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探析

2022-06-25 06:27刘予希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亚对策建议中国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参与者的多样性、产能合作涉域外大国的目标差异性、产能合作区块的碎片化三大现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复杂性格局的政治经济因素,在产能合作面临的挑战中,研究提出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的营造大国之间战略互信的战略环境、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产能合作机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双边贸易、深化企业实体间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中亚;产能合作;对策建议

本文索引:刘予希.<标题>[J].商展经济,2022(12):-056.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中亚,位于欧洲、中东和亚洲的交会处,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地区。中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处待开发地带,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地区,有着独特的过境运输特点,一直处于世界上大国紧张关系网络中的核心位置。中亚国家,也必然成为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沿线国家和地缘枢纽。

随着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的合作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而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合作双方的智慧,更需要科学的分析,如果仅仅用经济学或政治学理论来分析,则有偏颇之嫌,也有解释力不足的问题。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苏珊·斯特兰奇指出,国际问题需要用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分析国际政治中的经济问题及政治因素的作用,以此来贯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忽视的状况[1]。本文采取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分析视角,结合中亚地区复杂性格局的外在表现,在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中,探讨影响国家政治主权和经济发展利益的因素[2],分析国家间深入开展产能合作所面临的政治经济领域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中亚地区产能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当前,中亚地区产能合作现状呈现出日趋复杂性的特征,而其复杂性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多样性、目标差异性、碎片化。

(1)产能合作参与者的多样性。在全球性或地区性层面,联合国于1998年启动了“中亚经济专门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5年开始实施援助塔吉克斯坦的新战略计划;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成立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CAREC),其宗旨就是以合作谋求发展;上海合作组织(SCO)在中亚地区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涉及政治、經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在域外大国主导层面,美国通过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丝绸之路计划”在中亚地区力图树立美国权威;俄罗斯推出“欧亚经济联盟”,目的就是通过联盟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经济合作;日本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也想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中分得一杯羹。在中亚地区内部层面,中亚五国间,既有双边合作项目,也有多边合作项目,例如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签订的《哈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产能合作涉域外大国的目标差异性。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大国,与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降低能源进口的成本,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美国、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过程中,垂涎的是主导甚至控制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巩固他们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扩展全球能源市场份额。美俄双方作为中亚地区产能合作战略竞争的两方,博弈多年,仍存在激烈冲突;中美之间也存在目标的差异和分歧,美国通过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丝绸之路计划”,执意弱化打压中国,强调印度在中亚地区的作用。

(3)产能合作区块的碎片化。碎片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主导主体碎片化、覆盖范围碎片化、解决不同问题碎片化。当中亚地区的某一国家选择某一领域与其他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时,就意味着认同了该产能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认同了其他国家对其合作义务的规定、利益的分配,在没有相互协调的情况下,就会形成碎片化的竞争合作关系。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等均对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设计不同的规划,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俄之间,竞争关系日趋激烈,导致在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项目协作面临割裂,碎片化现象突出。

2 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复杂性格局的政治经济因素

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多种形式并存,一些全球性组织及域外大国在中亚地区产能合作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复杂性又会直接影响产能合作的进程与成果,而分析该问题背后的政治与经济因素是理解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复杂性局面的关键。

2.1 政治层面:中亚地区国际力量中心多元化

冷战之前,苏联还没解体,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同属苏联,域外国际力量无法对中亚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国内一度面临极大的政治动荡,自身尚不能保,对中亚地区自然无暇顾及。中亚地区也一度处于暂时的地缘政治真空,这个阶段为全球其他大国进入中亚地区开展产能合作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产能资源,成为世界上各大国利益角逐和国际地缘竞争的焦点,包括中美俄等大国势力纷纷渗透到中亚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地缘博弈,加剧了中亚地区的竞争。

从中亚地区国家自身的角度来看,中亚国家虽然自然资源能源丰富,但地理位置受限、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政治实力或国家综合国力相对较弱,也极易受到世界地缘政治形势、邻国俄罗斯衰退的连带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中亚五国中哈、吉、塔外债较多,负债率较高,吉、塔的偿债能力还较弱,存在偿债风险。长期以来,吉外债负债率超过80%,哈超过65%,塔超过20%,均超过国际公认的负债率20%安全线[3]。

