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下以竞赛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25 11:33高红牟高辉袁小茜杨晓蝶魏丽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高红 牟高辉 袁小茜 杨晓蝶 魏丽平

摘要:学科竞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教学改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创新不足、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行探讨。以竞赛中心为学科竞赛管理平台,实现拓宽竞赛信息、整合实验室资源、有效地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创新课程和创新实验,为高校通过学科竞赛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竞赛中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0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刻都有旧职业消失同时也伴随着新职业的出现,社会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怎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是所有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知识水平,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刘立,阳小华,2017)。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竞赛具有紧随学科前沿动态的特征,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科素质,培育职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及强化心理素质(曹婷婷,胡颖等,2021)。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国内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学科竞赛的重要作用,逐渐对学科竞赛开始重视起来。如何更好地管理、组织、开展好学科竞赛,使学科竞赛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章宗标,金林樵,2014)。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组织好竞赛的关键,合适的竞赛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优化参赛团队的管理,参赛经验的传承和竞赛成绩的提升。此外,还可以依据学科竞赛成果,对实验课程进行调整,促进实验课程的改革。

1竞赛情况

学科竞赛按等级分类,可分为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比赛和院级比赛,以及各类协会举办的竞赛。比如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建工杯BIM大赛等。

科技竞赛项目能够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仅按照教学大纲限定的基础实验课传授知识,内容更新缓慢,无法追踪学科前沿热点(陈伟利,莫蓓莘等2021),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四年制本科生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学分要求1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21.21%;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应达到1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8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23.03%;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9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6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21.82%;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应达到1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7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22.42%。通过和国内各地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比,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均低于25%。理论课程较多,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缺少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

1.2实践课程的创新性不足

首先,目前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是集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开设是实践教学课程也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其次,即使有部分实践教学课程有创新性的实验被开设,但是基本上也是根据任课老师规定的内容来开展实验。此外,目前开展的实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实验体系。这样的实践课程不适合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培育适应时代的复合型的、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1.3学科竞赛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科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的队伍的实力也日益增强,通过分析优秀参赛队伍所在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方面,一支优秀的学科竞赛参赛团队需要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指导团队的悉心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竞赛制度,学科競赛通常会占用指导教师和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通过对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合理安排和适当激励来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但是在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时,竞赛小组的组织者以科研小组或指导教师为主,科研小组和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科研基础,为竞赛小组提供指导,提升竞赛小组的水平。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参加多次学科竞赛之后,导师就会因为无法利用科研优势或无法快速产生科研成果而失去继续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这样就会导致在竞赛过程中获得的珍贵经验无法积累,不能为后续的参赛队伍提供有效的借鉴。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将这些成果保留和转化。

本文通过对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激励机制的研究来建立学科竞赛的管理体系,以及对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来建立适应学科竞赛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2以竞赛中心为平台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充足的实验空间和精良的实验设备是获得竞赛成绩的前提条件(蔡觉平,2019)。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是实验室的重要职责,工科相关的学科竞赛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之上的。以实验室为核心,课堂教学为辅助的竞赛中心,可以有效承担起学科竞赛管理平台的功能。

2.1竞赛中心的构建

2.1.1部门架构

(1)指导部门。

指导部门有专职的指导教师,专职教师担任组织者来组织参赛团队,由其来负责参赛队伍的注册,参赛队员的招新与选拔,竞赛培训等,在确定参赛方向之后,专职教师去邀请与竞赛项目方向相符的教授对团队进行指导,在竞赛过程中团队也不容易受到指导教师更换的影响。

(2)实验室。

以实验室为组织管理平台在实验室资源的保障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张晓枫,曲凯歌等2018),充足的实验室资源能够有效提高竞赛的效率。

(3)信息组织部。

竞赛中心设立信息组织部,这个部门负责运营专门的竞赛网站和APP,方便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掌握信息。

(4)档案部。

档案部负责将竞赛小队在竞赛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成果归档保存,既可以方便接下来的竞赛小队借鉴学习,同时也便于创新部使用。

