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股劲”,练好抓落实的“基本功”

2022-06-25 22:21杨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干部工作

杨雪

最近,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白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这句话浅显易懂地道出了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

然而,“落实”二字,写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工作中抓不好、落不实的情况并不少见。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抓落实就是失职,抓不好落实就是不称职,如何将抓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道必答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方法论”——“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用好这“四股劲”,为党员干部更好地抓落实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真抓为态度——

“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

2022年4月8日,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三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问题的通报,其中对于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相关问题的通报内容耐人寻味——“黄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消极推诿、缺乏担当,对分管工作落实不力,对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类似办事敷衍、虚浮粉饰、遇事推诿的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如此“落实”工作,不仅会阻碍工作的进程,甚至会贻误解决问题的良机,势必造成更大的损失。

抓落实,首先要有决心、有态度。想不想抓落实,彰显的是思想自觉,展现的是精神状态,这是落实一切工作的先导。对此,《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抓落实是把决策付诸实践、变为行动的过程,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能不能抓落实,不仅是工作态度,更是衡量干部讲不讲政治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抓落实是一种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必须抓落实,抓落实就是讲政治。是不是讲政治、党性强不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是不是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从这个层面来说,讲政治的关键不仅要看干了什么,还要看干成了什么,更要看是否实现了政策制定时的目标。

“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不能光喊口号、不见行动,不做哗众取宠只求轰动效应的事情,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件,一切工作必须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必须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党员干部要以实为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态度和作风。而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也要求干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而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以敢抓勇担当——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最近,《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报道了这样一起案例:东部地区某市林业局局长李某某在任职期间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甚至在工作人员已经做好调查摸底等相关基础工作、多次请示汇报的情况下,仍然以“这项工作容易引发争议,我们不要积极推动”为理由阻碍落实,完全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结果给当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落实难、难落实,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最突出的问题与抓落实的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缺乏一种敢抓敢管的责任意识有很大关系。

敢于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準,也是抓落实的要点所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当党支部书记时,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和代销店。当时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他严谨把握政策:铁业社给村里人打农具、修农具完全免费;代销店也是非营利性的,先跟供销社赊账,把东西批发回来,原价卖给社员,一分钱都不赚,为社员的生活提供便利,这与当时的政策也不冲突。如此一来,既不违反政策,又便利了群众,看似“无解”的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勇于担当、敢作敢为抓落实,要不怕承担风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认为,干部要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坚定立场、坚持原则,敢于抹开面子抓、拉下脸皮管,宁肯得罪人也绝不耽误事,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这个方面,领导干部要做抓好落实的关键者、责任者和推动者,要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

“为官避事平生耻”,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方能一鼓作气抓好落实。

以善抓强能力——

“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常被用来形容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因而,有些干部抱怨担子重、难题多、压力大,感觉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

会不会抓落实是能力问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正说明了抓落实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激情,还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水平。

抓落实不能仅凭满腔热血,不假思索地一味蛮干,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有勇有谋,张弛有度。同一件工作,有的人落实得轻轻松松,有的人却南辕北辙,个中的诀窍,在于是否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为官办事“敢、细、巧、实”四字诀,“巧就是讲究工作方法,掌握领导艺术,统筹全局,抓主要矛盾”,强调要牵住“牛鼻子”。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干部应统筹协调,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处理好主次轻重等各种关系,在工作落实的大局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解决要害问题、重点问题入手,推动工作的落实。

“部分干部遭遇‘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导致不会落实、不能落实,这实际反映出干部本领尚存不足。”《求是》杂志曾发表评论员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抓落实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

“‘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在困难挑战中磨炼意志,在实践探索中锻炼能力,在推动发展中增长本领,才能成为落实好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王斌看来,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对干部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无论在覆盖范围还是深度上标准都更高了,感到“本领恐慌”并不是坏事,“有了这种危机感,才能促使干部补好能力短板”。

以常抓锻作风——

“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22年5月23日,黑龙江省伊春市迎来首届“伊春生态日”。几经风雨淘洗、春光照拂,伊春终于走出了“独木经济”的困境,拓开绿色发展的宏图。

20世纪80年代,伊春林区成为全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老林区,陷入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四大矛盾交互并行的境地,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老林区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摆脱“越伐越穷,越穷越伐”的恶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伊春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随着树木采伐节奏的渐弱渐止,林区生态得以休养生息,伊春终于迈出了向森林要碳库、向旅游要品牌、向林下要空间的发展步伐,青山绿水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经济回报,但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此类不能马上解决、短时间看不到成绩的工作还有很多,落实好这些工作,也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耐力、定力和政绩观。

“一年抓好几件事是政绩,几年抓好一件事也是政绩。”对于一些干部只顾抓能快出成绩的工作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认为,抓落实的韧劲体现的是持之以恒的作风,要求的是坚持不懈的耐力,只有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扎实。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并做出了深入阐述:“我们要有釘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认识的规律决定了我们抓工作落实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每经历一次反复,工作落实的程度就会更深一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靖北认为,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定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善做善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猜你喜欢
总书记干部工作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不工作,爽飞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选工作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