因此,出于对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考量,中亚地区国家在全球产能合作上,实际上也是希望借助外力,特别是域内外大国力量和国际组织,推动本国与全球其他各国的产能合作,扩大能源出口,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家政治影响。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2.2 经济层面:国家中心主义引导国家间产能合作策略抉择

整体上看,中亚地区对国际产能合作持开放的态度,但具体到策略选择上,中亚国家还是会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国际产能合作策略,即依据国家偏好,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合作项目。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产能项目投资合作为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7年1月,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通过产能合作,哈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矿产品、有色金属等,哈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電脑、手机、服装等。在吸引投资方面,哈方已把中国作为自己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到处都有中国投资的项目,通过“中国元素”推动哈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哈萨克斯坦共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在哈数量急剧增加,哈国内的一些政治精英也担心与中方的贸易合作会对本国商品贸易带来冲击。事实上,就中哈两国合作而言,在产能合作和贸易往来上极具不对称性,即哈向中国出口的能源、有色金属、矿产品,是中国的稀缺商品,而哈从中国进口的手机、电脑、服装,并非哈方的战略性稀缺商品。因此,随着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不断增加,为降低中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哈方已考虑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的方式,如金融服务许可、加强查验、对国内生产商补贴等,以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与中哈产能合作相类似的,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经济互补性也较强,合作基础良好,但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历史遗留问题和国内劳务流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塔吉克斯坦国家经济发展一直都遭遇严重阻碍。因此,不同于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产能合作中所追求的对称性贸易往来,塔吉克斯坦由于受限于自身所处的客观条件,并出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考量,一直都积极响应外界的援助,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与沿线国家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目标与塔方“走出交通困境”的国家重点发展目标具有很高契合度,塔方可以利用中国的投资解决自己的基础设施问题,并将国家发展计划“嵌入”项目中。近年来,中国对塔方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开采、交通设施、电网改造、城市市政等,这些投资领域完全符合塔吉克斯坦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方向,方向一致的战略目标为中塔双方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增进了双方合作的共识[4]。

通过对中哈和中塔产能合作的梳理可以看出,中亚国家会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域外大国进行投资项目合作,同时也会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市场和资源利益。

3 中亚地区深入开展产能合作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日渐成为国际制度的建设者,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与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要注重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个是中亚地区现有国际制度主导大国的关系,另一个是中亚地区国家的产能合作利益关切,既要避免与中亚域内外大国的战略性冲突,又要提高中亚国家的利益预期,通过产能合作的具体实践给予中亚国家更多的话语权。

3.1 中国与中亚地区深入开展产能合作的挑战

(1)中国和中亚的经济利益切合点有待进一步把握。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这些大项目顺利实施后,如何确保中方在中亚地区国家能源合作运行的长期、安全、高效、稳定,成为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随着中方企业在中亚国家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扩大产能,如何进一步获得新的储备资源,在实际合作中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中亚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产能合作,改善中亚地区国家经济结构,加快建设中亚地区基础设施,推动中亚地区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在产能合作中,中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国,中亚是能源输出国,在面临进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方面,如何把握各自利益的切合点,挑战较大。

(2)产能合作面临国际政治竞争压力。中亚地区国家与俄罗斯原同属苏联,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国家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仍是藕断丝连,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2011年1月,俄、哈、白三国建立关税同盟,一定程度上对上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提出了挑战。此外,中亚地区的优质能源资源一直是世界强国争夺的主要对象,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对话机制,客观上对中国形成了国际政治竞争的压力。

(3)中亚地区投资环境急需改善。通关效率低下在中亚地区国家普遍存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手续复杂。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后,中亚地区国家的就业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本国人员就业都困难,对使用中国劳务人员的限制更加严格,有些国家甚至取消了中国企业的外国劳务配额[5],在人员签证、劳务许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提高了中国项目的投资成本,影响了中国项目的工程进度,对产能合作造成影响。

