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2-06-25 04:30罗慧敏阚力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旅游发展产业发展

罗慧敏 阚力

摘 要:新時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作品,在其创作内涵中饱含乡村振兴战略理念,同时具有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表现特点。环境陶艺既要满足社会功能和表现艺术水准,又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振兴乡村,将经济、政治与人文三者合一通过环境陶艺加以表现。本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环境陶艺,探索环境陶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环境陶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表现特点,揭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创作的具体理念和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环境陶艺;文化环境;旅游发展;产业发展

本文索引:罗慧敏,阚力.<标题>[J].商展经济,2022(12):-040.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环境陶艺的创作工作开始进行改革,并逐渐在陶艺设计中贯穿乡村文化振兴元素,寻求艺术精神走向乡村文化。

环境陶艺以温和的泥土作为创作载体,通过艺术家双手的塑造、捏制、刻画等多样手法表现,充分利用泥料这种材质的肌理表现出特有的美感。环境陶艺与普通陶艺的不同在于:环境陶艺要引入到公共环境中来,实时地考虑到该环境中的民风、历史、文化背景、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关于环境陶艺的发展研究在2010年迎来高峰期,此时学者们纷纷对环境陶艺内部所蕴含的美感进行剖析,突出其实用性和有效性。2010年,尹安石等学者提当时在陶艺在环境景观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受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者纷纷将环保理念与环境陶艺融合,探讨其内部的表现特征,曹阳在《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环境陶艺的发展》中阐述:环境陶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其主要表现为: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契合、注重人文意识的体现、陶瓷残片的再利用、窑炉的改进等。这一时期的研究学者纷纷将环境陶艺的保险形式与文化战略融合。2020年,何科丁学者在《民俗文化在景德镇城市环境陶艺景观中的传承与创新》中探讨民族文化的地位与环境陶艺的重大创新,并深刻提出:民俗文化的传播需要将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陶艺景观中,需要世界眼光和格局,真正将景德镇打造成“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及“国际瓷都”。本研究立足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导向下,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作为城乡文化的双向激活器,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及其与旅游的结合备受关注,本研究着重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发展现状与表现特点。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发展现状

陶瓷工艺作品从展览馆走向开放空间,从有限的受众对象转型至面向大众开放,此时的陶瓷工艺作品不仅摆放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且本身的文化底蕴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下环境陶艺的建立应该保证是一个整体,相互融合才是正确之路。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这时大众的视野由城市文化建设转向乡村文化精神建设。景德镇作为陶艺古都,借助陶艺与乡村精神风貌相结合,作用于环境陶艺中,带动此地旅游业的发展,别有一番韵味。少数民族聚集地借用陶艺的方式表现本民族的民族风貌,如在云南的剑川和鹤庆地区,白族制陶者保留着用手捏成型的方法制作瓦猫,这种手捏成型的方法在西藏卡麦朗嘎村的陶工制作的酥油茶壶的把手上也有运用,主要用来装饰陶艺作品。乡村的风土人情概括于陶艺作品之中,便于人们在产品使用中耳濡目染该乡村风情。总体而言,与之前单一重视环境陶艺的美感相比,现在的环境工艺展现了各乡村的文化,带动了乡村经济振兴。

环境陶艺中乡村文化元素的表现力度或将成为乡村文化走向兴盛的代表之一,是振兴乡村文化的一大外在表现。但当前环境陶艺设计表现乡村元素的方法不够科学,表现的价值观念不尽一致,在对环境陶艺创造领域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表现方式、价值观念、影响等方面未能表达彻底,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

当前环境陶艺的发展面临一大困境:环境陶艺工作者缺少乡村振兴意识,在乡村地区的政治振兴、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缺少振兴意识,使得环境陶艺作品未能展现乡村振兴战略,缺少内在艺术价值。2020年11月5日,在重庆开幕的荣昌峰会上,周宇昉提出公共艺术应该与空间、建筑相连接。就环境陶艺作品来看,精神实质的表现需要将更加坚实的乡村振兴实践过程融入环境陶艺工作,也就要求环境陶艺工作者熟悉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及取得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感悟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以便通过陶艺创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乡村振兴工作内涵。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环境陶艺表达了现实情况,彰显了乡村振兴的工作进程,但也有可提升之处。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表现特点

2.1 乡村产业振兴理念的融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乡村产业振兴,从乡村旅游产业着手,着重描绘当地特色旅游项目,开展基础设施整理,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洛阳三彩的名头在全世界叫响,洛宁罗岭花树凹的郭爱和在乡村土地上开展自己的环境创作。郭爱和将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身所长相结合,用9999只大陶缸打造艺术底色。在这里,陶缸是花盆、护栏、垃圾桶,是坐凳、展台、指路牌。郭爱和主张为乡村振兴与艺术文旅提供环保的增能模式,在对乡村坑洼的土路进行改造时,采用料浆石、陶瓷缸底等土材料打造出一条陶瓷之路。前来观光的游客不禁为之震撼,一条乡村道路竟然饱含着陶瓷工艺,这一基础设施的文化创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基础上对环境陶艺加以设计,这是一大新意,表现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得道之处。8D50FF8C-602E-4474-BFBE-EEC85FD85697

