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对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06-25 22:38强慧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全球化

摘要:在中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中,我们一直在借鉴与学习国外推行的福利制度与改革经验,包括福利思想和各项福利措施。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西方福利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求一条适合经济变化的第三条道路。本文研究推崇新原则,旨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对我国的福利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全球化;经济观;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66

1第三条道路思潮的崛起与发展

1.1提出的背景

“第三条道路”理论是自20世纪末开始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这些国家举步维艰,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锐减,但居高不下的福利支出却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失业率的攀升而增加。而全球化的发展,让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却也逐步凸显出各类摩擦等问题,世界环境的恶化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来平衡各方利益。正是在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下,第三条道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第三条道路理论坚持无论是加强现有国家的领导力或是进一步放开自由市场,都无法缓解现有的矛盾。

1.2第三条道路的内涵

1.2.1权利与责任并重

正如第三条道路理论所认为的,无论是加大政府的权利抑或是放任市场自由都无法逆转困境。这是基于第三条道路主张的权利应与责任并重的前提下提出的,高福利国家的困境的根源在于国家只强调个人的权利,而忽视了个人责任的强化,以至于人若一旦陷入困境只会木然地等待援助,而失去了自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

第三条道路 理论就强调国家给予公民援助应该从激发主观能动性的援助,而非单纯的物质援助,处于困境的人们一旦获得了改变与努力的动力,他们则会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这样,人们就会逐步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也会愿意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而努力,国家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努力创造可能。而这也正是第三条道路理论所强调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2.2建立合作包容的社会

作为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集大成者吉登斯认为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应该是指所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勇于承担义务与责任。原有的传统福利社会就是一个不公平充满排斥的社会,这种排斥体现在对底层公民的不重视,社会没有为阶层流动搭建平台。

第三条道路坚持以社会公正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基础,反对政治派系的互相敌对,认为应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每位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参与社会建设,重建一个拥有新型社会契约关系,相互团结的新自由社会。

1.2.3重组政府职能机构

第三条道路理论不同于左右两派的理论,他既不同意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也不同意通过强化市场的作用来削弱政府的权利。第三条道路认为,合理的干预与必要的市场化都是需要的,它倡导通过扩大国家的观念,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机构应该拥有足够的发挥职能的空间,政府应该只是单纯的一个监督者。同样,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和公民的经济贡献作用,政府则是在必要时提供必要的援助与支持。政府则要从传统的“干预”中退出,重点强调“宏观调控”的职能角色,以维护社会秩序,创造公平的环境为主要职责,适当放权。

1.2.4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福利国家不是一味的“劫富济贫”“纵容懒惰”,福利国家的建立应该是以充分调动每位公平的社会责任心为前提的扶持与关怀,因此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应该重新定位。正式基于高福利国家入不敷出的高财政压力,吉登斯提出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意味着国家通过教育和培训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来取代经济资助,同时他还强调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应该与政府共同合作,共同为社会福利资金贡献一份力。

2第三条道路下的世界经济格局

2.1第三条道路与全球化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格局产生变化。作为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英国首先布莱尔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并很快被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认同。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以欧洲为代表的高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受到冲击,已有的经济财富无法支撑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全球化让资本主义国家深刻认识到要以世界整体利益为重,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第三条道路才是全球时代的生存之道。

2.2第三条道路的经济观

第三条道路提倡民主、追求自由、倡导平等与权利。与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不同,更强调实用主义和宽容和谐,在这种新型的经济自由主义观念下第三条道路影响下的经济决策和运行体制,实施再分配的税收政策;实施更为全面、公平的参与机制,充分赋予每个人的参与权。第三条道路倡导新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合经济将政府的经济领域内职责定位于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服务,国家作为掌舵者,应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助力经济发展。

第三条道路的经济观是对现实问题提出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具有明显的务实性和时代性,国家的运行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让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满意,之后才是制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3我国福利制度的历史更迭

