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林海,两代人的瞭望与相守

2022-06-25 22:21王宏波丁兆文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2年6期
关键词:留洋对讲机火情

王宏波 丁兆文

初夏的小兴安岭,青山连绵,林海茫茫。

王留洋和妻子徐盼背着新领的数字对讲机和给养,艰难地向473瞭望塔跋涉。

跋涉三个小时,王留洋和妻子赶在中午前到达了473瞭望塔。王留洋爬上瞭望塔安装刚领来的数字对讲机——这意味着,模拟对讲机就此退出沾河森林防火通信的历史舞台。

调试好数字对讲机,徐盼和前方指挥部通话。通话完毕,她兴奋地对丈夫说:“这数字对讲机效果就是不一样,更清晰,音质也好。我得和咱妈汇报汇报。”

说着,徐盼用手机拨通电话:“妈,我们中午就到塔上了,这数字对讲机音效好多了。”

“好好好!你俩趁着现在火险等级低,好好练练前几天岗前培训的内容。不用牵挂孩子,孩子挺乖的……”

这是两代森林防火瞭望员的隔空对话。

他们口中的“咱妈”,就是守望林海28年的森林防火瞭望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中国生态英雄”朱彩芹。

第一个上塔的女瞭望员

在黑龙江省重点森工国有林区的最北端,751 283公顷的施业区里坐落着沾河顶子和大平台两处国家级森林火险区。为加强对森林火险的监测,从1962年开始,这里陆续建起了26座森林防火瞭望塔,其中17座是“夫妻塔”。朱彩芹夫妇所驻守的瞭望塔,是这17座夫妻塔中的“第一塔”。

出生于林业工人家庭的朱彩芹,在大山里长大,高考时以3分之差,与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失之交臂。悲伤哭泣之后,她擦干眼泪,倔强地想:“既然大学与我无缘,那我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森林吧。”

1988年,22岁的朱彩芹和新婚丈夫王学堂一起参加森林瞭望员招考,被双双录取并分配到451瞭望塔。沾河林业局有了建局以来第一座“夫妻瞭望塔”,她也成为沾河林业局第一个上塔的女瞭望员。

那年的9月15日,朱彩芹和丈夫告别贴着大红喜字的新房,用自行车推着生活用品,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三四个小时,来到林海深处荒无人烟的猪山,把家安在塔下那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架高倍望远镜、一对水桶、一口电炒锅、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和一本《新华字典》,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451瞭望塔屹立在海拔584米高的沾河施业区第三高山——猪山的山峰上,与地面垂直距离24米,像一柄直插天穹的长剑。朱彩芹永远记得第一次攀登瞭望塔时的情景。钢铁结构的瞭望塔在山风呼呼的啸响里阵阵颤动,在塔底举头仰望,顿感天旋地转。她笨拙地向上挪动着脚步,身體在山风里像一片随时会被刮走的树叶,每登上一步台阶都胆战心惊。好不容易攀登了两级,塔身好像随时都要倾倒下来,她站在转角的平台上气喘吁吁,双手紧紧攥着栏杆扶手,不敢睁眼,不敢挪步。丈夫扶着她说:“不行咱们就下塔吧。”朱彩芹藏在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一下迸发出来了,睁开双眼,挣开丈夫的手臂,说:“我行!”调整心态后她再次登塔,两手抓紧扶手,目不斜视只看塔梯,累了就在转角的平台上稍事休息,终于到达塔顶,在24米高塔的平台上迈出了第一步。

那些天,朱彩芹有意地不断上塔下塔磨炼意志,十几天后,终于能上下自如了。

451瞭望塔由于地势高、对讲机通信辐射面广,承担着林业局防火信息传递90%以上的中转任务,特别是在发生森林火情、火警时,这里更是成为传输全局甚至是全省指令的中枢。朱彩芹通过长期的瞭望观察,总结出一套计算烟点位置的“土办法”,能够准确报告出烟点的坐标方位。28年里,她和丈夫准确发现报告各种火情火险、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近百起,以准确无误的上传下达,为扑火战斗的全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呼啸的山风如涛似潮掠过山冈,吹得瞭望塔像一个醉汉在半空中摇摇晃晃。圆形的瞭望室里,一张小床放着被褥,一张木桌上摆放着对讲机等中转通信设备。朱彩芹和丈夫常年在这里瞭望火情,每年都要在塔上待七八个月,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晚上八点半以后才能下塔休息。火险等级大时,他们就得日夜住在塔上,最长的一次,连续住了25天。