(5)创新部。

通过将参加各种竞赛所积累的经验与成果进行总结,推出创新短课和课程改革意见。

2.1.2部门运行

随着人们对学科竞赛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竞赛在开展着,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可能无法及时地掌握关于竞赛的动态。竞赛中心通过运营竞赛网站和APP,对外,收集各个部门、协会发布的竞赛信息;对内,整理有意向参加竞赛的学生的报名信息。老师和学生可通过登录网站和APP方便快捷的获取竞赛信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准备有意向参加的竞赛。这样可以极大节省老师和学生在寻找竞赛信息等方面所花费的时间。

在传统的竞赛模式下,竞赛团队只能由指导老师提供实验场地,时常会出现实验室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目前的学科竞赛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这些设备和场地的需求很难被指导教师资源满足。因此,竞赛中心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室,来供参赛的队伍使用,满足学科竞赛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参赛的队伍只要提前预约就能够使用。

竞赛中心的档案部负责将参赛队伍的资料与成果保存,创新部根据保存的资料对竞赛成果进行吸收,一方面可以与实验课程进行转化,推出紧跟科研前沿动态的创新实验,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2.2竞赛中心的实行

与传统的竞赛模式相比,以实验室为核心,课堂教学为辅助的竞赛中心,可以在竞赛的各个阶段,从各个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在竞赛准备阶段阶段,相比传统竞赛模式,竞赛中心专职老师会帮助收集、归纳各类竞赛信息,拓宽教师与学生参加竞赛的信息通道,调动其积极性。接着,专职老师对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筛选,确定团队的成员,有助于减轻传统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负担。最后,在竞赛的题目由专职老师与团队成员讨论确定之后,专职老师会去寻找与竞赛题目研究方向相符合的指导教师来帮助指导竞赛团队,节省竞赛团队花费在这方面的精力。

在竞赛的过程中,竞赛中心负责为竞赛团队提供所需的实验场地,竞赛中心所拥有的实验室资源24小时为竞赛团队开放,如果需要一些其他院系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竞赛中心去协调。通过对实验室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分配,能够保证竞赛团队的实验室资源,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竞赛过程中,竞赛指导教师会遇到某些情况导致不能继续进行指导,在传统模式下,竞赛团队或许会面临“群龙无首”的问题,以至于进度受阻。而在竞赛中心的模式下,当指导教师中途退出指导之后,专职老师不会离开,其会继续安排各种进度安排,并且尽快寻找替代的指导教师,确保竞赛的进度不会受到影响。

参加竞赛的过程对竞赛团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如何更好地将竞赛过程中所获得经验转化为成果是值得思考的。传统模式下,当竞赛结束之后,竞赛团队或许会有收获,但是一方面这些成果没有归纳保存起来,为后来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这些成果也没有被吸收转化,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竞赛中心会将竞赛小组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类、保存,方便接下来的竞赛团队进行参考,当竞赛小组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此外,竞赛中心根据竞赛成果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推出符合学科前沿动态的课程和实验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发展方向。

3总结

本文探讨了以竞赛中心为管理平台的学科竞赛管理模式,竞赛中心可以拓宽老师和学生获取竞赛信息的途径,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的竞賽资源,为竞赛团队提供支持,在竞赛结束后能有效地将竞赛团队相关组织管理经验传承下去,为课程改革提供宝贵建议。本文对竞赛中心的探讨为高校如何进行高效进行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立,阳小华.构建“赛学一体化”生态圈引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6):18-21.

[2]曹婷婷,胡颖,稽文康,李严俊.学科竞赛视角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为例[J].科技风,2021,(12):175-176.

[3]章宗标,金林樵.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科竞赛为导向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151-154.

[4]陈伟钊,莫蓓莘,胡章立,汪安泰,邓利.以教学实验中心为学科竞赛管理平台的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2):164-167.

[5]康海燕,冯晓丽,蔡觉平.加大实验室开放举措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149-151+168.

[6]张晓枫,曲凯歌,嵇晓强,等.基于创新竞赛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1):262-265.

基金项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YJSJG0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20JY117)。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