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云冈学文献资源建设探索与思考

2022-06-24 04:40赵国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云冈云冈石窟学者

赵国荣

(山西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6)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同云冈石窟的保护情况进行考察后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1]。为此,山西大学邀请众多历史及考古方面的专家,于2020年6月24日,在龙城太原召开了“云冈学”建设研讨会,围绕如何建设云冈学进行论证分析。受邀专家在会上纷纷献言献策,专家们认为:要开展云冈学研究,应专门成立一个云冈学研究中心,确定云冈学研究对象,并整理相应的研究资源。经充分研究,2020年11月,北京大学和山西大学联合建立了“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并将云冈学文献中心设在了山西大学图书馆,依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云冈学的研究做好资源保障。

云冈学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考古学,还涉及美术、历史学、佛学、建筑学、社会学、军事、政治等多种学科领域。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公元460年起至公元524年止),历史悠久,是云冈学的研究核心。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云冈石窟的研究现状,并对如何进行云岗学文献资源建设进行探索和思考,旨在为云冈学的研究提供全面信息资源保障。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中以“云冈石窟”为检索词,设置检索类型为“主题”,时间选择2020年之前(包括2020年),选择文献类型为期刊、学位论文,可检索出中文文献737篇。发文年代趋势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以“云冈石窟”为主题词的发文呈持续上升趋势。1956年—1976年之间的论文有断档,从1976年开始,出现该主题的持续性发文,2020年是历年来发表论文最多的年份,共发表了55篇论文。1959年杨烈发表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修护规划》是在知网中检索到的关于云冈石窟研究最早的文献,该论文提及当时云冈石窟由于年久失修,残损情况严重,需要及时维护,提出了修理要点和修理方案[2]。北京大学宿白先生撰写并发表在《考古学报》上的《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是被引用频次最高的论文,宿白先生在该论文中认为,按照云冈石窟造像内容、窟室的形制和造像样式的变化与发展,其修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3期,并详细介绍了每一期的石窟编号、建造年代和造像特点[3]。

图1 以“云冈石窟”为主题检索发文数量年代趋势

对知网中所检索的737篇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已有的云冈学研究涵盖多个主题和学科,研究最多的10个主题为: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造像、佛教造像、北魏时期、石窟寺、雕刻艺术、云冈石窟文化、五洲山、昙曜五窟、石质文物;涉及排名前十的学科分别为:考古、旅游、宗教、艺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地质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地理、音乐舞蹈、生物学、中国文学;研究排名前十的作者为: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的任建光、黄继中、王恒,山西大同大学的杨成全、凌建英、梦田华、王尚芝、卢玉和、杨俊芳、石云龙;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山西大同大学、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省云冈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文物局。

2 国外研究现状

在近代的欧洲学术界,1907年,法国学者夏凡诺和沙畹通过对云冈石窟的实地考察和拍摄,撰写了《华北考古学使命记》和《北中国考古图录》,它们是西方最早了解云冈石窟的资料。从此之后,欧洲很多的汉学家、建筑学家及艺术家开始关注并考察云冈石窟,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云冈石窟的文章和著作。德国的传教士卫礼贤是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学者,他不同于夏凡诺和沙畹,主要通过文字描述了云冈石窟的造型,分析了云冈石窟的开凿过程,肯定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及艺术价值[4,5]。1925年,瑞典学者喜龙仁在撰写的《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中主要对云冈石窟雕塑艺术做了详细的介绍。

除了欧洲学者,对于云冈石窟进行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和韩国两国学者,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研究文献资料最为丰富,它们成为研究云冈石窟的主要文献。1906年,日本著名的建筑史专家伊东忠太撰写的《建筑杂志》第106号《云冈旅行记》是建筑学界最早对云冈石窟的记录[4,5]。同年,他还撰写了《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一文,该文详细描述了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

1918年—1924年间,日本学者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了《中国文化史迹》十二卷,开篇即为云冈石窟,该文肯定了云冈石窟在中华佛教史上的地位。1926年,日本学者滨田青陵发表的游记《从云冈到明陵》,对石窟寺的环境和现况做了详尽而生动的报道[6]。

在云冈石窟的研究中,最为著名的是水野清一和长广敏雄等人撰写的关于云冈石窟的调查报告——《云冈石窟》16卷本。作者在1938年—1944年间,对云冈石窟进行现场勘探和实地调查,并于1951年—1956年形成调查报告,它是目前研究云冈石窟的主要文本依据;同时长广敏雄还将自己的调查实况进行了记录,撰写的《云冈日记:战争时期的佛教石窟调查》,展现了云冈地区的风俗[4,5]。

另外,日本学术界依据水野清一和长广敏雄等人的调查成果,深入探讨了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其成果有:1940年,水野清一的《云冈石窟与它的时代》;1942年,小川睛旸的《大同的石佛》;1946年,长广敏雄的《大同石佛艺术论》等[4,5]。