3.1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政策在计划经济时代,可以归纳为制度型社会福利政策类型,这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各项福利政策得出的经验:(1)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模式,且任何生活物资都是按需供给,这也意味着市场调配机制的失灵状态,经济发展无内外驱动力,效益低迷。因此贫富差距几乎无,人们心理状态较为平衡,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福利制度的优势所在。(2)从出生到坟墓的生活体制,这也是制度型社会福利政策的一种形式,将一个人固定在同一场所、同一情境中生活一辈子,虽然安逸与稳定,却很难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片面的社会福利政策。

3.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福利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通过“放权让利,开放搞活”等措施,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多种经济形式下,原有的固化单一的社会福利制度被打破了,但遗憾的是,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福利制度改革并没有被提上日程,直到1995年才开始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而且是奔着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去的。

4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90年代中期着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考虑自身发展因素的诸多因素,更受当时国际社会社会福利思潮的影响,在借鉴与学习国外推行的福利制度与改革经验,包括福利思想和各项福利措施中摸索前进。

4.1社会福利政策应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也是西方社会寻求福利改革探索期的一种模式,对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在转型期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但我国已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经济发展现状均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对于第三条道路下的福利思想,我们可借鉴却不能照搬。

因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应该与国情、国力密切结合,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各项投入。对于转型阶段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企业效益不够高,社会投入也会相应不足,且造成部分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缴纳比例较低,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高。

1995年后才起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同样面临社会保障体系各项保障立法措施的不到位,因此应加强完善社会保障方面的各项立法,助力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的发展。

4.2社会保障下的权利与责任应统一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强调政府与公民应该各司其职,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各項义务。即政府在公民遇到挑战与困难时通过各项保障制度提供支持,但这个支持是有度的,公民渡过难关后,应该自力更生。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更注重对人的思想观念的改造,毕竟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制度型社会福利制度是涵盖人一生的福利制度,从摇篮到坟墓转为自力更生,首先应改变的是人的观念。

4.3转变政府职能,弱化政府干涉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强调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应进行相应的转变,在重点领域进行干涉,在其他领域进行放权。

重点领域包括政策的制定、财政的支持、监管机制和立法职能的完善和建立等方面,这些领域是其他社会机构等力量无法平衡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否切实惠及全体人民,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全方面的保障,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是利他目的下的企业、个人无法关注的领域。各项政策的完善与推进是各类群体各项合理诉求可以得到维护的有效途径。

4.4推动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人的方方面面,政府单一的力量与投入是有限的,如果有建立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投入。这也与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下的建立“社会投资型”不谋而合。

推动市场准入机制,即鼓励社会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多种力量的参与,一方面意味着社会保障资金更为充足且多元,有助于更为稳定且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搭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企业、个体户、社会团体等群体同时召集,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各项社会政策时可以倾听到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4.5重视教育,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认为社会投资型国家的建立离不开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建立离不开教育的投入。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鼓励政府转变职能,从原先的物质资源救助向“精神层面”援助转变,即加大对教育与培训的投入。

如何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最大可能发挥其社会效益,终生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该得以贯彻,通过贯穿职业生涯的终身教育挖掘社会大众的潜能,让人成为国家的无形财富。除了将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进行推崇,国家更应该大力发展长期教育和各项职业培训,让人才与市场匹配,让人才成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5结语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在由传统的制度型的社会模式下逐步像多元化的社会福利制度转变,虽然转变起步晚,但可借鉴的经验却相当丰富,照搬任何一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都不是智者之选,但以实现效率与公平为目标的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秦永超,卫小怡.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及对中国福利改革的启示[J].社会福利主题论文,2017,(5):30.

[2]郝晓猛.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D].保定:河北大学,2015,(5):7.

[3]李祥兴,王先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知的嬗变及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25(4):30.

[4]布莱尔.新英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5]王万山,庄小琴.第三条道路的经济哲学观:第三种经济自由主义[J].求实,2001,12:20-22.

[6]裘元伦.欧洲新第三条道路的经济含义[J].世界经济,2000,(8):3-5.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2020SJB0359);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KY201917)。

作者简介:强慧媛,女,博士,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全球化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从社会统合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