1996年5月,外界火烧入南沾河施业区,火场布兵数千人,451瞭望塔承担了90%以上的通信任务。朱彩芹和丈夫在塔上坚守了三天三夜,她几乎没有放下过左手紧握的话筒和右手的笔,整整记录了两大本,成功转接信息千余条。

2006年5月,天干物燥,南沾河施业区的无人区发生一起荒火,情况万分危急。朱彩芹和丈夫在塔上坚守一天一夜,直到荒火被扑灭。

2007年,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周边地区林业和国有森工林区都发生了夏季山火。完成春季防火瞭望任务刚刚下山的朱彩芹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团聚,就又立刻重整行装返回山上。山火陆续扑灭后,他们铠甲不解,继续坚守在瞭望塔上……

压不垮的“朱大侠”

瞭望塔建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塔上没有取暖设施。深秋时节,即使头戴棉帽,身上裹着棉袄和皮大衣,脚上穿着毡袜和棉鞋,依然冻得瑟瑟发抖。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朱彩芹每天还要在塔楼外观察瞭望上百次。一旦发生山火,四五天甚至半个月不能下塔,困了累了就在冷板铺上迷糊一会儿,天长日久,朱彩芹落下了腰腿疼的病。

粮菜日用杂货要到十几公里外去买。山路崎岖,没有班车,来回一趟三四个小时。每个防期上塔前,朱彩芹和丈夫都要提前在山上准备好够几个月用的粮食、鸡蛋,还有大头菜、土豆、圆葱、咸菜和干菜之类耐储存的蔬菜。

为了解决吃不到应时新鲜蔬菜的问题,朱彩芹夫妻俩也曾在春防的空当儿,在山坡上开垦出一片菜园,撒上了豆角、茄子、小葱、辣椒等种子。可是这里土壤贫瘠,好容易长出稀稀拉拉的苗,没有几天就枯萎了。他们只好放弃种地的念头,继续吃那些已经没有多少水分的蔬菜。

一次春防期间,连续数天高温大风天气,防火进入高度警戒状态,朱彩芹夫妻俩整天不眨眼地盯着高倍望远镜,唯恐放过一点火情的苗头。丈夫说:“吃饭吧。”她来到塔下储存蔬菜的地窖——大头菜没有了,圆葱没有了,最后在土里翻出两个全身长着灰白芽子的土豆,如获至宝,把芽子剜掉,做了一顿让她和丈夫至今都不能忘记的土豆汤……

塔上最缺的就是水,用水成为一种奢侈。朱彩芹和丈夫要到距瞭望塔3公里的山下小河边,沿着三四十度的斜坡,用塑料桶背水上山。为了节省用水,他们几乎不煮面条、不熬粥、不吃炖菜,连馒头都是烤着吃,一盆洗脸水要用好几天,长期“洗不起澡”。每年春防后期,山中蚊虫开始泛滥,尤其是俗称“草爬子”的蜱虫十分猖獗。这小虫子看似不起眼儿,可如果被它叮咬后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甚至危及生命。每次下山背水回来,朱彩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抓“草爬子”,最多一次抓了十幾只,被叮咬留下的伤疤每逢阴雨天就又疼又痒。

瞭望塔边石砬子里的蛇总会不请自来。初春,几十条蛇盘满房顶,无忧无虑地晒着太阳;秋天天气转凉,蛇又会悄悄爬进屋里,时不时地让人吓出一身冷汗。

天天工作、生活在大山里,很难遇到进山的人,撞见野兽却是常有的事。

200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朱彩芹背水走在回山的路上,忽然感到身后好像有什么东西跟着自己。回头一看,三只狼一字排开,眼睛冒着幽幽的绿光,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与狼对峙还是幸运的,最可怕的是与黑熊遭遇。2002年秋,朱彩芹下山背水往回赶路,一头正在吃山葡萄的黑熊受到惊扰,以为她要和自己争抢食物,抬着爪子直扑过来。等她像赛跑一样把黑熊甩到后面,回到塔下的小屋才发现,自己的背上还背着一桶25公斤的水。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所幸都是有惊无险。朱彩芹的经验和胆量在不断增长。后来,她每天都带一把砍刀防身,上塔下塔也用一根木棍划拉着路边的草丛以“打草惊蛇”——朱彩芹成了“朱大侠”。