3.2 中国与中亚地区深入开展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3.2.1 积极营造大国之间战略互信的战略环境

当前,中俄的战略互信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中俄关系已进入新时代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等一系列问题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普京政府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就是以中国为主要合作伙伴的合作倡议,显现出俄罗斯与中国“一带一路”的主动对接。但是,随着中国实力在中亚地区的增强,俄罗斯对中国的行动也有所顾虑,中俄战略互信仍需不断夯实,通过中俄战略互补巩固中俄战略互信。对于中美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行动,不少美国现实主义研究者认为,在中亚地区开展产能合作,中美两国都在试图打压对方,以追求各自在中亚地区的控制权。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开展与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必须要处理好中美、中俄的战略关系,中美重建战略互信,中俄巩固战略互信,积极营造中美俄三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多元竞争的战略环境,三个中亚地区域外大国要摒弃争夺地区领导权的零和博弈思维,共同支持中亚地区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3.2.2 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产能合作机制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国际合作经验表明,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不仅能够有效维护产能安全,还能使合作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中亚地区相关产能合作协议多建立在原则性框架之上,今后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框架下,通过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协商,形成各方利益一致的产能合作命运共同体。在推动中亚地区产能合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中国利益,也要考虑域外大国美国、俄罗斯的利益,制定多边合作框架,才能建立务实高效的产能合作机制,顺利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同时,中国应抓住各方对上合组织需求增加的契机,加大对上合组织的投入,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产能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协调中国与中亚地区哈、土、乌、吉、塔五国产能合作机构,建立多边对话机制,协调中亚地区产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产能合作顺利实施。

3.2.3 加快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双边贸易

当前,全球各国与中亚地区的产能合作多聚焦在能源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亚国家更加关注交通电力、农业水电、基础设施等非资源、社会民生项目的合作,这些项目恰恰是美欧、俄罗斯等国家不愿做或者做不好的项目。中国一直重视与中亚国家开展非资源类项目的合作,拓展与中亚地区公路、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利用中亚地区各国在农业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农业灌溉、种植、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等方面合作;利用信贷资金,开展水电、交通、通信等项目合作,通过实施非资源、社会民生项目合作,顺应中亚地区各国的关切,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中亚地区国家扩大对中国产品出口、保持双边贸易平衡的关切,中国应加大对来上合组织地区进口的规模,鼓励中国企业积极从中亚地区进口产品,举办中亚商品进口展,把中亚商品进口展建设成上合组织国家培育、推荐、展示本国商品的有效平台,不断平衡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推动解决各方关切。

3.2.4 持续深化企业实体间的交流合作

新疆是中国的西北门户,在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中居于重要节点,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推动新疆等西部地区与各中亚成员国的合作。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新疆建设中国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中转集散地、进口能源资源和紧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中国开拓国际市场的新亚欧大陆桥及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帮助和支持新疆与中亚地区开展合作,特别是深化企业实体间的合作,开展企业间经贸交流活动。

应积极鼓励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或者通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作的方式,深化中国各类实体企业和中亚企业间合作[6]。

4 结语

当前,中亚地区产能合作复杂性格局是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大国长期互动的结果,这个三角关系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微妙的三角关系之一,这就要求妥善处理好三个大国的三角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回应中亚国家的关切,保持产能合作的良性发展。产能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既然市场不能完全按照国家利益的需要配置经济活动,那么,国家在开展全球经济活动时,就无法被摆脱国家中心主义,因此,从市场与国家中心主义之间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理解中国与中亚地区产能合作问题。

参考文献

张建新,王雪婷.苏珊·斯特兰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及其理论启示[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6(1):167-181.

李进峰.中国在中亚地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评析: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J].欧亚经济,2019(6):1-22+123+125.

张栋,董莉,郑红媛.中亚五国经济金融与投资发展比较分析(2009—2016)[J].俄罗斯研究,2017(3):162-194.

李进峰.中国与中亚国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及进展[J].欧亚经济,2019(6):23.

凌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J].国际观察,2010(5):17-22.

杨宇,何则,刘毅.“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6):575-584.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猜你喜欢
中亚对策建议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一带一路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White Elephant