2.2 注重与乡村人才振兴理念的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体是人,提倡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一致。人力资本是乡村建设的基础,伴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智能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人才振兴,只有在乡村构建人才力量,土地、资金、产业才能高效循环。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互联网”农业应用层出不穷。

2017年,陶瓷经济越发火热,齐齐哈尔市陶瓷产品由单一的建筑陶瓷扩展到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等领域,尤其特种陶瓷和艺术陶瓷急需引进和培训一批专业人才。如何为陶瓷产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依安县人社局局长胡宝力建议,必须重点培养、引进陶瓷专业人才,给陶瓷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力是乡村振兴之本,环境陶艺在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的作用加以表现之时,注重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环境陶艺通过不同造型、结构与色泽对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加以表现。如著名陶艺家秦锡麟和黄焕义教授设计的环境陶艺《门》,其形式与内容吸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瓷瓶造型和青花缠枝纹图案装饰,体现了景德镇文化的深厚底蕴。不封闭式的“门框”体现了开放、包容、深沉的传统文化性格,表达了广泛吸收、兼容接纳的理念,体现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带来的深刻影响。

2.3 乡村文化振兴的特殊表现

乡村文化振兴着重强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化建设与环境陶艺双重结合,赋予人们生活的公共环境空间以文化美感。

环境陶艺的乡村文化表现符合本地区文化特点,在对文化特点加以描绘时,宣传本地区精神内涵。贵州省的赤水竹编是当地的文化精神内核,赤水竹编历史悠久,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历史精神的内涵。竹编纹被使用到陶瓷生产中,丰富了瓷器的纹饰,使陶瓷器物看起来更加贴近当地文化,有助于宣扬当地的文化内涵,彰显该地区的精神内核。

景德镇古窑作为乡村环境陶艺主要建设地之一,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着引导性作用。景德镇古窑以乡村环境为原型,摈弃寻常的复制陈列展示,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围墙以陶片为主要建筑材料。

景德镇古窑设计木瓷前缘长廊供游客歇脚(见图1),设计来源于古窑作坊中晾坯的支撑结构,突出架构的作用性,融合窑砖、马尾松柴、瓷器等古窑元素,呼应瓷境广场,相得益彰,共同营造瓷境世界,以到处可见的青花瓷灯柱、青花瓷雕塑颠覆传统只用花卉来表现陶艺的美感,多利用乡村风土人情来描绘乡村文化精神面貌。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彰显的文化内容将传统意蕴与审美性融為一体,成为当地居民感悟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乡村政府通过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宣传,借助陶瓷工艺手法挖掘艺术语言,彰显传统文化精神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努力。

2.4 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注重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环境陶艺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作用,有助于人民群众在陶瓷作品的感染下关注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环境陶艺创作者在创设自然生态环境时,强调意境的创造与勾勒,运用陶艺色彩与造型的搭配,客观性重现乡村的青山绿水,直观呈现大自然景象,有助于大众直观感受乡村自然生态的文明与美丽,令大众感悟乡村生态振兴的意义。在乡村生态文明振兴战略下,环境陶艺颠覆了传统的美感表达,在表现过程中对现实情境加以还原,这是物质形态的魅力。

陶瓷在搬运过程中比较易碎,且在制作陶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碎瓷片。传统处理破碎瓷片的方式均为深埋地下,这样易造成环境污染。当前环境陶艺的制作者将破碎瓷片进行二次创作,体现了保护生态的价值观,提高了陶瓷的再利用,展现了生态文明。涿鹿县武家沟镇东窑沟村的侯占高是一位传统陶瓷手艺人,他将采集原料、粉碎、制泥、半成品制作、装烧等制陶工序练习得炉火纯青,借用陶瓷碎片装饰环境作品,青砖古巷、斑驳的陶片墙都是环境陶艺在生态保护理念下产生的作品,彰显出乡村生态振兴力量。

环境陶艺对乡村生态振兴进行表现之时,除了表现战略带来的自然变化,在材料的应用上也符合生态振兴的理念。乡村生态振兴要求以节约为先、以保护为前提、以自然恢复为主,因而在进行环境陶艺之时,要注重材料的节约性,表达精神内核时要关注到材质本身的生态保护价值,在遵守自然界规律、保护大自然的前提下使得环境陶艺呈现出生态文明的作品。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要充分挖掘公共设施力量,在对灯柱进行安装时,在灯柱表面装一层陶瓷,方便在其中绘制乡村人文景观;在对乡村的活动广场进行场地搭建时,充分依傍固有的水泥墙面,采用陶瓷工艺,以青山绿水为主题装饰活动广场,陶艺作品理念符合生态文明精神,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这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一致。