两代人的接续瞭望

2009年春季,发生了伊南河草甸雷击火。患了红斑狼疮正在身体恢复期的朱彩芹知道后,立即请求组织同意她上塔工作。那15个日夜,她一边吃药,一边坚持在塔上瞭望,及时准确向打火前线转达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扑火命令,接转火情报告,记录火情信息上万条无差错。

朱彩芹在治疗红斑狼疮时因使用激素过多,导致股骨头坏死。医生建议她在家休养,但只要一到干旱天气,她在家就坐不住,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必须要亲自在塔上看着才能安心”。

在塔上,疼痛难忍时,朱彩芹就放开嗓子大声唱歌。她说,自己就是这样面对大山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唱《望星空》、唱《十五的月亮》……

在病痛的折磨中,朱彩芹一干又是7年、13个防期。

朱彩芹的心中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对儿子照料不周。

儿子刚会爬,就被爸爸妈妈带进了山。每天朱彩芹和丈夫上塔工作,就把儿子放在塔下的小屋里,一忙起来,经常把儿子忘了。有一次,丈夫将熟睡的儿子一个人留在休息房内,下山背水去了。正在塔上与指挥部通话的她忽然听到儿子的哭声,往下一看,一共11级的塔梯,儿子已经爬到了第10级。

山中除了朱彩芹一家,再无人烟。没有玩伴,孩子每天只能跟蚂蚁玩,跟养的小狗玩,跟山里的野兔玩。孩子4岁时,有一次追着一只野兔,越跑越远,最后迷路了。她哭着和丈夫一起找了很久,才把孩子找到。孩子咿呀学语时,因为交流少,学话就慢,很大了才会叫爷爷奶奶。孩子上学了,她和丈夫只好在林场建了第二个家,把年事已高的父母接来照顾孩子。

时光匆匆而过。一晃,朱彩芹就要退休了。

那些天,在上塔工作时,朱彩芹心中充满不舍,晚上躺在塔下小屋的炕上,心里想的还是瞭望塔,还是大森林。这些年,东北国有林区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木材采伐,过去以木材为上游产业的木材加工、林产工业等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愿留在林区,纷纷跑到大城市或南方打工去了。可是,今后需要更多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一代森林通信瞭望员,谁来做大森林的守护者呢?

朱彩芹想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王留洋。

已在长春市一家大酒店做厨师长、每月收入颇丰的王留洋接到妈妈的来信,眼前浮现出自己幼小时的一幕幕。难道自己也要像父母那样,用一生的大好时光与大山为伴、与森林为伍吗?

王留洋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谢辞酒店的热情挽留,回到大山深处的林业局,成为森林防火队员。

2014年春天,455瞭望塔需要瞭望员,王留洋没有与父母商量,主动报名,成为整个瞭望队岁数最小的队员。那一年,和母亲第一次爬上瞭望塔的年龄一样,他也是22岁。他所在的瞭望塔距离林区公路还有5公里山间小路,由于自己的搭档刘大爷岁数大,行走不便,王留洋便几乎一个人负责了整个塔的吃喝运送工作,每天下塔后还要学习识图、看图,跟刘大爷讨教经验,回家向爸爸妈妈求教烟点角度、距离算法。2015年春天,他及时准确地发现雷击火烟点,并精准地在图上定下坐标,有效阻止了山火的发生。

2016年,王留洋结婚了,妻子徐盼是有着本科学历的高才生,本来计划考公务员,但是王留洋每年有两个防期要在塔上生活,夫妻之间聚少离多。徐盼做出与婆婆同样的选择,成了一名年轻的女瞭望员,与丈夫一起来到山上的473塔,成立了一座新的“夫妻塔”。

2022年过完春节,离上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王留洋小两口把女儿送到了奶奶身边。朱彩芹虽然行动不便,依然承担起了照顾孙女的任务。

“妈,刚才和我爸也通话了,他和助手在你们的451塔上都挺好的,您就放心吧,在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徐盼在电话里说。

朱彩芹连声答应着,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柔情,脸上是幸福的笑容。

一家两代人,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小兴安岭的大森林。

(王宏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林业报社原社长;丁兆文系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留洋对讲机火情
男孩16岁生日当天冲上11楼火场救人
帮助聋哑人士交流的“对讲机”
中国足球留洋路艰辛曲折
运动员留洋对足球发展的影响研究
电视机起火了
年轻的虐恋
耳机式对讲机
面对火情要冷静
时尚对讲机,情侣们的爱情专线
官员的“新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