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22-06-25 22:38赵晓玲许启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思政教育

赵晓玲 许启芳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高职医学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构建全员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有仁爱之心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69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术是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即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作为一名醫生必须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有人文情怀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树立“以人文本”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社会的发展,使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也使部分医生为了个人利益,出现了医德示范,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导致人文情怀的缺失。因此,作为培育医学人才之一的高职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问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课程思政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

1.1课程思政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指一门单独的课程或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各专业、各环节、各方面,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目标,进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了价值塑造、知识传输、能力培养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育人为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个人掌握的人文知识以及所形成的人文精神体现出的个人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品位、情趣审美、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以及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医生,救死扶伤是其天职,人文主义素质是其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培养爱岗敬业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时间积累过程,要想完成质的变化,就必须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到和专业教育同等高度的重要地位上。

1.3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课程思政和人文素质教育都是培养人们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和人文素质教育虽然在教育领域、教育形式、评价标准方面有所不同,但二者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方式的重叠性等。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培养其人文情怀。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将正确的价值观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其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这其中就包含了人文素养的内容。所以,课程思政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

2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重要性

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在快速发展,但部分医生的人文素质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人文情怀。所以,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人员的重要成员,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愈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要求高校将育人作为重中之重。因此,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成为各高校和专业课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课题。

2.1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目前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并不十分乐观,部分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由于学生学情复杂化、教师能力有短板、标准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不健全等导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首先,高职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医学专业课和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设置时间上存在突出的矛盾。同本科医学五年制教学相比,高职医学院校仅为三年制教育,而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仅为两年,但要学习的医学专业课程较多。为了使高职医学生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这就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量和课时数有所不足,导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缺乏足够的实际行动。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远比人文素质教育重要,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虽然听说过“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这些概念,但对其具体内涵还不清楚。也有很大一部分医学生对自身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客观评价是比较欠缺或者比较不满意的。但学校现有的人文教育仍然存在课程单一、教育途径和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等问题,这远不能满足高职医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

2.1.2学生个人人文意识淡薄,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养成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职医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比较重要,学校开设的人文专业课程对自己人文素质教育也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科学的技术层面的职业训练。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很多的医学技能大赛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却很少有关于人文素质的评价模式和考核标准,这就导致部分医学生认为医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医学技能就行,而学校开设人文课程和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可有可无,甚至是完全没必要的。因此,部分医学生将人文课程的学习仅仅当成是修好学分,听听故事,在课后也没有主动学习和阅读相关人文书籍的习惯,个人人文意识淡薄,忽视人文素质的养成,导致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2.1.3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人文教育合力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需要各学科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协同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其教育效果。但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很多医学专业课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平时的授课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授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人文专业教师应该完成的,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从而没有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同时,有部分医学专业教师,他们个人的人文素质就相对较低,也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养成,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专业教师的不作为,使得人文专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感到孤立无援。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无法形成人文教育合力,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2.2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重任。与其它学科不同,医学除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即人文属性,它是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所以,医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医药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必须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素养,形成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2.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医学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但医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21世纪产生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时代新人。当前我国需要的医学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强调:“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表明,医学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重视培养广大青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更好地滿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2医学非人性化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医学人文主义才能实现

中国古代南齐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部分医生展现出来的“无钱不救”“金钱至上”医商勾结倒卖假药等医德失范行为和非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使得现在社会对医生的人文素质产生了的失望和怀疑,也对其功利行为产生了严重不满。医生也不再只是治病救人的“天使”得代表,有部分医生也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刽子手”。这都是由于医学人文学的发展和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没能及时地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的写照,这也表明了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必要性。所以,医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结合是医学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非人性化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医学人文主义才能实现。

2.2.3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是直面人的生命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生未来的职责和使命,而这一职责和使命的实现则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对患者要具有耐心、爱心、同情心、责任感,还要有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受挫能力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同时,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高职医学生必须具有广博、丰富的人文知识,要做到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3“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为了科学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院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观念。通过完善人文课程体系,运用课程思政理念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提升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结合学校自身与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3.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与人文教育桥梁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运用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

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落实好对《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卫生法学》等基础医学人文课程的开展。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设人文素养类选修课程,丰富人文知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自觉提升人文素质。

其次,由于医学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独特性,其专业课程和课时量不能被缩减,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人文课程设置不足,课时量少的问题,可以在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和人文元素,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共同作用,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引领、人文熏陶、价值观养成的育人目标。进而增强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2更新传统医学教育观念,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仁爱、达理是医生的必备条件,种种医患问题和医德失范现象频发,表明新时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代医学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迫切性。高职医学院校同样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时代重任,并应构建起全面、科学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这就要将教育的根本目的确立为培养医学技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人才。”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既要传道,更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重任。

这就是要将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整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专业课教师要转变传统“重理论、轻育人;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切实将育人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不断提升自己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积极主动与思政专业课教师发挥好联动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发挥好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3.3加强教师能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形势下产生的教育理念,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全面的育人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全新探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学校要组织好“课程思政”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如邀请专家进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相关案例展示,使专业课教师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自觉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不斷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完善教学方案,将爱国主义、人文主义、大医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全面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

同时,高职院校要针对新时代医学职业教育培养要求,特别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和科研水平,深挖学科育人功能。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思想端正、观念先进、具有较强课程思政和创新意识高素质教师队伍,利用课程思政的理念,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的适应性,引导高职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情怀。

4结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不可忽视的重要时代课题。同时,高职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掌握系统而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这也是医学生以人为本大医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将高职医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医学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李继光,瞿平.隐性课程视角下医学院课程思政构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01):48-53.

[3]习近平.在职业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16(01).

[4]袁和静,王家红.中医学生职业信仰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05):644-649.

[5]张毅,芮亚然.高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问题及改进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09):119-122.

基金项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0年校级课题资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202011)。

作者简介:赵晓玲(1969-),汉族,甘肃庆阳人,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许启芳(1992-),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生,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课程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