的某大型压气站场为例,全站设计处理增压气量能力2100×104m3/d,占地56.5 亩(376 667 m2),于2019 年10月建成投产,装备沈阳某集团离心电驱式压缩机组3 台,总装机功率为25.5 MW。站场半年内发生设备各类故障22 起(图1):控制系统7 起,变频器4 起,油路系统3 起,电机3 起,工艺阀门2 起,干气密封1 起,仪表风1 起,供配电系统1 起。从故障发生的结构来看,控制系统占31.8%、变频器占18.1%,油路系统13.6%,可见在年度集中检维护项目种类多、数量大。

图1 机组设备故障特点

该站离心式压缩机年度预防性维护作业是年度设备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在以往数次全站停机集中检维护积累的基础经验,认识到压缩机组成套设备检维护作业不同于一般中小站场项目作业,作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设备安装实践经验,作业项目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作业数量增加,且参与人员较多,站内风险等级较高,实施作业许可管理迫在眉睫。

在机组日常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跑冒滴漏问题也较多,端盖漏点处理都需要履行作业管理,不利于及时保障机组设备完好率。在这种情况下,作业项目管理单使用人员需要与相关方充分沟通,需识别该点的作业风险,分类对待,在保证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涉及中高风险,需履行作业许可,提前将沟通的内容在作业项目单面记录好,并得到业务部门认可后开始作业。任何的风险作业开展都需要有正式的书面纸质文件作为责任追溯证据,做到按做的写、按写的做,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在基层践行中涉及的这类尴尬情况,缺乏一套精准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以便于作业项目单批准人权衡利弊的准则。

1.3 作业风险评估

压缩机组成套设备检维护的风险评估是识别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和健康危害,评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危害因素辨识是该作业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在作业许可制度中,风险评估是比较严格的,同时需要多专业相互协作,尤其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特殊作业,这些特殊的作业管理必须要有大量强制性要求和现场确认,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起到对现场风险把控[3]。

1.4 作业许可履行的效率

目前基层对作业许可管理践行过程中,作业许可手续办理流程繁琐、开工手续复杂、费时费力。在油气公司模式改革趋势背景下,现场发现作业许可申请环节中可能涉及外委服务单位[4],受申请作业人员文化水平素质等因素影响,对开展作业所面临的风险识别覆盖不全面,防控措施不到位,甚至出现以前的作业项目单据重复使用等突出案例,某作业工作前安全分析没有针对性,引用时未考虑实际情况,使得工作前安全分析存在多处错误。

2 思考与改进

2.1 成立联合检维护项目组

压缩机检修涉及多专业类型检维护项目,成立联合检维护项目组,成员应包括牵头业务部门主管、属地单位主要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单位代表、施工监督人员。由于专业背景限制、项目中角色权威、可调配资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成立联合检维护项目小组具有必要性[5]。站场内存在由于突发情况而无法及时履行作业许可管理程序作业,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授权批准。

2.2 合理评估作业风险等级

现场成立的联合项目组依据此类作业风险特点进行合理评估,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进行作业项目审批工作。当评估风险等级较高时,开展特定作业项目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短时间内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将风险控置于在事故前端,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

现场因“过控”而导致“失控”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数企业在注重提高作业许可履行过程的简易性,但依然会出现因审批手续繁琐而致使管控失效的案例,基于合规性要求,主管部门适当提高作业许可履行环节的灵活性,使得作业许可运用的过程简易化,兼顾合规性与适用性,跳出固有的死板,切实取得风险管控的效果。针对每个站场特点,制定一套适用该现场风险评估准则,尽可能提高风险防控质量[6],减少作业许可审批期限,从本质上改变站场人员对作业许可管理的“抵抗”情绪。

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作业管理程序,列明具体的需要实行许可制度的作业种类。站场内设备检维护过程中涉及的吊装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交叉作业、吹扫试压等风险程度较高的作业,应当按照作业许可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2.3 多阵地开展培训工作

国内试图“省时省力”造成“生命成本”的作业案例日益增加,多阵地、多维度开展安全培训是站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调研多个站场,发现目前开展传统安全培训模式只是基于传统的课堂讲解,走形式敷衍了事。

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作业人员安全认识。一方面基层管理部门选择一批专业素质强,且熟悉生产管理的人进行培训,作为专职的作业许可审批人,用于多个施工现场的作业审核,在作业许可审核环节发挥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多阵地、多维度地开展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持续提高作业审批人员和监护人员专业素质,作业现场定时播放安全警示,打破自身由于工作经验积累对本作业项目的过度自信,消灭侥幸心理。

2.4 典型作业项目量化分析

针对运行设备常见、频发、重复的高风险故障以及年检项目重复性强的特点,建立系统化作业项目数据库,实现作业项目电子化管理的功能,是H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策略。实现模块化功能匹配,例如:申请高处作业,在填入表头后,系统根据以往作业数据积累,预警出可能的危害和风险,匹配各种有效的控制措施,生成标准的作业项目单,并进入网上审批流程;在作业过程中,有作业环境变化提醒功能,如起风、雷雨等环境因素变化导致不宜动火作业可提前警报;交叉作业风险提示功能,在申请过程中,自动提醒同一区域的其他已申请的作业,系统智能化阻止进入审批流程。作业项目单关闭后,自动生成档案资料,依据研究需求,生成各类统计趋势图。

建立作业项目数据库不但操作方便,而且为未来HSE 管理研究提供资源依据,尤其是作业项目的类型、数量与事故、事件的量化统计分析关系。办理作业项目单和不办理作业项目单的事故发生率,通项与专项事故发生率,重大事故与作业项目单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事故原因(危害)在风险评估中辨识,现有安全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等,开展这类研究,对实现站场安全管理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7]。随着HSE 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建立作业项目单数据库,开展统计分析或将成为作业许可管理研究的新方向。

3 结束语

(1)压缩机机组涉及多专业类型检维护项目,成立联合检维护项目小组,对站内作业项目进行高效作业,风险安全管控,合理评估作业风险等级,匹配各种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作业项目单审批灵活性,因地制宜设计了一套现场风险评估准则,对高风险作业必须实行严格的作业管理。

(2)建立扎实的培训宣传体系,加强作业执行人员能力考核,打破过度自信的理念,防止侥幸心理,提高基层人员的作业风险意识的重视度。

(3)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作业管理程序,列明具体的需要实行许可制度的作业种类,依托作业项目单大数据库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开通常见典型作业项目单快速通道,引入时间、环境、人员等变量因素作为其系统预警机制,将成为以后大型站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以及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站场许可评估
版权许可声明
贝雷梁在道路下穿铁路站场工程中的应用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版权许可声明
微型注浆钢管桩在高铁站场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油气站场甲烷排放检测技术及量化方法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