除了欧洲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名称)核心合集中检索云冈石窟英文文献的研究情况,在检索中,选择检索词为“Yungang Grottoes”“Yunkang Cave Temples”或者“Yungang Caves”,检索的时间是1985年—2020年底(WOS核心合集最早的检索时间为1985年),检索到论文39篇,对这39篇论文进行分析,其中有28篇是中国机构发表的论文,美国是除中国之外发表关于“云冈石窟”论文最多的国家。国外的研究机构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沙特阿卜杜拉阿齐兹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国家科学博物馆、英国的伦敦大学等。涉及的WOS研究方向有:工程、地质、考古、环境科学生态学、光谱学、化学、材科学、人类学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4篇关于云冈石窟的论文,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云冈石窟周围空气污染物颗粒进入洞穴后,污染物颗粒的沉积对石窟土壤污染的影响。其他国外高校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联合发表与云冈石窟环境、地质相关的研究论文。

3 当前云冈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3.1 文献资源收集存在困难

从知网和WOS数据库的检索情况来看,由于这两个数据库收录年代、资料种类、语言的局限性,导致关于云冈石窟更早以前的研究资料以及跨语种的研究资料很多都检索不到。比如宿白先生1947年在《永乐大典》残本《顺天府志》中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一文中发现了关于云冈石窟的记载,但是,《永乐大典》残本《顺天府志》中《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是珍贵的古籍文献,收集或查看其原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7]。日本学者关于云冈石窟研究最早的资料,是从20世纪初开始,研究资料包括考察报告、诗集、照片集、专著、论文、画集等,其中还有最为著名的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两位学者历时7年纂写的关于云冈石窟的调查报告,这些日本文献都以日文的形式呈现,且主要存放在日本,此类文献不仅收集困难,而且还有语言翻译方面的困难[4,7]。除了日本学者,早期还有法国学者的研究。1907年,法国学者夏凡诺和沙畹通过对云冈石窟的实地考察和拍摄,撰写了《华北考古学使命记》和《北中国考古图录》[8,9]。这些文献有些是古籍珍品,有些散落在世界各地,还存在语言翻译的问题,要把这些研究文献收集齐全并能被本国的学者利用存在很多困难。

3.2 云冈学的研究存在巨大空间

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到,云冈学不仅涉及考古学,还涉及美术、历史学、佛学、建筑学、社会学、军事、政治等多种学科领域,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目前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云冈石窟的石窟壁画、云冈佛造像、装饰纹样、石窟寺建筑、北魏史、佛教史等内容。在国际上,日本的学者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其他国家研究成果很少。在国内,当前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论文不足千篇,云冈学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4 云冈学资源建设思考

山西大学云冈学文献资源中心主要聚焦云冈学研究方向,致力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制定了“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目标,重点在文献资源收集、数字化保存及文献资源使用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4.1 建立多层级文献资源收集体系

从资料收集内容来看,云冈学文献资料收集可以分成三级:核心部分、边缘部分、相关联部分。核心部分是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成果收集;边缘部分和相关联部分可以围绕核心进行扩展,以点带面。比如从地理上来看,资料收集不局限于云冈石窟研究文献的收集,还可收集云冈地区、大同地区、雁北地区的历史、遗产保护、地理、石窟寺考古等资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以将资料收集扩展到整个北魏平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大交融的研究等等[7]。

4.2 完善健全多形式多学科保存机制

从资料的保存形式来看,云冈学文献资源收集主要分为纸质实体文献收集和数字资源收集两类。收集的文献类型(中外文)包括:论文、专著、考察报告、史料丛刊、图录、书信、诗集、拓片、碑志、杂志等,涉及的学科有考古、旅游、宗教、美术、书法、雕塑、摄影、地质学、生物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地理、音乐舞蹈、中国文学、光谱学、材料科学、化学、人类学等。

4.3 坚持推进文献数字化保障体制

对于纸质文献,收集后不仅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分级展示和保护,更要结合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契机,将已有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智慧化。这样不仅方便对文献的管理,而且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献,并对文献做出很好揭示,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云冈学的研究学者更好地获取文献及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运用[10]。

4.4 积极规划专业文献智慧化展现架构

对于数字文献,要进行云冈学研究文献的数据库建设,不仅要建成存储数据的特色文献数据库,还要使其具有数字人文展示功能。云冈学研究涉及的文献类型多样,在数据库建设初期一定要注意建立相应的元数据标准,要设计好数据库的基础架构和功能,并使用文本挖掘、机器学习及可视化等多种技术方法,将存储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和展示,不仅为云冈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而且要向世界展示宣传云冈文化。

5 总结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云冈石窟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文化资源得到深入挖掘。山西大学云冈学文献中心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建设丰富的云冈学文献馆藏、对馆藏进行多途径的揭示和利用,扎实做好云冈学研究的文献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云冈云冈石窟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云冈舞: 以艺术之美推动“云冈学”建设
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洛阳“合体”
我和云冈的缘分
大同云冈第1、2 窟图像构成分析
学者介绍
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