2.5 调动乡村组织振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提倡乡村组织振兴,通过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乡村组织中强调“领头雁效应”,在百姓中要有坚实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负责带领乡村集体活动。通过对乡村生活、人口加以合理组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队伍,加强党的领导,以保障乡村稳步向前发展,促使乡村生活有序安定。

环境陶艺在乡村组织振兴的战略引领下,积极发挥组织效应。环境陶艺的制作方式、过程需要有组织力量参与其中,以便完善乡村生活建设。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碗窑乡重视党建引领,老街的古香古韵加上妇联独具匠心的对于瓷片的运用,令前来观光的人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与陶瓷文化的融合。瓷器的碎瓷片镶嵌在旧房子的门框上、窗户上,凸显了碗窑乡“千年瓷乡”的特色(见图2)。碗窑乡在整治过程中坚持党建统领,将整治行动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既延续了瓷乡的文化根脉,又兼顾了现代美感;同时坚持基层党建“三个用来”的号召力、凝聚力、攻坚力,深入挖掘瓷乡底蕴,深化党建统领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续写瓷乡新篇章。8D50FF8C-602E-4474-BFBE-EEC85FD85697

党组织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在设计环境陶艺时要多彰显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凸显党组织的伟大,实现乡村组织振兴。

本文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环境陶艺的表现特点进行描绘时,发现共具有五个特点,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吻合,分别有:乡村产业振兴理念充分融入、乡村人才振兴理念大力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大力表现、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作用、调动了乡村组织振兴。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陶艺的启示

环境陶艺作品具有的价值不仅源于艺术本身,更多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反馈,从而揭示社会的变迁与意义。尤其是在乡村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现重度不吻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环境陶艺在其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环境陶艺应是艺术家对乡村振兴的感悟,是对乡村新风貌的喜爱,是群众对乡村组织力量的敬佩。通过环境陶艺创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将艺术美感与乡村社会现状融为一体,以上升至价值观教育。

乡村产业振兴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对环境陶艺加以表现时,要再现乡村产业的魅力,深刻表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先进之处。通过环境陶艺表现出乡村产业的进步,以便宣扬乡村产业的创造力量,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沟通,实现人力资源的融合。乡村人才振兴需要人力,人力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环境陶艺中要处处体现人力资本的作用,在表达美感的同时,对人物表率作用进行勾勒,从而展现乡村人力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环境陶艺在社会大环境中屹然伫立,将建筑物本身蕴含的社会文化向大众传播。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强调重塑乡村特色优良文化,传承传统习俗。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的环境陶艺承担了这份责任,在表现美感的同时,表达了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以艺术的方式与大众进行互动,宣扬乡村特色文化精神内涵,对大众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有助于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永不逝去传统文化光泽。环境陶艺将乡村特色文化搬至建筑物中,有助于美化社会,宣扬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优化社会价值取向,倡导核心价值观。

在环境陶艺的设计中,促进其与乡村建设精神价值观念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强调政治力量的发展,还重视百姓生存环境的优化,可见,在环境陶艺的设计中要发掘陶瓷材料的生态美,与乡村生态振兴理念深度融合。选取恰当的主题与材质,有助于增强环境陶艺的生态意识,为大众营造出美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人们去实现环境陶艺与心灵情感的沟通。

环境陶艺彰显的艺术作品,是乡村振兴的缩影,是乡村组织建设的具体内容。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在乡村建设中环境陶艺的创作不能流于形式,对陶艺表面进行加工,简单的增添乡村元素,而应在创作过程中,充分理解环境陶艺的精神内涵,注重弘扬乡村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在自然环境下以精神感染群众,自然表达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郭秋玲.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77-78.

张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21(4):120-122.

谭静静.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当代环境陶艺的公众性表达[J].陶瓷学报,2021(2):343-348.

何晓梅,刘杰,吴丹,等.文创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四川省蒲江县明月村发展模式解析[J].中华民居,2020(6):61-72.

洪梅.环境陶艺在区域环境中的作用[J].陶瓷研究,2020(1):105-107.

何科丁.民俗文化语言在景德镇市环境陶艺景观中的表现[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95-96.

楊珩.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1):47-49.

桂明,黄生.“特色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复兴策略与实践:以高州市镇江镇为例[J].乡村科技,2018(15):113-115.

阚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陶艺发展历程研究(1978年至今)[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8D50FF8C-602E-4474-BFBE-EEC85FD85697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旅游发展产业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